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千年积淀---长乐

[复制链接]
查看: 3720|回复: 0
发表于 2005-6-30 21: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千年积淀---长乐

千年积淀

● 林   彬
长乐置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至今也有1382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乐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处于千年农耕文明时代。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长乐呈现出一种海洋文明与大江文明交替式发展、螺旋式上升的文化形态。建县之初,县治设在新宁(今古槐),背靠青山(董奉山脉)、面对大海,当时没有内外文武围垦工程,也没有沿海防护林带形成的绿色屏障,滔滔海水就在距县衙咫尺之遥的地方潮起潮落,正因为如此,长乐的先民养成了“善舟楫”的初始个性特征。后来由于自然灾害如台风、海啸的侵扰,县治内迁到吴航盆地,闽江在长乐先民心目中的地位才凸显出来。
  海洋文明与大江文明的交替发展,给长乐带来了五个极具历史意义和地域特色的概念:第一个概念是“航”的形成。春秋战国时的吴王屯兵造船,这是长乐简称为“航”的最初历史渊源,在意识形态,这一事件客观上促进了长乐工商文明的萌芽与发展,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悠久的思想积淀。第二个概念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的形成。历史上,长乐的大部分地域浸漫在茫茫海水中,当时连“官道”都建在董奉山脉半山腰上,由此可见,古代长乐人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要想有所发展,出人头地,许多人都选择了求取功名这条道路,成就了841个进士、11个状元,促进了长乐教育文化的持续发展,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丰富的文化积淀。第三个概念是“十洋成市状元来”的形成。长乐有幸见证了600年前郑和28年航海历史,但郑和七下西洋对长乐的影响不仅于此,更重要的是为长乐的工商文明和儒家文化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形成了“十洋成市”的商贸盛况和“状元来”的文化辉煌,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厚实的人才积淀。第四个概念是“海外长乐”的形成。长乐作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华侨历史是在唐朝时期,至今有40多万侨胞旅居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平均每天有150万美元的侨资汇入长乐,投资方向也从以往的非产业领域转为产业领域,充分发挥了海外企业的窗口作用,为长乐本土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源源不断的资本积淀。第五个概念是“众多产业企业家队伍”的形成。长乐现有近6万名企业家在全国各地创办了5000多家企业,“域外长乐"的蓬勃发展为实施“回归工程”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生生不息的产业积淀。实践证明,历史发展到今天,单靠侨资的回笼,无法保证“回归工程”的顺利开展,只能走侨资和本土企业家“联姻”合作的道路,这样又使长乐的历史发展有了崭新的天地和创业的激情。正是得益于长乐“大爱开明、能拼会赢”优秀品质的熏染,众多产业企业家队伍对“家业”与“产业”、“窗口”与“基地”概念能很好地认识和引导,自觉地为家乡的发展作出贡献,也才有了长乐侨资资源与本土企业家的完美结合,这也很好地体现了优秀文化的魅力。总的来讲,“耕商”与“耕读”两种生活形态基本上构成了千年长乐农耕文明的社会状态,这种状态使长乐的历史积淀更加丰富多彩。“耕”培育出长乐人勤劳勇敢的性格“底色”,“商”造就了长乐人开明大度的见识胸襟,“读”积淀成长乐人聪慧广博的遗传天性。
  总而言之,历史、地域与人文的相互作用,使长乐的千年农耕文明厚实而瑰丽、积淀深远而悠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