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公安破案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青红酒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6 02: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谈古论今呗,跟年代有啥关系。眼下的事你就靠你来写来啦。
发表于 2008-10-16 03: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西班牙来自: 西班牙
((((长乐大爱啊  好啊 (长乐真好)       ))
发表于 2008-10-16 16:5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来自: 中国福建厦门
以前的公安就是不一样,现在就不敢说了。。。。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08-10-17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楼主| 发表于 2008-10-18 12:5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来自: 美国
守株待兔
1990年1月10日晚,金峰公安分局会议室灯火通明。连日来,侦破几起盗窃案均毫无进展,梁局长再次组织干警们分析案情,研究对策。
"砰!砰!砰!"有人敲门。
"梁局长在吗?"
"哦,是刘厂长呀,梁局长正在讲话,有事吗?"出来接待的是分局刑侦股长陈昭祥。
"倒霉透了,昨天夜里,我厂价值5万元的28包蚊帐布全被偷走了!"
金峰镇华阳经编九厂厂长刘天光这一报案,对个个眉头紧锁的干警们无疑是雪上加霜。县公安局陈局长在电话上听到分局梁局长的报告后,拍着桌子说道:"怎么?又是一起特大盗窃案!限你一个月以内,通通给我拿下来!我马上组织人协助!"
分局上下,干警们个个食无味,睡不眠。他们的压力太大了,这也难怪,你看一看下面这张报案登记表就知道了:
1989年9月19日,华阳村,某经编厂被盗蚊帐布16包,重1000公斤,价值2.3万元;
1989年11月4日,凤阳村,某经编厂被盗帐眉布12捆,重350公斤,价值0.8万元,
1989年12月14日,金峰村,某经编厂被盗蚊帐布14包,重700公斤,价值1.8万元;
1989年12月28日,华刘村,某经编厂被盗蚊帐布7包,重300公斤,价值0.7万元;
1989年12月29日,三星村,某经编厂,被盗锦纶布60捆,锦纶套装1000套,共价值3.7万元,
在三个月时间内,共有十几家集体或私营编织厂被盗蚊。
帐布、涤棉布2500公斤、成品蚊帐350床、秋裤、童装等衣物3万多件,总价值17万多元。而这些案件还没有一起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案情分析会在继续进行,大家对十来起积案的作案手段、特点、发生地点、路线,一一进行分析,画出草图,加以比较,顿时思路豁然清晰:发案地点以前林村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扇形展开。前林村东邻的三星、华阳,北边的华刘、官厝边,西头的六林、四合、金峰,形成一个个半圆形边上村子的编织原料、成品屡屡被盗,而前林本村也有许多同类工厂,却安然无羌。梁剑峰像是思考又像是提问。
"从这草图上看,它意味着什么?"
"兔子不吃窝边草,盗窃犯可能就在前林村!"参加讨论的块头颇大的秘书股长花文惠说。花文惠原是刑侦股一名出色的侦察员,刚调往秘书股不久。"
"文人说得有道理。"刑侦股长陈昭祥说。
大家一致同意这个看法。接着分析。每个作案现场都使用铁锹、钢钎两种工具撬窃,被盗物体体积大,数量多,作案人数至少墨至五人,而且有运输工具,是团伙作案;盗窃如此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半成品,必须具备销路。由此得出下一步侦察方向是一、由控制赃物入手,从物到人,查寻罪犯;二、对个体运输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顺藤摸瓜,挖出罪犯。
这场案情分析会,使大家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发明又一村!"
侦察员潘永松、肖如平、汤化闽、高云建、陈建清等人受命扮成搞经编生意的个体户,在全镇各村一百多家经编厂转来转去,调查情况。
"师傅,你这种经编机每台一天能出多少货?"
"正常情况,一天能织1千斤。"
"特殊情况呢?"
"也只能织一二百斤。"
"有没有一台一天能生产两三千斤的?"
"这绝对不可能!"
"采购员"查了这家,又到那家:
"老板,生意不错呀,听说用你这台机器编,一天能出2千斤,可我那台快马加鞭,满打满算也搞不了1千斤,特来向你求教!"
"嗨,那有这等事,不瞒你说,我是从别人那里买进便宜货,合在一起,再卖出去的。"
"谁帮你捞了这等好处?"
"是我堂弟帮的忙。"
"你堂弟又是从哪里拉的这条关系呢?"
"听说是通过一个拖拉机驾驶员介绍的,具体我也不太清楚。"
"哪个开拖拉机的是哪里人呢?"
"听说是前林村的。"
侦察员们不露声色,暗暗记下"堂弟"、"前林村拖拉机手"这些线索。
"先查堂弟,打开缺口,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梁剑峰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开来了。
"我看这办法行是行,不过,弄不好会打草惊蛇。"
"解决这个问题,我看要先取证!"
会上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梁剑峰综合了大家的意见,决定将这项任务交给陈股长和侦察员肖如平、潘永松三人去办。肖如平,个子不大,但机敏、灵活,遇事能拿出主意,人称小诸葛;那潘永松,个子高大,能打能冲,每次缉捕罪犯,总是十拿九稳,金峰一带歹徒见了他,往往绕道走,就怕撞在他手上。
陈、肖、潘三人在村口野外已守了三天三夜。他们兰人都不认识"堂弟",便请一名治安积极分子协助,待"堂弟"一上路,治安积极分子便骑上自行车跑在前头报信,告诉"堂弟"模样,今天穿的是什么衣服,手上拿的什么东西。
这天,治安积极分子到守候点向侦察员报告:
"他出来了!走在后面的那个就是。"
"他前面的那个人是谁?"
"是他朋友。"
"这次不行,有人和他在一起,我们不便下手。"
第三天,治安积极分子又赶来报告。
"他又出来了!"
"他后面那个抱孩子的妇女是谁?"
"是他的老婆,孩子生病,他出来找车子,送孩子去看病......"
"这次也不行,人家有难,我们暂不要动他。"又守候了数日,仍没有恰当的机会。
梁局长决定深入前林村。侦察员汤化闽也参战了,他们4人分两个组,直插前林村,守候侦察。
春雨绵绵,寒气袭人。4名穿着雨衣的侦察员忍饥挨饿,在前林村路边蔗田里已守候了3个夜晚。他们有的蹲在烂泥地里,有的摘几片叶子坐在地上。凌晨两点,一阵"沙沙"声从远处传来,高个子潘永松直起腰想看个究竟。突然,几道手电光一起朝他这个方向射来。
"416,416,注意隐蔽!"听到陈股长从对讲机里传来提醒自己的指示,潘永松把伸起的腰杆,又慢慢缩下去,然后不顾甘蔗沟里脏糊糊的泥水,他侧身缓缓躺了下去,躲过那一道道手电光。
"沙沙"声越来越近,同时听得见说话声:"我说不会有事的,这么冷,又下雨,谁来偷甘蔗呢?"
"哎,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没事当然更好。"
原来是几个看护甘蔗田的农民。
"406,406,刚才走过去的是几个看甘蔗的,我们的目标没有暴露。"
"406明白,请你们继续监视道路上的动静!"
"明白。"
夜2点30分,拖拉机的"突突突"声由远而近。陈股长用对讲机小声呼叫:
"416,416,你们俩迅速向我们靠拢。"
"416明白。"
陈股长把大家集合在一起后,说道:
"刚才看蔗人的行动倒给了我们启发,我们也装做看蔗人,大家把雨衣穿好,等拖拉机靠近,我们几把手电一起照去,我和小汤看拖拉机拉的是什么,你们俩用手电直照拖拉机手的脸,把他的模样认清楚。"
"好主意!"
"他要是反问我们,由我回答,你们都别吭声。"陈股长说。
正说着,拖拉机已开到跟前了,陈股长他们一起从蔗林里钻出来,耀眼的光束照得驾驶员睁不开眼,他嘟嚷着。"干什么,吓了我一跳!"拖拉机手还以为是本村的看蔗人在与他开玩笑。
"没有事,走吧!"陈股长变着调门,把手一挥,拖拉机向村外开去了。
"你们说说看,这部拖拉机有哪几个疑点?"陈股长问。"这条路是单车道,司执选择这时候从这条小路进出,而不在大路,这说明有问题,这个人瘦长脸,留八字胡,我已记下了他的车号,可进一步查证。"小肖说道。
"车斗东西载得很满,虽然用塑料布盖着,但一大包一大包鼓鼓的,从边角露出的部分,我看到一个白布袋,样子很像蚊帐布。"小汤说道。
"看来,这部拖拉机是为盗窃分子拉赃物。"陈股长说。予是,陈股长他们连夜进村找到一名治安积极分子,了解开拖拉机人的姓名。陈股长讲述了他的特征,治安员说。"可能此人姓林。"陈股长说:"请你进一步了解一下他的情况。"
两天后,陈股长接到报告:林×曾替林辉、林明、林增、梁良拉过几次盗窃的赃物蚊帐布,每次工钱都是五六十元。至此,梁局长决定拘留林某。埋伏守候了3个晚上,对讲机爆发出:
"401,401,417呼叫!"
"我是401,请讲!"
"目标出现在金峰人民路理发店。"
"是不是到店里理发?"
"是的。"
"落坐了没有?"
"座好了!"
"好,看住他,我们马上就来!"
林×刚走出理发店,停在附近的一辆小车立即开过去把他接走。
"你叫什么名字?"
"林××。"
"为什么叫你到这儿来,知道吗?"
"不知道。"
"你好好想想,最近有没有干违法的事?"
"没有,没有......实在没有。"
"我们考虑你是个有正当职业的人,有错改了就好,如果坚持错误,后果可得由你自己负责!"
林×还想遮掩抵赖,梁局长递个眼神,示意小潘"开炮"小潘严肃地说:
"前几天晚上,深更半夜,雨下得那么大,你运蚊帐布到哪里去?谁叫你运的?"
林×如梦初醒,一下想起蔗田雨夜那次的相遇,原来他们是警察!
于是,他不得不交代:
"你们都知道了,我也没啥好隐瞒的了,蚊帐布是他们叫我运到老陈家。"
"你知道这些蚊帐布的来路吗?"
"来路有问题。"
"都是运到陈×家吗?"
"是的。"
"谁雇你开拖拉机?"
"大林......听说,蚊帐布都是偷来的。"
于是,公安局依法传唤了大林,大林不得不交代了伙同林、梁等人,到附近十几家经编厂盗窃蚊帐布的事实,这些蚊帐布价值17万元,偷来后由陈×销赃。
陈×听说案情已经败露,吓得连夜逃跑到文岭乡堂兄家。两天后,经堂兄规劝,陈×投案自首,经政策教育,缴出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10万多元。
金峰地区偷蚊帐的风波,终于平息下来了。
发表于 2008-10-18 12: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发表于 2008-12-30 18: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现在那些年轻的侦察员大部分都是所一级的领导干部了。
发表于 2008-12-30 1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梁在平潭当上的局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