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羽毛球发力之鞭打模式

[复制链接]
查看: 4164|回复: 0
发表于 2009-6-12 17: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质疑:羽毛球发力之鞭打

做为一名羽毛球爱好者,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羽毛球。欣赏,分析,揣摩,讨论如何提高技术水平也成了茶余饭后的一种消遣。
     言归正传,最近坛子里又有人提出质疑-鞭打发力模式。虽然其观点不能完全苟同,但关于鞭打模式发力的比喻一直以来都是我很大的一个心结。做为一名传动力学专业毕业的研究生,毕业至尽一直工作在某市物理动力研究院。周围很多同事都是羽毛球爱好者,鞭打理论令我们嗤之以鼻!
     究起理论根源,个人觉得无非是专业教练,专业运动员通过长期的训练总结出的形象比喻。至于比喻形象与否,实质是否贴切,一直没人能盖棺定论!
     下面我想通过简单的力学分析来剖析一下鞭打的过程。何谓鞭打,简单点说就是甩鞭子。但是大家是否注意到,我们用的是“甩”字。(由于我们下面还要分析的羽毛球的击打效果问题,所以下面的举例都以手握鞭子为例进行阐述)假设1当我们坐在直线行进的汽车上,手伸出窗外,同时手握鞭柄,此时无论我们的速度多快,我们的鞭打效果也无从体现。假设2当我们站在原地,手握鞭柄,甩动手臂,此时如果手臂达到一定速度(就是轮动手臂的转速),我们就可以收获鞭打的效果。非常简单的两个小实验,可以简单的证明二点:一鞭打效果的强弱只取绝于手臂的转速,跟手臂的力度无关。二鞭打效果其实质就是离心力的传动效果,并不是我们羽毛球中提到力量的波动传递。综上所述:鞭打理论应用于羽毛球发力教学并不准确!
     下面我们再简单分析一下羽毛球击打。普通人全身大体上有639块肌肉和206块骨头。即使一个简单的轮拍击打动作涉及的发力肌肉与参与动作的骨骼的组合模式就无法计算出来的。所以我们只分析拍子与球碰撞瞬间的动作。碰撞时我们首先涉及的是1动能首衡2动量首衡。由于人体参与动能首衡的肌肉骨骼吸收能量因人尔异,所以我们只能从动量方面入手。当羽毛球质量一定,其反弹后获得的动量只体现再它的速度上。决定羽毛球反弹后获得速度的大小就在于球拍碰撞刹那间的动量大小。如球拍碰撞刹那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其动量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即质量越大动量越大(这就是很多人喜欢拍头重的球拍的原因)。这与鞭打理论中决定鞭打效果只在于速度的结论完全背道而驰了。
     每个人都想成为林单!除了他自己,谁也不可能成为林单!就如同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两个轨迹一样的高远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