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小小生 发表于 2023-7-14 21:12:20

长乐冰臼群吸引不少游客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凉快”。




俯瞰冰臼群

夏日炎炎,近日,江田镇三溪村三溪水库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冰臼群,吸引了不少游客。不少游客说,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凉快”。

“藏”在闽江边 2007年被发现

7月11日,记者看到,这些冰臼在石头上,大的像坑,小的像碗,水流潺潺,独具特色。

据介绍,冰臼是指第四纪冰川后期,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的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形成看似我国古代用于舂米的石臼,所以叫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冰臼是2010年在北京发现的白龙潭冰臼。

长乐的冰臼群是原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发现的。蒋滨建告诉记者,2007年10月初,他和朋友在长乐境内的闽江边游玩时,偶然发现了一个“肚大口小”,十分奇特的石窟窿。他们都被这神秘的石窟窿所吸引。

之后,他们多次攀岩深入考查,在闽江边附近500米范围内发现了大大小小50多个石窟窿。蒋滨建说,他查阅网上资料,发现这些“口小、肚大、底平”的石窟窿非常符合冰臼的特征。

2007年12月,蒋滨建与中国冰川与石臼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韩同林教授取得了联系,精心挑选了70多张照片寄给了韩教授。韩教授收到这些资料后,给蒋滨建回信说,从照片看,这些石窟窿应属于“河谷冰臼”,即由古山谷冰川作用所产生。

2008年,蒋滨建再次前往江边、山顶探索,又发现了多处石窟窿。他随后将几百张照片刻录在光盘里,邮寄给韩教授。韩教授根据照片初步认定这些新发现的冰臼群属于河谷冰臼群和山顶冰臼群。

2008年2月起,蒋滨建邀请韩同林教授和陈尚平高级工程师考察了闽江边冰臼群、三溪河谷冰臼群、南阳青天帽冰臼群、天龙井冰臼群、松下御国山冰臼群、江田水壑顶冰臼群、天池山冰臼群、古槐竹田千马山冰臼群等8处冰臼群。

韩同林教授认为,长乐冰臼群分布于福建沿海地区的低丘陵区,海拔自数米至300多米,北纬25°50′至26°00′,属于低纬度、低海拔区的冰臼群。长乐冰臼群规模大、保存好、特征明显,系统且连续,并伴有大量冰溜槽、U形谷、小冰石林等其他冰川奇特景观,是距今200万年至300万年的第四纪早期古冰川作用留下的大量重要遗迹和证据。

韩同林教授还确认了在闽江边水际线之下的几个冰臼,为全国海拔最低的冰臼群。

也有学者认为是“壶穴”

不过,后来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福建的低纬度和低海拔不能形成冰川。因为形成冰川的气温条件至少要到零摄氏度,必须在海拔3000米以上才能形成。因此,有人认为这些冰臼其实是“壶穴”。

壶穴又称瓯穴,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夹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集中分布在瀑布、跌水的陡崖下方及坡度较陡的急滩上。
http://pic.changle.com.cn/pic/20230714/1689340335432520683.jpg?watermark/1/image/aHR0cDovL3BpYy5jaGFuZ2xlLmNvbS5jbi9waWMvMjAyMDAzMjAvcWlfbml1XzE1ODQ3MDc1NTc4MjVfMjI4XzY5M18yOTgucG5n/dissolve/50/gravity/SouthEast/dx/20/dy/20

长乐人家 发表于 2023-7-21 21:06:5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乐冰臼群吸引不少游客 ——这个名字“听起来很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