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李姓源流

  [复制链接]
楼主: 九狮七条龙
发表于 2008-8-31 13: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太谢谢的啊  我现在更加了解李姓的由来 。希望在详细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原帖由 tatoo 于 2008-8-31 13:12 发表
太谢谢的啊  我现在更加了解李姓的由来 。希望在详细一些。



有长乐李姓后裔支持和互相交流填补会更完善、展示长乐李姓辉煌一页!
发表于 2008-8-31 13: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不錯、好帖,长樂李姓為官不少.........!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李氏格言



做人心为本,处世礼为先。

仁义待宾朋,诚信记心间。     

心里能容事,天地自然宽。

助人不为报,舍得自然观。

学问无穷尽,知识靠专研。

积沙能成塔,大海汇百川。

人生莫忘本,父母侍为先。

族亲血缘系,家国脉相连。

和协孕盛世,国富民自安。

昆仑擎天柱,中华傲世间。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我国人口统计资料表明,李姓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姓。相传李姓的始祖为皋陶,他在尧手下做官,主管司法,官名为“大理”。他的子孙世袭大理职务,历经虞、夏商三代,以官职为姓,被人称为“理氏”。商朝末年,皋陶的子孙理征因刚正不阿,执法如山得罪了暴君商纣王,被处死。理征的妻儿和儿子开始逃亡。因为沿途的李子树上挂满了又大又红的李子,母子俩摘取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纪念这段蒙难的历史,感谢李子的活命之恩,母子俩改姓“理”为“李”,这就是李姓的由来。很长一个时期,李姓还是个小姓。但到了唐代,一部分其他姓氏的臣民因助李渊,李世民建国有功而被李氏皇族赐姓李。这样,李氏宗族便庞大起来,一跃成为中国的大姓。古代李姓中最早建立起名望的家族多住在西陇(今甘肃兰州、巩昌、秦川一带),因此西陇便成为李姓家族的郡望源地。现李姓都以陇西望族而自豪。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3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陇西李氏,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古时陇西亦称陇右,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秦汉时期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氏成为陇西郡的名门望族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的次子李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李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李广孙李陵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一如皇帝的君主。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权倾朝野的望族。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国姓。[1]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陇西李氏十三房支,他们是:

范阳李氏,始祖李向(李尚弟,李崇6世孙)
顿丘李氏,始祖李忠(李广孙)
渤海李氏,始祖李恬
申公房李氏,始祖李潛
丹陽李氏,始祖李倫
安邑李氏,始祖李盖
镇远将房李氏,始祖李愔
平凉李氏,始祖李系
姑藏李氏,始祖李函
敦煌李氏,始祖李茂
仆射房李氏,始祖李冲
絳郡李氏,始祖李成礼
武陵(武阳)李氏,始祖李刚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3: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中华李氏百世直线世系考



(1世)少典,姓公孙      

(2世)黄帝,少典之子,名轩辕。在位100年,活动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距今4400年。以德才擒杀蚩尤,取代神农氏炎帝。黄帝时已开始多妻制,传说他有妻14人,娶西陵氏的女儿嫘祖(发明养蚕)为元妃,次妃为方垒、彤留、嫫母等。黄帝有25个儿子,得到了姓的,即为诸侯的只有14个。      

(3世)嫘祖是黄帝的正妃,生二子,一玄嚣,即青阳,生子乔极,青阳为诸侯,住在长江;另一昌意,分封为诸侯,住在若水,娶蜀山氏女儿昌仆为妻,生高阳。      

(4世)颛顼帝,在位78年,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名高阳;乔极,玄嚣子。      

(5世)颛顼有八个好儿子,世人受了他们的好处,称他们“八恺”;有个不成材的儿子,不接受教育,不知道什么是好话,天下人称他“涛杌”;鲧,颛顼子,生禹;大业,颛顼子,生女华;穷蝉,颛顼子;高辛,即帝喾,在位70年,乔极子,黄帝长子之孙,颛顼侄子。      

(6世)女华,大业子,生皋陶;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放勋,娶取訾氏的女儿,生挚。帝喾有八个好儿子,时人称之为“八元”;帝喾去世,挚继承帝位,无政绩,他死后弟放勋继立,即帝尧,尧为帝喾之子,在位98年。夏禹,名文命,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生活在公元前21世纪,其父鲧,其子启。      

(7世)皋陶,李氏血缘始祖。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 司法的长官。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宫、大辟】,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至舜(是黄帝次子昌意的第八代孙)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民安居乐业;他提出的“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知人”、“安民”等主张,深得舜帝赏识。舜帝将他作为继位侯选人,但还未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皋陶之后,历禹、夏、商,26世为理官。        

(8世)伯益,皋陶长子,因善训鸟兽被舜帝赐了赢姓,成了赢姓部落的首领;次子仲甄,又叫仲偃。丹珠,尧子,不贤,因之尧禅位给舜。      

(9世)思成      
。。。。。。。。。。。。。。。。。。。。。。。。。。。。。。。。。。。。。。。。。      

(33世)理征,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他因屡谏纣王【前1075-前1046】且执法不阿,遭亡身之祸。      

(34世)李利贞,得姓始祖。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逃至伊侯之墟,饥采树果得以活命,后理贞畏于纣王追捕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此即“指树为姓”之说,这表明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35世)李昌祖利贞娶契和氏女,生昌祖,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36世)李彤德      

(37世)李庆      

(38世)李承      

(39世)李硕宗, 被周康王【前877-前841】赐采邑于苦县。      

(40世)李显      

(41世)李爽      

(42世)李环鼎      

(43世)李爵      

(44世)李寅龙      

(45世)李熙宏      

(46世)李尧性      

(47世)李辉      

(48世)李连顺      

(49世)李乾,字符果,硕宗五世孙,时任周朝上御史大夫。      

(50世)李耳,乾娶益寿氏女婴敷,生李耳。《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者,楚苦县历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之史。” 这是正史中明确指为李氏的第一人,许多书云:“李氏,李伯阳之后。” 李耳,于周平王【前770-前719】时任太史,古之圣人,博大精通,孔子曾问礼于他,受益不浅,说我见到老子,“如龙乘云”,即好象见到了乘风云而上天的龙一样。老子的学说,流传于后世,著有《道德经》上下编五千言。      

(51世)李宗,字尊祖,战国时晋国人,后至魏,为将军,被封于魏国的城邑段干,以邑为姓,人称干木大夫、段干木。他曾求学于孔子的弟子子夏,隐而不仕。魏文侯赏识他的才能,曾登门拜访,欲授予官爵。段干木避而不见,越墙逃走。魏文侯不但不怪罪,反而更敬重他,每乘车路过段干木的家,都要下车,以示尊敬之意。仆人对此十分不解,魏文侯说:“段干木虽住陋巷,其贤德的名声却在千里之外,我怎能不尊敬他呢?”        

(52世)李同,段干木(李宗)生,赵国大将军。      

(53世)李兖,李同生,赵国相。      

(54世)李跻,李兖生,赵阳安君,李跻生二子,一名云,一名恪。      

(55世)李恪      

(56世)李洪,李恪生,字道弘,秦国太子太傅。      

(57世)李兴族,李洪生,字育神,一名汪,秦国将军。      

(58世)李昙,字贵远,为赵国柏人侯,后入秦,任御史大夫,死后葬于柏人(今河北唐山县西)西部。昙生有四子:崇、辨、昭、玑。      

(59世)李崇,字伯佑,仕秦陇西(治甘肃临洮)守,南郑公,为李姓陇西房的始祖。李玑,字伯衡,在战国末,拜为秦国太傅,功名显著,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      

(60世)李崇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李瑶,字内德,南郡守,为狄道(陇西郡之治)侯。      

(61世)李信,瑶子,字有成,为秦朝大将军,封陇西侯。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说到他杀死燕太子丹的事:“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李玑有三子,云、牧、齐。牧为当时赵国国相,被封为武安君,从他开始把家定居在赵郡,为赵郡(今河北赵县)房的始祖。李牧足智多谋,治国有方,又长于用兵,抵匈奴、打东胡,屡有战功,甚得军心。曾率军伐燕,使秦国不敢轻易举兵赵国,后李牧两次击败秦军,秦国惧怕李牧,就收买赵王宠臣郭开诬李牧造反,赵王优柔寡断,听信谗言,终于杀了李牧,李牧一死,秦国大将王翦立刻率军灭了赵国。      

(62世)李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      

(63世)超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李仲翔,为汉朝河东太守、征西将军,曾征讨叛乱的羌人于素昌,阵亡,追赠太尉,葬于陇西狄道东川(今甘肃狄道县),其后人以此为家。      

(64世)李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      

(65世)李尚,为汉朝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令,他把家安在成纪。尚弟向,西汉时期人,范阳 房始祖也。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      

(66世)李广,李尚生有二子,大的叫李广,为汉朝名将。《汉书·李广传》载,李广以善射著称。文帝曾叹息的说,如果李广生在汉高祖之世,就能更好的显示才能,封个万户侯是不在话下的。景帝、武帝时先后仕陇西、北地(统甘肃旧宁夏、庆阳二府之地)等郡太守,先后 与匈奴七十余战,匈奴称之为“飞将军”,闻而避之。由于他勇敢善战,时人传说他箭能穿石。公元前119年,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拔剑自杀。      

(67世)李广生二子:长曰当户次曰敢。李敢,字幼卿,郎中令,关内侯。      

(68世)李禹,其父敢,字子道,其弟忠,顿丘房始祖也,顿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顿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李陵,当户子,广孙,《汉书·李广传》称之:“善骑射,爱人,谦让下士,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仕为骑都尉。前99年,李陵奉命率五千步兵出居延千余里击匈奴,单于以 三万多骑兵进攻,李陵陷于重围但仍奋力拼杀,日杀敌数千。正当单于准备撤军之时,汉朝降将侯管敢向单于透漏了李陵军无后援的消息,于是单于再次猛攻,李陵终因矢尽,被迫投降。武帝闻讯大怒,时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孤军作战,军无后援,兵败投降,不全是陵的过错。武帝愈怒,下令逮司马迁,处腐刑。后武帝杀了陵的母亲、妻子、儿女,陵在匈奴生活20多年后病死。其后裔孙归魏,因魏帝接见于邴殿,而赐姓邴。      

(69世)李丞,禹子,河南太守。      

(70世)李先,丞子,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      

(71世)李长宗,先子,字伯礼,渔阳丞。      

(72世)李君况,长宗子,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      

(73世)李本,君况子,字上明,郎中、侍御史。      

(74世)李次,本子,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其弟恬,三国前期人,渤海房始祖也,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东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75世)李轨,次子,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其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76世)李龙,另说隆,轨子,字彦绪,长安令、机弩将军。      

(77世)李艾,龙子,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      

(78世)李雍,艾子,字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      

(79世)李柔,字德远,北地太守。雍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其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兆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址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次曰柔。      

(80世)李合,柔子,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安邑,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分之为南安邑、北安邑二县,不久又改北安邑为夏县,隋朝改南安邑为安邑。地属今山西夏县、安邑县。

(81世)李昶,合子,字仲坚,凉太子侍讲。      

(82世)李暠,字符盛,另说玄盛,陇西成纪人,汉前将军广之16世孙也。北凉段业(16国时凉王)时,曾任敦煌太守。公元400年,自称凉公,为西凉的开国皇帝(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传其身丈二,膊阔四围,豹头虎眼每餐食粮一斗,蒸豚二肘,酒量如沧海,力能拔山,戏剑钺二百斤如举一羽。      

(83世)李歆,字士业,为西凉后主。李暠生十子:谭、歆、让、音、恂、翻、豫、宏、 眺、亮。音,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84世)李重耳,字景顺,以国亡而奔刘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历任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李歆生八子,勖、绍、重耳、弘之、嵩明、崇产、崇庸、崇佑。      

(85世)李熙,李重耳子,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乃献祖宣皇帝。李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姑臧,始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改为林中,北周复旧名,唐陷于吐蕃,即今甘肃武威县;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敦煌,初为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唐建中年间(780-784 )陷于吐蕃,大中(847-859)时收复,即今甘肃敦煌县;曰冲,仆射房始祖也。      

(86世)李天赐,李熙子,乃懿祖光皇帝,字德真。李音曾孙李系平凉房始祖也,平凉,是东晋时苻秦所置的一个郡,后魏沿置,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内。李翻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治在今山西新绛县。   

(87世)李天赐长子起头,长安侯;次子虎,乃太祖景皇帝;三子启豆,定州刺史房始祖也。李虎,即唐太祖,字文彬,后周柱国大将军,因助宇文泰建立关中政权,受封为唐国襄公,并赐姓大野氏,至隋文帝杨坚在北周执政时,允许其复姓李。李豫玄孙曰刚,武阳房始祖也,武阳,为汉朝东武阳县,后魏改为武阳,唐朝改为朝城,故城在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      

(88世)李昺,李虎生有八子,长曰延伯,生于山东,后太祖入关,延伯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德四年,追封南阳伯附属籍,贞观初罢之,与姑臧、绛郡、武阳公三房,号四公子房,至开元23年复附属籍,还有谯王房(谯王真,字长宣)、蔡王房(蔡王冈同)、毕王房(毕王漳)、雍王房(雍王绘)、郇王房(郇王韦)、大郑王房(郑孝王亮),昺为最小一子,先任北周安州总管,后任柱国大将军,袭爵唐国公(唐国仁公),乃代祖元皇帝。      

(89世)李渊,昺之长子,7岁袭爵唐国公,历任刺史、郡守、卫尉、少卿等职。隋末,为太原留守,又是隋文帝独孤(鲜卑姓)皇后的姨侄。乃尧大圣大光皇帝。李昺有四子,长曰高祖渊,次曰梁王澄、三曰蜀王湛,四曰汉王洪。蜀王房后为渤海王房。      

(90世)李世民,即唐太宗。高祖渊有22子,楚王智云、荆王元景、徐王元礼、韩王元嘉、彭王元则、郑王元懿、霍 王元轨、虢王凤、道王元庆、邓王元裕、舒王元名、鲁王元夔、江王元祥、密王元晓、滕王元婴、秦王(唐太宗)世民等。      

(91世)李治,太宗第九子,即唐高宗。      

(92世)李旦,即唐睿宗。      

(93世)李隆基,即唐玄宗。      

(94世)李亨,即唐肃宗。      

(95世)李豫,即唐代宗。      

(96世)李适(适念扩),即唐德宗。      

(97世)李诵,即唐顺宗。      

(98世)李纯,即唐宪宗。      

(99世)李忱,即唐宣宗。      

(100世)李璀,即唐懿宗。      

(101世)李晔,即唐昭宗。      

(102世)李柷,陇西李氏第69世,即唐哀宗,公元908年被朱全忠杀害,葬于温陵。      

(103世)李熙照,公元908年,哀帝幼子熙照才岁余。当时朱全忠对唐朝后裔斩草除根,把昭宗的八个儿子全都杀光了,熙照也危在旦夕,他的堂叔李开来把他救了出来。唐室遭难时,开来任浙东尉,已77岁,他带着熙照从河南洛阳弯山绕道,日隐夜行,沿途躲避搜查,终于逃回开来原籍福建邵武,开来子熙临未成人即亡,便以熙照为嗣。      

(104世)李韬云      

(105世)李英亮      

(106世)李新成      

(107世)李训教      

(108世)李泰青      

(109世)李泳定      

(110世)李纲,其祖上是唐朝宗室,从陇西李氏得姓始祖李利贞至李纲为77世 ,而李治为陇西李氏的58世,即李治与李纲之间相隔20世。李纲,字伯纪,生于1083年,《宋史·李纲传》载,其籍贯邵武,即今福建邵武。李纲在宋朝是著名的主战派代表人物,曾为观文殿大学士。他在宋钦宗时,官至丞相。时金人侵扰中原,国家蒙难人民遭殃,李纲视国家安危重于一切,不畏丢官失职,甚至不顾身家性命,多次力主抗金,并亲自指挥了像汴京保卫战这样有影响的战争,从金人手中收复了宋朝的大好河山。然而他为投降派所不容,被排挤去职。南宋建立初年,李纲被高宗用为丞相,仍积极抗金,主张用二河义军收复失地。      

(111世)李贵      

(112世)李奎(燔)(1129-1179),李贵之长子李燔,又称奎公,又名文宿,别名杰,号兴隆,六岁时随父迁居归德州。燔在宋朝官至枢密副使,但受奸臣陷害,逃回归德州隐身,改名李奎,又为避金人之祸,携五子孟佑迁居江西赣州石城渡,开荒种地,葬于石城。      

(113世)李孟(奇),李燔之五子李孟,又称奇公,又名孟佑,1152年生,九岁(1160年)随父迁石城,1181年,因不堪重税带其二子珍、珠,到宁化石壁开基,并改名为奇兴。      

(114世)李珠,李孟生有四子:珍、珠、珂、球。二子 李珠,原名德,号宝珠,又名大郎,1176年生在江西石城,六岁随父迁宁化县石壁村。李珠在宋朝,历任副榜、县令尹等职。1251年,76岁的李珠被其子接往福建上杭赡养。卒于1255年。      

(115世-……)李火德,李珠生有五子:金德、木德、水德、火德、土德。1231年,29岁的水德携妻带子和母潘祖太,从宁化县石壁村迁居广东镇平县,其后裔再次外迁,据说有迁至山东的;1226年,木德、火德离开宁化县石壁村,先居福建上杭,其后裔又有迁往广东梅县的,继而遍布海内外。李火德,字丙凤,号闽海,1206年11月8日子时出生在宁化县石壁村。属陇 西李氏27世裔孙。19岁任汀州府宁化县儒学教谕;21岁与其兄木德迁至上杭。火德原配伍氏一直无育,火德63岁时(1268年),伍氏亲自聘媒,纳娶上杭丰郎陈梅山之19岁女儿为妾,婚后六年得三子二女,三子分别是三一郎(朝文)、三二郎(朝宗)、三三郎(朝美)。此三子后裔繁衍极盛,并且名人辈出。火德第8代裔孙李崇诚,明进士,被诏入翰林院任文渊阁大学士,曾奉命参修《永乐大典》;火德第17代裔孙李光地,在清朝官至吏部尚书协办、文华殿大学士;火德第11代裔孙李福瑛、第16代裔孙李明吾、第17代裔孙李陟瞻、第22代裔孙李端毅、第23代裔孙李威光分别在明 清时期任将军职。第28代裔孙李宏达在民国时期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火德第15代裔孙李鲁,护明忠臣,明末任兵部尚书,清兵入侵时,奉命守卫上杭。清主帅以高官厚禄诱降,被严词拒绝,后城陷,吞金而死。火德门下不乏鲁类之忠臣。火德第25代裔孙李国平,广东丰顺莲花村人,国务委员、人大代表、河北大学教授,曾留学日本。他全家有20位大学生,4位研究生,他的8个孩子中有两位博士,他本人及孙子也是博士。
发表于 2008-8-31 17: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资料好详细啊~~在哪里找到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8-8-31 17:1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香港来自: 中国香港
原帖由 木子梵 于 2008-8-31 17:02 发表
资料好详细啊~~在哪里找到的啊?


陇西是李姓家族网。长乐是参照李姓合谱、长乐市建设路陇西大楼李氏宗亲编写资料摘入!
发表于 2008-8-31 17: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哦~~原来是这样的~~以前还都不了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