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办起第一个水雷厂的曾国晟(长乐人)

[复制链接]
查看: 3219|回复: 0
发表于 2005-9-4 11:2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抗战前,日军探得中国不曾有水雷厂。抗战中,中国海军布雷队以水雷为武器,炸毁了众多日舰。水雷大而重,供应量多,不大可能进口,加上当时中国的海上通道全部被封锁,只剩下滇缅公路,因此日军断定中国有自己的水雷制造厂,发疯似的到处寻找,想一举毁厂,让中国海军布雷队无米可炊。但海军水雷制造厂直到抗战胜利时不但没被灭掉,还扩大了许多。

  中国第一颗水雷在淞沪抗战中诞生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拉开战幕。血雨腥风中,福州长乐人、海军总司令部海军舰艇监造办公室监造官曾国晟以其独特的见解,建议研制水雷以炸日舰。没过几天,海军总司令部采纳了他的建议,指示他负责研制水雷。曾国晟到任后,根据海军总司令部的安排,从海军江南造所和海军军械处选调了一部分优秀技术员参加研制、设计、制造水雷。

  中国海军第一个水雷制造厂办公室设在上海重庆南路海军联欢社,而试制水雷工场放在哪里最安全?当年确实费了一番心思。为了避免日特发现中国海军在研制水雷,曾国晟将试制水雷工场放在南市佛庙大殿的后面。佛门弟子给予大力支持,自发地担负望风把门的任务。后来,因为日机白天轮番轰炸南市,员工们只能在夜晚工作。试制工作开展了一段后,佛门弟子发现庙里常有些行动诡秘的香客,立即报告了试制工场里的海军。

  很快,曾国晟就将试制工场转移到上海枫林桥的海军海道测量局内。这里靠近法租界,一旦遇到意外,便于马上转移到法租界。枫林桥工场设备非常简陋,工作危险度极高,但参加试制的海军官兵没有一人退缩。造水雷需要用蒸汽溶药锅溶化梯恩梯黄色炸药,当时这种锅买不到,官兵们只得用特大号铝锅顶替。参加试制的海军军官都经过海军学校严格训练,知道这样做是违反操作规程的,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殉职,但他们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中国第一批水雷就是在这些不怕死的中国海军手上研制出来的。

  水雷在淞沪抗战中立功

  第一批电发水雷取名“海军式”,一试制成功就投产,并送往淞沪抗战。陆军用这批水雷破坏了沪西徐家汇桥梁,阻止日军前进。最让试制人员解气的是,中国军队还用这批水雷炸毁了上海日租界的日清码头。他们还在枫林桥工场试制成功了大型的电发水雷。有一天晚上,海军水雷制造厂的官兵乘着夜色将“海军式”水雷运往浦东码头,悄悄地放入黄浦江,再由潜水员拖往上海白渡桥,准备用来炸掉停泊在那里的日军旗舰“出云”号。但敌人发现了情况,用探照灯不断地向黄浦江照射,并调来了部队。潜水员们只得冒死将水雷拖回浦东。

  中国第一个水雷厂辗转千里不倒

  1937年底上海沦陷,曾国晟成功地将所有试制水雷的人员和仪器、原料带出上海。辗转到了南京后,他发现国民党中央政府各机关已全部撤往武汉,又立即再往武汉。一到武汉,他先在汉口的汉安里海军联欢社设置水雷办公处,然后四处寻找制雷厂厂址。那时临近春节,试制人员没有一个人回家与妻儿团聚,而是夜以继日找厂址。他们很快就在武昌找到“彭公祠”作为办事处,并修建制雷工场。1938年春,“海军水雷监造办公处”成立,并在湖北岳州设溶装炸药工场。至此,海军水雷制造厂机构更加完整,规模也有所扩大。

  1938年4月,海军水雷制造厂开始正式生产“海丁式”触发固定水雷。每具水雷内装炸药300磅,月产1000具,在武汉期间共生产约7000具,全部布放在长江中下游阻击敌舰。日军报纸当时在报道中曾提到“支那机雷威力之威胁。”

  1938年10月,在日军进攻武汉之前,曾国晟再次组织海军水雷监造办公处全体人员撤出武汉。官兵们带着技术资料、主要仪器和主要原料,分两部分撤出。一部分撤到湖南长沙,一部分撤到湖南常德,准备在常德修建制雷工场。撤到长沙的人员,只呆了十几天,就又撤到常德。官兵们边建厂边就着手生产“海丁式”固定水雷。在常德的官兵还加班加点研制出“海庚式”漂雷。后来漂雷主要用于长江布雷,因为长江江水向东流下,漂雷能主动攻击敌舰。官兵们还在球形浮标外表涂上接近江水颜色或西瓜皮色的油漆,使其不易被敌舰发现。

  在常德期间,官兵们还研制出“海戊式”中型固定雷和“海已式”小型固定雷。前者内装炸药100磅,后者内装炸药50磅,主要布放在洞庭湖、鄱阳湖以及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澧江,用于封锁敌舰艇航道。

  1939年6月,海军总司令部批准将海军水雷监造办公处列入正式编制,改称“海军水雷制造所”,由曾国晟出任所长。工场增设了试验漂雷浮力用的试验池。溶药工场及试验池均设在常德上游佛光寺里,这里距常德制造水雷的工场约10公里。在常德期间,海军造水雷的工厂又得到扩大,但刚刚形成规模的制雷所又要搬迁了。1940年夏天,湖北宜昌、沙市又落入敌手,常德危在旦夕,海军水雷制造所用最快的速度撤出常德,迁至湖南辰豀。因为时间紧,许多官兵没有来得及将自己的家当带走,而首先搬迁制雷需要的材料和机器。一到辰豀,官兵们立即着手建造制雷工场,并在辰豀上游上麻田设溶药工场和试验漂雷浮力用的试验池,加紧制造各式固定水雷和漂流水雷。

  海军水雷制造所在辰豀的时间最长,从1940年夏一直坚持到1945年夏。辰豀在大山深处,没有任何工业基础,钢板、钢索、电器配件、橡皮零件、水管、电线等都要在国外和国内其他地方采购后运来。中国海军不但在此生产水雷,后来还扩大到制造发动机和提炼汽油,且能一直没有被敌人破坏掉,堪称奇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