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武夷山“大红袍”著名茶专家回—长乐家乡

[复制链接]
查看: 3955|回复: 6
发表于 2006-5-6 1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武夷山“大红袍”著名茶专家回—长乐家乡

武夷山“大红袍”著名茶专家陈德华回家乡长乐「如图」
   
前日在泮野「方山露芽」茶科所,盼望己久的我们终于见到了著名的武夷“大红袍”茶育种专家、原武夷山市茶科所长陈德华老师,个子挺拔,面容修长,神情和蔼,一点也看不出已经65岁的模样。这次回福州长乐老家一是考察「方山露芽」茶科所茶育种基地和种植长乐的无性繁育的‘大红袍’茶园情况,二是拜访长乐一中老同学及家乡乡亲。﹙陈德华简历:陈德华,中国茶叶学会会员,武夷山著名的老一辈茶人,从事茶业事业四十余年,任武夷山市茶科所所长达二十余年,期间负责对母树大红袍的监制工作。1982年在武夷山御茶园建立了第一个占地五亩的武夷名丛、单丛观察园,一九八五年在茶科所进行的“大红袍无性繁殖及加工技术研究”获得了成功。同年推出了大红袍小包装,投放市场,反响极大,提高了大红袍的知名度。一九八九年、一九九六年被聘为第二届与第三届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叶专业审定小组成员。一九九一年主持的高产肉桂栽培试验获福建省科技成果三等奖。一九九六年参加“省地方标准《武夷岩茶(乌龙茶)综合标准》制定工作,获省标准计量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还参加“武夷岩茶快速做青技术及设备研究”工作,获武夷山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九九七年退休后创办了武夷山市首家民营科技企业——武夷山市北斗岩茶研究所,后又创办了武夷山市(爱德华)实验茶场。现受聘于武夷星茶叶有限公司任副董事长,负责母树“大红袍”的制作工作。﹚
   
     由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员林建志陪同陈德华老师品“大红袍”茶之时,「如图」大家的话题自然是从请教“大红袍”开始的。大红袍则是武夷岩茶中之姣姣者,传说明末清初即有其名,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有提到武夷山数处有见,如天心岩九龙窠(即现在有摩崖石刻大红袍三个字的一处,传系1927年天心寺僧刻)、说起大红袍,陈德华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和大红袍的不解之缘,源于42年前。那时,他刚从福安农校毕业,分配到武夷山茶科所工作。初次在九龙窠见到大红袍母树时,他还没有多少想法。据说1941年林馥泉的武夷岩茶的产、制销一文中也提到马头岩的磊石盘陀也有叫大红袍的,而记录大红袍采制全过程的则是九龙窠那三株。1958年陈德华在福建长乐一中时,看到该校美术老师陈礼调到武夷山写生时画的九龙窠大红袍也是三株。1962年春中茶所从武夷山剪取大红袍枝条带回杭州扦插种植的也是九龙窠那三株大红袍。1964年春,福建茶叶研究所来人武夷山时,也是由陈德华陪同前往九龙窠剪取那三株大红袍枝条带回福安社口。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陈德华主持武夷名丛的挖掘、整理、繁育推广工作,对当时的岩茶产区天心大队(在大队长全程陪同下)逐村、逐户进行调查,对有关国营场及有关前辈、茶人也是多方了解,然而,没多久后的一天,省茶科所来了一位熟悉的校友,说是奉上级之命,要剪一点大红袍母树的穗条作科研之用。陈德华陪同他去时,出于好奇心,也想弄两穗到自己种种。令他想不到的是,居然被这位校友严辞拒绝了。说没有上级的指示,任何人都不能动一片叶子!

    这事给了陈德华极大的刺激。这是怎么回事?武夷山的茶树,武夷山的茶科所不能试种?他嘴里没有再说话,心里却暗暗发誓:等着瞧吧,终有一天,我会试种成功的。

    话是这么说,由于种种原因,一直到差不多二十年之后,陈德华当了茶科所所长之后,这个梦想才得到实现。1985年,在一次省里召开的茶业会议上,陈德华又碰到了当年那位老校友,他开玩笑似的说:现在,你该可以给我一点大红袍了吧?那位校友很爽快地答应了。带他到茶树品种园里,从当年移栽的大红袍种树上,剪了5根穗条下来。陈德华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带回家。也许是天助人愿吧,这几棵大红袍长的很好,很快就有了收获。与此同时,陈德华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随着武夷山旅游业的发展,九龙窠大红袍的名声越来越响。想品赏大红袍的游客越来越多。然而,母树一年只产几百克茶叶,多年来一直由县长掌握使用,有钱都买不到,寻常百姓哪有缘喝?如今,大红袍繁殖成功了,今后产量有可能越来越多。既如此,为什么不能将这种大红袍,投放市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陈德华制作了几斤成品茶,并且设计了一种香烟盒大小的外包装。尽管对质量有十分的信心,可到真的投放市场时,心里还是虚虚的。他带着这批大红袍,到省里找茶界权威张天福。张老先生一品赏,当即给予充分肯定:好!

    第一批由陈德华亲手制作,挂着武夷山茶科所招牌的商品大红袍,就这样出现在茶叶市场上。令他想不到的了,这一炮就打响了。这批茶,很快就被客商高价抢购一光。有一位广东的客商说,这样的好茶,有多少他就要多少。为了保证货源,甚至当场就掏出了一大迭钞票作为明年的定金。

    尽管市场前景看好,可是毕竟纯种大红袍刚刚开始试种,产量还是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陈德华深入各地市场进行调查,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发现,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他们喝大红袍,与其说喝茶,倒不如说是喝名气。说起岩茶来,没有几个人知道,可提起大红袍,都知道那么一点:哟,那可是皇帝喝的茶哟。如今没有皇帝了,我们也可以尝尝,也当一回皇帝吧!当然,也有那么一部分消费者,比较注重茶的品质,他们喜欢大红袍茶,更多的是喜欢它所体现的岩韵。至于说,是不是母树,是不是纯种,倒不太介意。

    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在陈德华心里形成了。为什么不能利用大红袍的品牌效应,生产一种与大红袍风格差不多的商品茶呢?武夷山有许多茶,其中一些品种的质量并不亚于大红袍。比如肉桂,它的香气甚至比大红袍更浓郁;而水仙,它的茶汤之醇厚,堪称岩茶第一。如果将这些茶的优点综合起来,岂不是更好?从技术上来说,不成问题。其实,综合就是拼配。而在茶叶精制过程中,为了保持成品茶的稳定质量,拼配是绝对必要的技术。只不过,以前的茶叶拼配,一般是在同一品种的不同档次中进行。现在要做的,是在同一档次的不同品种中进行而已。

    试验很快就获得了成功。用纯种大红袍与数种优质岩茶拼配出来的茶,香好汤好,岩韵感极强。与纯种大红袍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很快就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成为武夷岩茶中最有代表性的商品茶之一。如今,茶科所又与星愿公司联合,生产的大红袍茶不仅热销于传统的潮汕地区,同时也成为北京等大都市的茶叶新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陈德华的商品大红袍茶成功后,一时间,许多茶商争相模仿,于是出现了一种遍地大红袍的鱼目混珠局面。引起消费者的抱怨。这是他始料不及的。所幸的是,经过一段混乱之后,今年武夷山市政府终于开始了规范茶叶市场的行动。在综合了省内外茶叶界的专家意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查后,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与措施,包括商品大红袍的国家质量标准,以及相应的质检审评制度等等。尽管目前在大红袍生产和市场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细心的消费者,只要认准生产厂家与合格标识,就可以喝到放心的大红袍商品茶,再体验一回当“皇帝”的感觉了。
   
     陈德华还认为,从目前情况看,只要选择土质好的茶地,在武夷山茶区种植或其它地区种植要进一步对这一种质进行研究。对此,省农大詹梓金、孙威江两位教授极为关注,也认为必须进行不同区域对比试验,验证在不同区域相似土质的情况下,大红袍种质(品质)特征差异程度,植株特征变异以及产量、各种抗性,希望加大科研力度,摸清大红袍特征,尤其是初制工艺,然后渐进推广之。
  
   大红袍真实的和不可思议的故事.大红袍.植株灌木型,树冠半披张,树高可达2米以上。嫩芽梢尚壮,深绿微紫,夏梢叶更显带红毫尚显,多有桂花香或棕叶香,种质特征发挥明显。这与1941年林馥泉所描述的大红袍九泡尚有桂花香相似……

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银元,折大米4000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金贵。
1998年8月18日第五次岩茶节,20元母树大红袍首次举行拍卖,以后时有拍卖,

1998.8.18
武夷山
15.68万人民币
海外投资(澳州)有限公司董事长 许荣茂

2002.11.25
广州
18万人民币
广州南海渔村

2004.12
香港
16.6万港币
蒋小红

2005.4.13
上海
19.8万人民币
北京马连道茶园茶城董事长 马武

2005.4.17
武夷山
20.8万人民币
新加坡 陈汉民


[本贴已被 吴航尚书令 于 2006-05-07 01:02:56 修改过][/COLOR][/ALIGN]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6-5-7 09:2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6-5-7 16:4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楼主
最后一句应该是20克不是20元母树吧
大红袍母树20克拍卖十几万
 楼主| 发表于 2006-5-11 14: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真细心,是母树20克拍十几万,请你品“大红袍”
发表于 2006-5-11 19: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楼上的,在讽刺我吗?
没错是20克大红袍母树的茶叶
20元?
20元大红袍母树的茶叶只有三四片叶子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5-13 16: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有三四片母树‘大红袍’叶子,只卖20元,我也想要!但声明必需是母树的精制品茶噢.............
发表于 2006-5-14 13:3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三四片有被虫虫咬过一口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