搜索

[原创]长乐历代状元最新资料

[复制链接]
查看: 12812|回复: 31
发表于 2005-7-10 23: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长乐历代进士计817名,其中唐至五代8名,宋代560名,元代5名,明代117名,清代127 名。进士总数中,有状元10名(武状元1名),榜眼3名,探花4名,特奏名165名,童子举5名。另唐至元代诸科计91名。

状元名录:

1.林慎思(844-880)
  
  字虔中,御史升第五子,长乐崇贤乡钦平里(今潭头镇大宏里)人。生于唐会昌四年(844)。年少好学,有大志,与诸兄五人在筹岩筑室读书。咸年(864)荐礼部试,不第。退居长安槐里(原陕西京兆府),精思力研,著《儒范》七篇。后来又常与好友论辩兴亡,议古陈今,著《伸蒙子》万言,编成三卷。上卷《槐里辩》三篇,叙天地人之事;中卷《泽国纪》三篇,叙君臣民之事;下卷《时喻》二篇,叙文武之事。气魄雄豪,指喻明切,自成一家之言。又著《续孟子》二卷十四篇,以孟子久行教化,倡言仁义,以治时弊。还著有《宏词》五篇及《文集》二卷。
  咸通十年(869)中进士。翌年再试,中宏词科第一。兄弟五人俱登第,懿宗赐“兰桂同芳”一匾,并将林家居住的崇贤钦平里改名芳桂乡大宏里,一时传为佳话。林慎思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兴平县尉。他执法甚严,豪强都惧其威令。咸通十三年权尚书水部郎中。 同年奏准返乡,在长乐南北乡交界处渡桥建震龙桥,消除人舟危渡,造福桑梓。僖宗时期,饥荒连年,百姓流离。僖宗日与宦官嬉乐,不理朝政。慎思与好友余镐屡次上书切谏,均不被采纳。外放任长安万年县令,时邻近官吏敲诈百姓,严刑峻法,独万年县吏治清明,百姓感其恩惠。
  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今西安)。林慎思出战,失败被执,巢予官不受,却骂巢,被处死。终年37岁。黄巢起义失败后,林慎思诸子奉丧归葬昌化乡弦歌里龙桥山(后人称为渡桥大墓山)。
  林慎思继承发展了儒学思想,否定儒家天命论,采纳老子、荀子的相互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法,这对当时和后来哲学理论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2.陈诚之(生卒年不详)
  
  字自明,一说景明,仙山(今长乐金峰后团村)人.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壬戌科状元。壬戌科第一本为秦桧子秦熺,秦桧为避嫌,遂置陈诚之为首。陈诚之策对专主议和,亦颇适秦桧之意。中状元后,授左承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历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秘书郎。绍兴十五年(1145),为祠部员外郎后,以礼部侍郎出知泉州。不久,召为翰林学士,累官至同知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卒后谥文恭。
  福州于山最高处鳌顶峰又名状元峰,相传那里曾是状元陈诚之读书处。

3.姚颖(1149——1183) 
  
  字国聪,原名姚廓,御笔改名姚颖,号印石。姚坑(今长乐文岭姚坑村)人.南宋淳熙5年状元,授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召为秘书省校书郎,终平江府通判.

4.郑性之(1172—1254)

  原名自诚,字信之,号毅斋.福湖(今长乐古槐北湖村)人.生于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宋宁宗嘉定元年(1208)戊辰科状元。
  性之少年时,曾从师于朱熹门下。中状元后,授平江军节度判官。历官知赣州,知建宁府。端平元年(1234),召为吏部侍郎,备然进言,劝理宗大开言路,以通雍蔽。上疏言权之所在,势所必趋。希望整肃朝政,去弊就利,防止出现趋炎附势之风而影响政治的清明,被擢为左谏议大夫。当时,朝内大臣互相诋毁,郑性之建议借鉴古今天下安危之变,分辨是非公正处理。对言辞过激者,只要是事实,即使是沽名钓誉,也要虚心纳善。这祥,天下必能大治,过激之言辞也会自平。郑性之以敢谏直言名重朝野,官至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致仕。后来,病逝于家,享年八十二岁。郑性之治郡去害就利,推崇教化。处理父子骨肉之间争讼时,每每循循善诱。为政不事刑威,而立朝又能无所附骥。著有《端平奏议》及与陈均同修的《编年备要》行世。
  性之寓居福州宫巷。据说福州\"三坊七巷\"中的\"吉庇巷\"名称的由来就与他有关.
  吉庇巷,俗呼“急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曾因以前他落魄而凌辱过他的人,自感亏心而急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巷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庇境安宁之意。

5.姚勉(1216—1263)

  字汝勋,一字瑞峰,姚坑(今长乐文岭姚坑村)人。南宋宝佑元年(1253)状元.授翰林院编修,召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官终朝请大夫。
  姚勉出生后,因母亲出身微贱,曾被弃于野雪之中,后一日,过路者尚能听见儿啼声,父亲才抱回抚养。姚勉为不忘本,以“雪坡”为号。姚勉中状元后,初授平江节度判官。父亲病逝,姚勉服丧期满,被授为秘书省校书郎兼太子舍人。当时,丁大全专权,太学生有因弹劾而被逐出者,姚勉上疏论救,语甚切直,忤怒了丁大全,被迫退隐乡里。及至吴潜为相,姚勉被召为校书郎。时理宗贾贵妃的弟弟贾似道专权跋扈,理宗过东宫,正遇姚勉指斥贾似道专权误国,遂将其免官。姚勉还乡不久,即病逝于家,享年四十七岁。著有《雪坡文集)行于世。
  姚勉聪颖过人,尤擅长诗文,与黄梦炎、胡仲云、刘元高被时人称为“锦江四俊”。

6.陈文龙(?—1276)
  
  字君贲,后山(今长乐文岭阜山村)人. 是南宋爱国民族英雄,与文天祥“隆名并峙”。
  原籍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嘉熙四年(1240)九岁时,随父陈楶到长乐阜山访亲及贩布,出继于已迁居长乐阜山的同宗第六代族叔陈士伟为子。他来到阜山后,就读于阜山明教堂,初名子龙,加冠字德云,自号洞真。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状元。
  陈文龙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对其极为赏识器重。陈文龙中状元后,历任镇东军节度判官,崇政殿说书,秘书省校书郎。几年后,拜监察御史,均得力于贾似道,但陈文龙并不以为然。后来,陈文龙的正直敢言,渐渐忤怒了贾似道。襄阳失守,陈文龙上疏痛责贾似道用人不当,并请罢黄五石、范文虎、赵潜。贾似道大怒,将陈文龙贬官抚州,又指使台臣季可上书弹劾陈文龙。不久,范文虎降敌,贾似道兵败鲁港时,赵潜最先逃跑,导致其余守将弃城而逃。贾似道后悔不听陈文龙所言,又起用陈文龙为左司谏,迁侍御史,再迁为参知政事。由于朝内议和,陈文龙乞请回乡养老,获准。景炎元年(1276),益王称帝福州,陈文龙再次出任参知政事,一上任就轻而易举地平定了漳浦、兴化叛乱。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焚书斩杀。对军中的议论,文龙道:“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由于部下降敌,文龙与家人均被元军抓获。面对凌辱,文龙指腹道:“此节义文章,可相逼邪!”遂被解杭州,绝食而逝。其母被监禁尼寺,病重无药,旁人无不落泪,其母言道:“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病逝。众人感叹道:“有是母,宜有是儿。”将其母收葬。

7.马铎(1366—1423) 
  
  岭前(今长乐潭头岭南村)人. 字彦声,号梅岩。生于元惠宗元统二十年(1366),卒于明成祖永乐二十一年(1423)。明成祖永乐十年(1412)壬辰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今长乐岭南尚存有马铎旧居。
  在宦途中,马铎屡受皇帝重用。明成祖曾两次出京巡幸,皆命他留待监国,由此留下了\"代驾郊天\"、“马铎一日君”的说法,并一直流传至今。

  “马铎一日君”的传说(摘自全国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工程网):
  
  明朝福州长乐县有个贫穷的男孩,叫马乐,父亲早逝,与母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如洗,9岁的马乐只好替财主看猪牧羊,换一口饭吃。可是,马乐聪明好学,放羊的时候经常在私塾门外听先生教书,竟把《大学》、《中庸》背得滚瓜烂熟。
  马乐的好学感动了塾师,塾师支助他读书。马乐尊敬师长,勤奋好学,13岁就考上了秀才,从此读书更加勤奋,立志考取功名。
  乡试到了,马乐踌躇满志去赶考,考完发榜一看,自己名落孙山,而同乡一个不学无术的草包却高中第三名。这明显的考场舞弊案引起了一场学潮,马乐也参与其中。当时的主考官和他的座师,翰林院大学士白云庆借词掩盖,平息了学潮,却要清算闹学潮的人,交待以后的主考官不得录取马乐。
  可怜才学出众的马乐功名连科不第,家中愈加贫寒。马乐二十多岁时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路上觉得惭愧又委屈,觉得无颜见亲人,于是投水轻生。可是,马乐不仅没死,却意外救起了落水的高家小姐。高小姐感激他的救命之恩,以身相许。
  马乐考到43岁,已经九科连续不第,但仍发愤攻读。这年,马乐的岳父托人推荐马乐为岁贡生,进京赴考。才学出众的马乐高中会员。京中奸臣白云庆闻讯向永乐皇帝告状说马乐是个草包。可是,殿试之时,马乐以学识说服了永乐皇帝,被钦点为状元,并由皇帝赐名为马铎。
  此后,马铎受皇帝委派,治理黄河成功,随后又\"代驾郊天\",得到皇帝的赏识。后来,皇帝派马铎到边关平乱,白云庆却设计陷害他勾结异邦,图谋不轨。白云庆的阴谋被拆穿以后,被削为平民,而马铎被封为翰林大学士,并赐衣锦还乡,好不荣耀。

8.李骐(1378—1425)
  
  字德良,长乐沙京人。本名李马,皇帝(明成祖)认为状元以畜名不吉,遂御笔书写“其”字于“马”字的右边,改名为李骐。
  生于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卒于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成祖永乐十六年(1418)戊戌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长乐首石山,俗称状元峰,因此山与长乐在短短十二年里连出两状元有关。据《长乐县志》记载:\"首石鸣则大魁出,明永乐间再鸣,而马铎、李骐相继抡元至今传为佳话\"。明弘治间长乐县教谕潘援游首石山有“欲唤山灵问消息,大魁来岁为谁鸣”之句。而更为出奇的是,这长乐两状元竟是同母异父兄弟。《秦淮风月》云:马铎并非正室所出,其母为马父妾,生铎后,乃父念及李姓好友无子,将铎母赠之,后生李骐,初名马,其意不解自明。一妾从二姓而生两状元,实乃千古奇闻。

9.陈谨(1521?——1566)

  字德言,号环江。长乐营前村人,生于明正德十六年(1521),一说生于明世宗嘉靖四年(1525),卒于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明世宗嘉靖三十二年(1553)癸丑科状元。

10.陈良彪(生卒年不详)

  字绰然.长乐麟墩村(今长乐?)人。北宋庆元5年(1199)状元。官授武德郎.是长乐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

(雨山根据《长乐市志》、石金秋主编《长乐古今人物》、唐人文化网《历代状元传略》等资料整理编写)

[本贴已被 linxiaolong8848 于 2007-01-17 21:57:19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5-7-11 0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陈文龙是莆田人,不要乱写成长乐人。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00: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那是要通过史实严加考据的,并不能因为一篇文章就予以否定
发表于 2005-7-11 09:4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陈文龙是出生在莆田,后来才被抱养到长乐的,.......他是在长乐接受教育长大的..........
发表于 2005-7-11 09: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其实还有一个人,在长乐博物馆有介绍,此人叫韩敬,他老爹是长乐知县,韩敬出生在长乐城关,在长乐接受教育的,并在长乐考取功名的....算是半个长乐人了(祖籍湖北)...........是明朝的一个状元........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7-11 9:47:25 修改过][/COLOR][/ALIGN]
发表于 2005-7-11 10: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市志>现在哪里有卖啊?记得100多块一本.......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我们单位里有<长乐市志>,可是我也不知道哪里有卖.我记得很早以前李杜白书斋里有<长乐县志>.
发表于 2005-7-11 15: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那个李杜白老板告诉我卖完了..........5[emb3]
发表于 2005-7-12 22: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原来有这么多状元啊.....[emb2][emb5]
发表于 2005-8-3 17: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宋代560名..........我想宋代能出这么多进士或许跟宋代出了7个长乐籍的宰相和宰辅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