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市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巡礼

[复制链接]
查看: 3237|回复: 0
发表于 2005-12-21 10: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规划篇:细描城乡蓝图

  “变了,变化太大了,我都认不出回家的路了。”

  从人民会堂沿进城路到南山公园,再到胜利路、解放路,12月10日,久居澳门的吴老太在家人的陪伴下饱览了长乐城区新貌,一路上念叨的总是这句话。



  确实,对于吴老太这一代人来说,昔日局促脏乱的城区风貌和落后凋敝的乡村印象,还是并不遥远的记忆,而弹指几年间,家乡长乐这座兼具空海港省会“窗口”的滨海新城,却在规划、建设、管理这三支管弦的大协奏中,舒展开古邑新城的华彩乐章。

  对于全国十大建筑设计大师齐康院士来说,亲手为一个县级市的数座建筑设计方案勾画手稿并不多见。长乐市对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2003年,长乐市对城乡规划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充实,市委书记林彬亲自担任了领导小组的组长。此后几年来,长乐市紧紧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省会窗口城市的目标,提出“东引西扩、南进北拓”的城市发展总体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规划为龙头,突出了城市功能性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从整体上提升了城市品位。此间,长乐专门成立了城乡规划局,建立健全了重大规划集体决策和人大、政协审议监督规划工作制度,并始终坚持规划设计专家评审制度,做到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审批一支笔,为规划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正是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规划工作的背景下,严拱钦教授等一批国内高水平的规划、建筑设计专家频频出入长乐,对重点社会文化、体育、旅游、商业建设项目进行专项规划设计。据统计,三年来全市共投入900多万元,完成了长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完成了包括三大工业集中区规划大纲在内的6个区域规划,包括长乐全市规划及部分乡镇在内的18个总体规划,还有城市污水系统专项规划等7个专项规划,金峰中心新区和旧区改造等13个详细规划。至2005年,长乐更有92个中心村完成了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透过这一个个精心编制的规划,人们清晰地看到,建设海峡西岸省会窗口城市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一个经济发展最优、聚集人才最佳、人居环境最好的“大福州,新长乐”发展格局和概念规划正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城区组团“不求最大,但求最佳”、滨海组团“不求最全、但求最特”、金锋组团“不求最新、但求最活”。
  这一切发生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正是在这样的强力作用下,长乐的城乡规划迅速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为城乡建设提供主题突出、功能完善的可持续发展蓝图。


  建设篇:营造生态家园
  规划指导建设?建设促进发展。在一个个精心编制、科学论证的规划指导下,长乐市首先以大手笔,着手构筑城市发展框架,从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有效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



  近年来,长乐先后投资4000多万元,修建了包括会堂路、郑和三桥等10 多条主要交通枢纽的路桥工程,完善了城区棋盘式路网结构,以市政广场为中心的新的城市核心区已初步形成,而西洋路的改造,则提升了南大门的形象,东鹤路的打通,更激活了东关片区。至2004年底,道路总长度达130.5公里,道路面积为103.9万平方来,人行道面积17.3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6.89平方米;排水管道长52.25公里,排水管道密度4.43 公里/平方公里。

  有了大格局、大写意的框定,还需工笔重彩的精雕细刻。

  近年来,围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和“建设生态型硬环境”的目标,实施系统的造绿工程,长乐走出了一条文化与绿化相融、景观与艺术相映的城市园林绿化之路,把单纯的建绿造绿与历史文化、艺术、山水相结合。



  此间,长乐修景观路,建生态园,造园林小区,在市区先后建成了南山公园、双拥公园、莲柄港公园、名人公园、长山公园、城市森林公园等市民休闲娱乐场所;注重抓好“两带”即闽江口观光旅游带和沿海防护林带的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闽江口沿线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秀丽的滨海景观,相继建成金刚腿公园、郑振铎公园、郑和广场等观光旅游景点。目前,长乐已形成数十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化带,城区绿化总面积从2001 年的100公顷增加到2004 年的212 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2%。



  内河的防洪排涝功能关系着广大城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近三年来,长乐市先后完成汾阳溪改弯取直工程、资圣溪改造工程、奎桥至东鳌花园段内河清淤整治工程,有效地发挥内河防洪排涝功能;同时,大力实施城区引水冲污工程,加快建设新城区雨污管网系统等配套设施,基本实现雨污分流。特别是城区污水处理厂、车里生活垃圾处理场等建设启用,更加大了城区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步伐。近期,长山湖蓄洪工程又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一座水光潋滟的公园式水利工程即将呈现在市民眼前。


  随着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建设工程的处处开花,长乐已经有效改变了城区的生态环境。与此同时,长乐近几年在供水供气、公共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目前城区生产供水能力达11万立方米/日,城区供水普及率达99.5 % ,供水管道长由2002年的110 公里发展到现在的200多公里。供水管网建设由市区逐步向全市乡镇延伸,售水量由2001年1362万吨逐年上升到2004年的1952万吨,增长44%。此外,各乡镇还建有日供水能力从2千吨至7千吨的9座小型自来水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75%以上。

  更难能可贵的是,长乐市巧妙地把悠久的文化传承、现代文明和全新的发展理念相融合,以先进文化涵养城市的发展,市人民会堂、博物馆、图书文献中心、广电中心等一批颇具现代气息的城市标志性公共建筑横空出世,大大增强了城市功能,提高城市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凸显出这座古邑新城蕴含着的巨大能量。


  管理篇:梳理美好生活

  城乡建设发展的动力在于经济的基础,在于管理理念的创新。

  三年来,长乐市积极探索市政建设市场化、产业化新路子,继续深化“经营城市”理念,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如通过冠名权、经营权转让方式筹措园林建设资金,建成郑和塑像、吴航书院、南山茶艺馆、南山瀑布、南山钟楼等大量的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扩大绿地面积,增加休闲场所和旅游资源。


  按照市场规则,我市由政府投资的如污水管道采购、路桥工程、园林绿化、卫生保洁等公共事业项目全部推行最低中标价招标办法。今年城区园林绿化和闽江口风景旅游区的养管全部推向市场,通过公开公平竞争,每年节约管理资金可达30多万元。以外,我市还以引进BOT方式成功运作的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等项目工程。
  “三分建、七分管”。在加快城乡建设的同时,长乐市不断加大城市管理工作力度,成立了城市建设执法局,着力推进管理队伍专业化、管理模式市场化、履行职责法制化、管理理念人性化,让城市管理工作走上正轨,创出特色,从而有效地维护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果,为城乡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整洁、有序、优美的城市环境。

  执法局成立后,对城区“滴、漏、撒”现象进行了有效地治理,同时严格查处破坏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及擅自挖掘城市道路的行为。针对城区乱张贴、乱涂写屡禁不止现象,执法局在加大查处、清洗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堵疏结合的方法,在城区各主要路段分批制作了15面公共广告栏,引导市民规范发布信息,有效减轻了“牛皮癣”对我市市容市貌的影响。此外,执法局还加强户外广告的审批管理,努力营造统一有序的商业宣传氛围。


  发展篇:打磨滨海明珠

  规划、建设、管理三管齐下,让长乐这座千年古邑焕然一新,并由此带来新的理念、新的业态、新的活力。

  近年来,长乐市以“营销城市”理念为机理,以“大爱暖千秋”的人文内涵和城市品质为内在动力,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回归工程”、“暖人心工程”,呈现出良好的民主、团结、清明的政治文明,经济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品味的不断提高,肯德基、上岛咖啡、贵族世家、源安超市、惠航超市连锁店等知名品牌商贸业态和大型超市纷纷入驻长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为房地产开发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2001年?城区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48.12万平方米,投资2.88亿元,税性收入4800万元;2002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55.18万平方米,投资3.85亿元,税性收入5760万元;2003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62.4万平方米,投资4.96亿元,税性收入7250万元;2004年?房地产开发建设面积70.6万平方米,投资5.32亿元,税收9947万元。

  上述由建设部门提供的数字,清晰地反映出长乐市房地产业近几年一直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此间,生活住宅小区品牌意识更得到不断的增强,特别是阳光一期、二期,锦江花园一期、二期,金色海岸,城市之春等项目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长乐住宅建设的档次品位。

  在加快新区开发建设的同时,长乐市还有规划有步骤地推进旧城改造,继河下街、胜利路、奎桥旧城改造后,解放路、联村及金峰旧城改造项目也正在全面进行中。与此同时,长乐市把夜景工程作为城市文明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坚持点、线、面结合,高标准、有步骤地推进城区夜景工程,使这座滨海新城展现出无限的魅力。

  镇村建设也在新时期迈出了新步伐,金峰镇、漳港镇等一批商贸旺镇、经济强镇脱颖而出,岱边、洋屿、演屿等一批示范精品新村小区不断涌现。工业园区与城镇建设同步推进,滨海、闽江口、金峰、空港四大工业园区已初具规模,在“阳光工程”、“暖人心工程”的牵引下,这个昔日“草根工业”发祥地正以惊人的速度、超常的能量,谱写出“无棉之乡筑纺城,无矿之地铸钢城”的工业神话。



  一座滨海新城的瑰丽画卷已然舒展开来,但城市决策者和建设者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滞。如何继续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放开市政公用经营市场,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建设园林精品,提高园林绿地建设档次和水平,逐步规范物业管理,做大做强建筑业等等?已经被他们列入了“十一五”期间从容面对和全力解决的新课题。

  惊叹于这座城市翻天覆地的巨变和锐不可挡的发展态势,感受着这颗海峡西岸绿色明珠所焕发出的迷人光彩,陪岳母吴老太回乡探亲的周先生感慨地说:

  “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百万海内外吴航儿女的共同努力,一个繁荣昌盛、和谐美好的新长乐,一定会在人们的期盼中崛起,成为海峡西岸一颗耀眼的明珠。”(文/陈  琨 林  亭 王小梅  图片提供/董春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