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整合生态资源 发展红色旅游 ——南阳革命根据地探访

[复制链接]
查看: 1059|回复: 0
发表于 2011-6-10 06:2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出处:吴航乡情   



    日前,记者探访南阳革命根据地,走近群山环抱的南阳村,这里几栋旧式民房错落有致,村口河流清澈,大山绿意盎然,风景极其优美。而早已闯出品牌的成群“南阳生态鸭”在绿水间悠游,相当惬意。

  

红色的光荣历史



  67年前,中共福建省委从永泰官烈兔耳山迁到我市南阳村。在南阳期间,福建省委开展了一系列抗日反顽活动,积极推动了我省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在福建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据了解,南阳是我市著名的革命基点村,1944年8月,中共福建省委从永泰迁到南阳村,在这里领导福建地下党和民众抗日,举办了两期干部培训班,培训有志抗日的进步青年,还发展了不少党员,联合社会各阶层人士团结抗日。南阳一度成为全省抗日隐蔽根据地的中心、南方革命的重要战略支点。1945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撤出南阳村。

  

村民走上致富路



  南阳村四周环山,拥有丰富的石头资源。以前南阳人都是把山头包给福清人开采,靠卖石头为生。前任村书记陈康回到南阳担任南阳村书记时,告诉村民,“靠卖石头,不仅不能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他提倡村民依托当地的环境开展生态养殖业,南阳人开始养起了鸭、鸡、牛等牲畜。现今“南阳生态鸭”已成为一个生态品牌,为人们所熟知。“现在村民依靠养殖业,每年都有五、六万的纯收益。”

  丰富的旅游资源也是南阳村民赖以依托的致富之路。南阳村以前有100来户人家,因为嫌弃在山里种田经济效益低,纷纷迁到山下,仍住在山上的只有11户人家。南阳村书记陈国通说,他现在正在游说那些搬出去的村民回乡,整修自己的老房子,作为旅游的配套设施,方便游客。“如此不仅可以增加收入,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

  

打造生态红色旅游基地



  “我市非常重视红色革命区的建设,从1997年开始至今已经投入近2000万元。”南阳省委旧址管理处主任游秀碧表示。

  确实,10多年来,结合南阳的绿色生态、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优势,我市大力拓展这块旅游产业,将红色旅游运作为红色经济。据介绍,省委旧址修复了原省委机关办公楼、闽中游击队司令部等,占地50亩,其中展馆面积约400平方米。长乐革命史馆占地28亩,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地下党革命烈士纪念园建成于2003年7月,融革命斗争历史和山水风光于一体。革命烈士纪念长廊的柱子和墙壁上满是先辈们艰苦斗争的壁画。

  据了解,1991年,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在南阳挂牌;1997年,旧址的建筑开始全面修复长乐市地下党革命烈士陵园2000年动土修建,2003年竣工;革命使馆2007年建成。另外,九涧山闽中游击队司令部旧址从2000年开始修复,至今仍在完善中。依托这些红色资源,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已被辟为福建省国防教育基地、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长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等,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南阳村党支部书记陈国通介绍,去年,投资300多万元,拓宽上山路,大部分路段由3.5米拓宽到5米。另外,投资100万元的九涧山广场已经竣工,可用于举办红色节目演出。“将来,南阳村依托省委旧址,打造为一个生态红色旅游基地。”

  游客除了瞻仰烈士、参观展览外,“还可以游什么”很重要,要建一些配套项目,让游客游得开心,也为村里创收。按照陈国通的想法,建钓鱼台,开辟荒地夏种番薯、冬种油菜花,开发钓鱼、采果、赏花等休闲活动。“目前这些计划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钓鱼台已现雏形。将来,依托中共福建省委南阳旧址,南阳村这个生态红色旅游基地肯定会越办越好。”陈国通信心满满地说。

□     陈瑞衡 陈海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