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征:也看图写“诗”?

[复制链接]
查看: 5953|回复: 13
发表于 2009-9-1 2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蕉尾垂首荡长影,
群鸥展翅竞飞霞。
谁言日暮无乐景,
长忆梅花卧金梦。


写古诗,我是初学者,望各位高手予以指教,定虚心接受
0907262248d6e2625a8446857f.jpg

评分

参与人数 2经验 +20 收起 理由
沙漠之鹰 + 10 原创内容
违章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9-1 22: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做好沙发,慢慢欣赏。。。。。。。。。
 楼主| 发表于 2009-9-1 23: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来自: 中国
偶属七言古诗,应该不需要押韵吧。 跟律诗又不同
发表于 2009-9-1 23:3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谁言日暮无乐景,
长忆梅花卧金梦。

我觉得这句写得很亮眼.欣赏!

七言古诗啥规律来着?请教啊
发表于 2009-9-2 00: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凑热闹来咯。。。。。




日暮苍山荡心悠,

孤鸿云翻天际游。

碧水长天蕉弄影,

落霞飘渺一海洲。
发表于 2009-9-2 00:3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偶属七言古诗,应该不需要押韵吧。 跟律诗又不同
似曾相识燕归来 发表于 2009-9-1 23:05

七言古诗-作法    
作法 :“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七言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如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如果不考虑平仄,简直就是两首近体绝句连在一起。又如杜甫《夜闻觱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同样,高适的《燕歌行》: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白居易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一结)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二结)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三结)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四结)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五结)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六结)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七结)就像是七首绝句串在了一起。

事实上,七言歌行体的基本章法,就是仄韵和平韵交替,四句一换韵。(当然也有两句、六句等偶数句一换韵的。)换韵主要是依照意思的转折,如上举《燕歌行》,一结写主将奉命出生,是诗的起,用职韵。二结四句,写出征途中的声势和敌方进犯的态势,是诗的承,换删韵。第三结开始着笔勾勒,极尽描摹刻画之能事,所以又换麌韵了。描摹刻画,又可分四个小的层次:三结四句,写战斗惨烈而主将荒淫,用婺韵;四结四句,写战争失利,未能解围,用微韵;五结,写征夫思妇久别远离之苦,用有韵;六结,写边地征戍的艰苦,仍用有韵。至第七结前两句,是诗的转,后两句,则是诗的合。四句换用文韵作结。在转韵时,一般一二句都要用韵,即首句要入韵。《滕王阁诗》和《燕歌行》,每四句换韵时,首句总是入韵的。而一首诗多次转韵,常是平仄韵交替使用。这和律句平仄字相间的意义相同,为的是使声调富于变化而又齐整和谐。

如果把一个个的四句比作一粒粒的珍珠,那么长篇七言歌行就是用一根丝线——诗的主题思想,把这一粒粒的珍珠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这种章法,被白居易、元稹等人发扬光大,称为长庆体,并到了清代吴伟业那儿总其大成,是名梅村体。如白的《长恨歌》、《琵琶体》,元的《连昌宫词》,吴的《圆圆曲》等。这类诗,最可注意者为韦庄的《秦妇吟》。此诗“为长庆体,叙述黄巢焚掠,借陷贼妇人口中述之。语极沉痛详尽,其词复明浅易解。”写出黄巢造反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堪称有唐一代史诗冠冕。

七言古诗-演进   
唐代是中国诗歌大放异彩的时代。在唐代众多的优秀文学作品中,七言古诗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唐诗之所以成其为唐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七古在唐代的兴盛。七古作为一种古老的诗体,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终于在唐代走向成熟。在以往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盛唐及其以后的七古作品。但对文学史稍加关注就不难发现,任何文学体裁的发展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


李白

文学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必定是社会,作家的心理以及整个社会心理发展的共同结果。七古的发展同样不是一蹴而就,盛唐诗人是在综合了前代七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转益多师,才最终创造了七古的辉煌。盛唐七古的最后准备期——初唐,前承汉魏六朝,后启盛唐,虽然在这一时期七古的面貌没有发生彻底的改变,但正是在“四杰”等初唐七古诗人的努力下,七古获得了走向高潮的必要准备。初唐时期,七言古诗的体制得以正式确立,从四杰到张、李、沈、宋诸人,七言古诗经历了一个从形式到风格方面的缓慢演变的过程。初唐诸诗人都为七言古诗的成熟与完善做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开启了盛唐七古的先声。

李白在七言古诗发展中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李白的七古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巨大的思想容量,在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艺术上,具有句式多变和韵律结构多变两个突出特点,从而把七古的艺术表现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李白的七古中,浪漫主义精神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浪漫主义艺术特征得到了最主充分的发挥。
发表于 2009-9-2 00: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七言古诗-作法   
作法 :“放情曰歌,体如行书曰行,兼之曰歌行。”据此,七言歌行的体性应当是一气盘旋直下,流转奔逸。歌行短制,往往与近体诗在体性上相近。如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 ...
九狮七条龙 发表于 2009-9-2 00:37

九千岁咋就成了老夫子了哇。。。晕晕路过。。呵呵
发表于 2009-9-2 01: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古体诗在体制上有四个特点第一,句数、字数不限。古体诗每句的字数没有限制,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都可以。一般按诗句的字数分类:四字一句的称为四言古诗,简称“四言”;五字一句的称为五言古诗,简称为“五古”;七字一句的称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句子字数不整齐的古诗,称杂言古诗。纯三言,六言的古体诗并不多见。第二,用韵比较自由。古体诗既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还可以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句句押韵,也可以隔句押韵,甚至三句、四句押韵。有的古体诗从头至尾一韵到底,也有的中间换韵,有的换韵有规律,有的帽无规律可循。韵脚字有选用同一韵部字的,也有使用相邻韵部字的。第三、不讲究平仄。古体诗在平仄上没有特殊规定。第四,不用对仗。古体诗一般不用对仗,即使偶尔出现对仗,也不是格律的要求,而只是修辞的需要。如用对仗,也不规定位置。对仗也不避重字。
闲大人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9-9-2 08: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9-9-2 09:0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加拿大来自: 加拿大
才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