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剑论坛 发表于 2017-3-16 17:59:39

古诗里的福州内河风光

古诗里的福州内河风光



  据宋梁克家《三山志》载,福州城区和近郊受令开淘的内河有闽县的崇贤里20条,易俗里27条,瑞圣里28条,孝义里3条,桑溪里26条,归善里26条,鼓山里15条,高惠里12条,嘉崇里9条,合浦南里4条,嘉崇北里3条,海畔里6条;侯官县的美宅里14条,孝顺里1条,王节里6条,孝成里6条,新安里6条,方乐里13条,方兴里8条,永钦里9条,处仁里5条,计247条。此外,未受令开淘的内河远不止这个数字,估计应在1000条以上。


  福州的内河是美丽的,古代大多有诗描述。如唐代便有陈金凤的《乐游曲》,描写福州西湖的风光曰:

龙舟摇曳东复东,采莲湖上红更红。
波澹澹,水溶溶,如隔荷花路不通。
西湖南湖斗彩舟,青蒲紫蓼满中洲。
波渺渺,水悠悠,长奉君王万岁游。

  这是福州最早的诗之一,描写福州西湖的美丽风景。写福州西湖的诗很多,有宋李纲《宴湖亭》诗写:

月摇波影鳞鳞碧,风入荷花苒苒香。

  有宋朱熹的《游西湖》诗写:

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

  宋代诗人辛弃疾有两首“贺新郎”的词,成为吟福州西湖的千古绝唱,兹引如下,以飨读者。
其一为《三山雨中游西湖有怀赵宰相经始》:

翠海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
卧龙山下。
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待嫁。
待细把,江山图画。
千顷光中堆滟滪,似扁舟,欲上瞿塘马。
中有句,浩难写,诗人尽入西湖社。
记风流,重来手种,绿成阴也。
陌上游人夸故国,十里水晶台榭。
更复道,横空清夜。
粉黛中洲歌妙曲,问当年鱼鸟无存者,堂上燕,又长夏。

  其二是《游西湖》:

碧海桑成野,笑人间,江翻平陆,水云高下。
自是三山颜色好,更看雨婚烟嫁。料未必,龙眠能画。
拟向诗人求幼妇,请诸君,妙手皆谈马。
须进酒,为陶写。
回头鸥鹭瓢泉社,莫吟诗,莫抛尊酒,是吾盟也。
千骑而今遮白发,忘却沧浪亭榭。但记得,坝陵呵夜。
我辈从来文字欢,蝉噪也,绿陵夏。

  唐末王审知扩大福州的城池到现在的福州南门,安泰河便成了繁华的地段,有似于南京的秦淮河。《榕城景物考》说:“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箫管从柳阴榕叶中出。”
宋代,有曾子固《出利涉门诗》曰:

红纱笼竹过斜桥,复观翚飞入斗杓。
人在画船犹未睡,满船明月一溪潮。

  美不胜收。

  安泰河经南台入闽江。《榕城考古略》说:“引南台江潮,由河口凡三十六曲而入。凡百货之由南台船运而入,悉由此入城内河。”
宋代诗人龙昌期《三山即事》写:

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
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

  繁华得不得了。

  闽江在福州淮安分为二流,南者为乌龙江,俗为陶江。《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说:“(闽江)分二派,北为南台江,南为陶江。”由岊江、洪塘江、金锁江、阳岐江、螺江及峡江等组成。
宋朱熹有《石岊江行》诗描写岊江的风光:

春日江中注,我行溯其波。
扬帆指面澨,两岸青山多。

  过岊江为洪塘江,属于侯官县的方乐里。唐代有个叫常衮的诗人诗曰:

月光光,照池塘,
骑竹马,过洪塘,
洪塘水深不得渡,小妹撑船来接郎。
问郎短,问郎长,
问郎出去几时返?

  洪塘江里水深几许船如鲫,熙熙攘攘,一片热闹气象。以后这首诗就成了儿歌,一直传唱到今日,洪塘江也因此成了爱情的象征。

  清谢道承有《洪塘竹枝词七首》,其中有:

堤上女儿唱月光,刺船江上去迟郎。
夜来骑马洪塘过,不怕洪塘江水长。

  清陈寿祺《竹枝词》写:

洪江江水绿如油,洪江女儿不解愁。
一夜溪船载春去,无端明月梦扬州。

  清曾元澄《洪塘橘枝词》则写:

橘园洲内橘千株,橄榄装时摘得无。
娘子撑船送郎去,劝郎赶紧贩姑苏。

  洪塘江心有金山塔寺,《榕城考古略》说:“江渚突出一阜,随潮高下,水涨而山不没,名小金山,形象以为印浮水面,中有石塔。”该塔称“金山塔”,为元代的文物。依塔四望,有“金山八景”曰:洪塘古渡、岊山风帆、环峰夜月、旗麓斜阳、石仓秋烟、妙高钟声、半洲渔火、云程石塔。民国时,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曰:“是最胜处”。
元代有王翰《晚泊金山塔》诗:

胜地标孤塔,遥津集百船。
岸回孤屿火,风乱隔村烟。
树色迷芳渚,渔歌起暮天。
客愁无处写,相对未成眠。

琴剑论坛 发表于 2017-3-16 18:24:24



  螺江的江面最为开阔,景物殊丽,有“螺江八景”曰:
平波澄练、远屿堆蓝、螺渚春烟、龙津夜月、秋江渔唱、雪屋出檠、春潮带雨、夜渡横舟。
明韩元叔的《螺江八咏》诗:

海门曳练来,旭日镜鸿洞。
万象涵静虚,波平风不动。
数点江上山,晴岚翠欲滴。
明镜照云鬟,亭亭净秋色。
远渚含宿烟,晓风吹未散。
天然山水图,似隔晶簾看。
买棹向浮焦,临江歌浩浩。
一珠在澄潭,疑是龙眠抱。
渔舟唱晚来,声度芦花里。
月落曲未终,又抱钓丝理。
一窗水际开,千山雪瑳瑳。
吟寒不知寒,地炉烹活火。
潮上洲欲无,云与峰亦失。
龙逐怒涛来,腥风过虚室。
空江悄无人,沙横舟一一。
敢是鹿门归,鱼梁不复出。

  之后文人争先恐后都写“螺江八咏”,收在《螺洲志》艺文里的合计竟有20首之多。

  螺江之下有峡江,两山相对出,一江掀天来。深不知底,阔不计数,令人胆战心寒。明代林亦之的诗曰:

白鹿山头云欲颓,峡门滩下水如雷。
锦囊破裂原无用,席帽嵚崎还便来。

  孙昌裔的《雨中渡峡江》写得更为险恶:

一苇凌云渡,风生万里烟。
山形雄障海,水势远浮天。
急雨蛟龙斗,盘涡鸥鹭旋。
有情难自遣,愁见此茫然。

  峡江另接尚干的淘江。淘江也叫濑江,温柔美丽。有明林克丰的《濑江帆影》诗说:

三江六六湾,渔歌互答顽。
鸢非帆斗胜,云过水痕斑。
长风来破浪,潮急涌波澜。
求侣沙鸥友,忘忧相往返。

  明郑善夫有《从扈屿沿溪路行抵义江陈职方留宴山中》写:

扈屿逶迤连紫台,濑江曲曲罢喧豗。
渔人钓艇沿溪泊,野老柴门傍水开。
树底巧通中尉宅,玄中殊愧子云才。
南游兼得酬佳节,【系统屏蔽词】青山共举杯。

  扈屿即在濑江的南岸。清黄致中也有《夜泊扈屿》诗曰:

日落晚山苍,沙平秋渚广。
芦苇鸣萧萧,渔灯射乌榜。
半夜觉潮生,月斜橹声响。

    闽江自淮安北行者为南台江,其第一个水段叫洪江。元时江上即有桥,称洪山桥。明代曹学佺《洪山桥元夕曲》写:

彩晕重重照碧虚,檐前疑是水中居。
填翻桥路横如带,闭却灯辉不放舒。

  清林扬祖有《洪江竹枝词》写:

洪山桥外晓烟凝,甘蔗洲前薄暖蒸。
好是梅花晴雪后,深红点点绿层层。

  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



    南台江取名于福州的南台,即钓龙台。宋代有浮桥横跨江面,十分壮观。陆游有《渡浮桥望南台》诗曰:

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
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船横系大江心。
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横自古今。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明王偁《登钓龙台》诗也写钓龙台下的南台江风光:

高台近枕大江流,江上云屏宿霞收。
才子挥毫春作赋,商人载酒晚移舟。
空潭龙去山河改,古殿云寒剑戢愁。
莫问此中多感慨,汉家陵树已先秋。

  清谢道承有《南台竹枝词》说:

钓龙台下起龙风,钓龙台上月蒙蒙。
江涛拍拍晚来急,无数青山在镜中。

  南台更有许多小河浦纵横交错。清郑开禧《南台竹枝词》说:

路逢过雨转新潮,移步三通旧板桥。
好是夜阑人语静,一江明月万枝箫。

送客江头酒一樽,尚书庙口日黄昏。
莫嫌残酒污襟上,留取他年认旧痕。

  清杨洲的《台江杂诗》写:

沿江暖日莺花市,比屋春风燕子楼。
恍似秦淮佳丽地,板桥烟景柳丝柔。

  清叶大畲《台江夜泛》写:

小晚乘轿到大桥,桥门客水正冲潮。
潮来有信江汹涌,潮去无声岸寂寥。

长桥灯火接中洲,色色形形一望收。
恰似夜光浮水面,双龙鳞甲夺珠球。

些时也向坞中行,千百浮家似扎营。
聚作一团分八阵,休欺疍户不知兵。

  如此这般都是南台内河迷人的风情和景色。

    南台以下有濂江,江畔平山为南宋端宗的行宫。明代有林浦尚书林翰的《平山怀古》诗:

翠辇金舆载恨游,岂缘南越觅丹邱。
钟声落日孤村寺,海色西风万里舟。
王气消沉天地老,寒尘冥漠古今愁。
伤心最是濂江水,还绕行宫山下流。

    过濂江与乌龙江汇合成马江。马江因“浮礁若马”而名。惊涛駭浪,举世无双。明林世璧《渡马江》诗说:

横江渡头云水东,波回白马撼秋风。
连山喷雪何如此,好似钱塘八月中。

  但也有风平浪静的时候,

日落风清江水便,片帆遥下月明边。
君听满棹歌声起,何似江南竞采莲。

  江北建有罗星塔,明代叶向高诗曰:

冶城东望海天遥,谁遣中流一柱标。
地拟瞿塘看滟滪,江同扬子见金焦。
空山积雪无人到,画舫清樽有客招。
宝塔消沉何处问,漫将遗迹说前朝。

  罗星塔千百年来风雨不动,成为福州标志性的建筑。五虎门在闽江入海口,即“一岛五峰”也。清林光天诗曰:

终古此沧海,微茫壮大观。
潮来诸岛动,风起乱峰寒。
舸舰云中没,鱼龙天外盘。
我生嗟抑塞,胸次一时宽。

  自此闽江就出了外海,则另有一番风光了。

琴剑论坛 发表于 2017-3-16 18:26:16

诗歌——亮出一座城市文化精神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福州,这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更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

  诗歌是这个城市的集体记忆,从唐末至五代,中原入闽文人更多,福州诗歌创作便逐渐繁盛。出现了陈通方、陈翊、邵楚苌、陈去疾等著名诗人,其中多数人都有诗集传世,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

  到宋代,福州本籍和客籍诗人交相辉映,名家名作迭出,涌现出了蔡襄、程师孟、陈襄、陈烈、曾巩、郑侠、李纲、李弥逊、张元干等著名诗人。元朝中后期,福州籍诗人有林泉生、陈□、吴海、陈高,客籍诗人有范梈、萨都刺等。明代,闽中诗派延续200余年,福州诗家众多,亦不乏有全国影响者。明末徐熥编选的《晋安风雅》,收录洪武至万历福州264位诗人的作品。其中“闽中十才子”为福州重要诗派,影响甚大;他如,张经诗的苍凉壮观、忧国忧民,陈第戍边诗的奇情异彩,黄道周诗的“崛奇独造”、“独立无俦”亦非凡品。

  清代,主要诗人有:张远、陈梦雷、许遇、黄任、邵飞飞、谢道承、叶观国、郑洛英、孟超然、郑大枢、吴玉麟、龚景瀚、萨玉衡、谢震、陈寿祺等。其中,张远诗的“奇峭秀异”,“一变闽地诗风”;陈梦雷的诗及其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留诗千首的黄任;主闽中诗坛的陈寿祺,皆可称卓卓者。

  鸦片战争之后,福州的诗歌创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思想,主要的诗人有梁章钜、林则徐、张际亮、林昌彝、魏秀仁、陈宝琛、林纾、严复、陈衍、何振岱、林旭、林之夏、林文等。其中林则徐诗的高风亮节,张际亮诗的沉郁雄宕,陈宝琛诗的感时怀旧,林昌彝诗的爱国激情,亦各具特色。

  辛亥革命后,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随着新思潮、新文化在福州的传播,白话体新诗在福州各报刊上出现。但在福州诗坛居支配地位的,仍是旧体诗词。民国15年(1926年)冬北伐军进入福州后,《民国日报》副刊《自由之路》、《革命之花》,《南洋先驱日报》副刊《不毛》、《前夜》,《南声日报》副刊《前夜》等福州各报副刊,及《第一燕旬刊》等,经常发表新体诗,福州新诗创作日渐蓬勃。30年代,除《青白评论》副刊《昆巴斯》等发表诗作外,还出现专门发表诗作的刊物《诗之叶》、《求是报》的《天籁》,《福州民报》的《南风》、《野草》、《战地诗歌》等副刊型诗刊。

  抗日战争前夕,郁达夫、蒲风、杨骚、董秋芳、楼适夷、雷石榆等作家、诗人先后来到福州,组织文艺团体,召开诗歌座谈会,出版文艺刊物或借报纸副刊开辟园地,福州诗歌创作更趋活跃。

  民国26年(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福州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简称“文抗”)成立。当年10月在鲁迅先生逝世周年纪念会上,改名为“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推举郁达夫为理事长,并在《小民报》上辟《救亡文艺》(日刊),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但不及一月,因国民党当局破坏,《救亡文艺》不得不沉痛向读者告别。1938年5月,福建省政府迁往永安,永安成为我国东南的文化活动中心。永安五日刊《老百姓》,及其后由改进出版社出版的系列刊物《现代青年》等都开辟诗歌专栏。

  20~40年代,福州及客籍福州的主要诗人有郁达夫、郑振铎、冰心、胡也频、林徽因、楼适夷、郭化若、沈祖牟、林庚、蒲风、雷石榆、邓拓等。其中郁达夫诗的典丽,冰心诗的谐婉,楼适夷诗的雄壮,沈祖牟诗的意境,邓拓诗的清纯,又开一代新风。

  抗日战争胜利后,福州许多进步青年以诗歌唱胜利。但随着内战的爆发,不少诗作者表现出失望、愤懑的心情。在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声中,人民期待解放的心情,在新诗中也有所表现,并出现宣传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战斗诗篇。诗作者有:朱柽、司徒慧、何人、叶一帆、陈侣白、黄稼、程力夫、唐恺等。

  民国38年(1949年)1月,程力夫诗、林樾版画的诗画集《浮生相》,由浮生相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中央美术馆珍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州涌现不少新的诗作者,多为工农兵业余作者,并有部分青年专业作者。他们的诗作多刊载在《福建日报》、《福建文艺》,福州市文化馆编印的《街头诗画》和福州市文联办的不定期刊物《榕城新歌》、《新榕花》、《榕花》上。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老年诗人复出,青年诗人不断涌现,诗坛上一派繁荣景象。其中郭风、蔡其矫、舒婷、朱谷忠、蒋夷牧、陈侣白、哈雷、谢宜兴、伊路、吕德安、曾宏、大荒、张志平、顾北、陈幸、庄文、西楼、林德冠、潘秋、林祁、黄锦萍、潘燕、郭永仙、李正午、李欣、陈丰、张端彬、杨世膺、钟希明、孙新凯等相继都有诗集出版。同时,各大诗歌民刊也纷纷涌现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相续出现的诗歌民刊或社团有“野烟”学社,“星期五诗群”,“新大陆”诗社,白沙诗社,福州大学潮韵诗社、钟声文学社,以及后面出现的《丑石》、《绿色龙》、《博+勃》、《反克》、《散文诗天地》等。

  两千多年来,诗家与福州绵绵不绝之情,成就了一座城市与诗歌的千年情缘。从诗歌创作到多元化表现形式,有了贯通古今的诗歌文化,福州,这片海西热土,才会血脉流畅,风姿卓然;才会在这座古城上,一个无大不大的“福州”,一个城市的美誉度一直与诗歌如此密切关联。他们坐实到三坊七巷,坐实到三山两塔一条江,坐实在江南名城、温泉之乡,拥有诗家争相吟诵、烟花三月的好去处。

  在这座城市的变迁中,福州诗人如城市一曲幸福之歌,吟唱着那一段段美妙的乐章。诗歌,浸润福州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成为这座城市幸福的底色;诗歌,渗透进城市的每一寸肌理,成为城市之根、城市之脉、城市之魂。

  诗歌,在社会更迭中,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图景五彩斑斓。诗意中国,风雅榕城。如果把诗作为维系这个城市与市民之间的精神纽带的话,那这诗,不仅仅是伟大诗人留下的千古不灭的经典诗歌,还包括这个城市所拥有的诗意栖居的优雅与包容。对于这样一座充溢着文化的城市,著名诗人、福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哈雷曾充满深情而又感慨地说道: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幸福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快乐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诗意的,生活在这里的人是文化的。

  刚柔并济,宜业宜居。透过这座城市文化表情的多种样态,考量诗城福州的文化之旅,在文明和谐的城市底色上,诗意,已成长为福州人共同的文化心灵。

  一座城市有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市民才能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这份记忆唤起的是市民对城市的文化认同,从而形成独有的城市精神。

  绵延千年的诗歌,是这座城市的集体文化记忆;通过举办诗歌节、朗诵会,也让诗歌——这一文学皇冠上的宝石——不仅仅只是一份宝贵的精神传承,还和福州这座城市紧紧联系在一起。福州地处福建省会,历来诗风昌盛,到处散发着浓郁的诗意。几曾记得有多少位著名诗人先后栖息于此,留下了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诗歌,成为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优势,诗歌也同时亮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精神。

琴剑论坛 发表于 2017-3-16 19:04:37

名城伤逝
  怀念福州古城的美丽往往是件非常伤感的事。这种伤感不仅会触及众多上了年纪的福州市民,同时也牵动着从福州漂洋过海到世界各地尤其是东南亚的千万华侨。因为福州古城的模样和故事,已深深刻在他们记忆中。
  那时福州城的模样别具一格。城内内河河汊交错,河边榕树绿荫覆盖,河中小船穿梭,河里鱼虾畅游。这般景致被称为“东方威尼斯”。解放后,福州处于战备前沿,修马路时拆城墙填内河,福州城开始“伤筋动骨”,老市民无不唏嘘叹惋。 “【系统屏蔽词】”中,城南南门兜有一被誉为福州市标的老榕树遭砍,竟牵动数千名东南亚华侨致信保树,由此可见福州古城与海外华侨的情缘。
  如果说当时是出于“战备第一”的需要,伤及了福州部分文化古迹,可现在许多古迹濒临灭绝,到了“抢救”之时。城内市民和海外华侨叹惜说:若在城外发展新城,新旧共荣,而把“东方威尼斯”保存下来,现在的福州城该有多美啊。
  美好的追忆和愿望在现实之中变得苍白和无奈。
  福州三坊七巷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此地人杰地灵,拥有历史名人林尔康、甘国宝、严复、林则徐、林觉民故居及沈葆桢祠堂等大批文化古迹,是福州历史文化渊源最为典型的代表,是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可现在已“名存实亡”。
  福建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国珍告知记者,1992年的时候,福州市政府把占地40多公顷的三坊七巷以每亩90多万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富豪李嘉诚做房产开发。三坊七巷有300多座明清建筑,可市政府与李嘉诚所订的“协议”只保护其中的40多座,并且是部分就地保护,部分迁建。
  拆迁稍有动作,必将破坏三坊七巷的方向格局和风貌文脉,加上福州民众及政协委员近年保护文物呼声如潮,福州市不敢轻易拆迁此地,现在也没有本钱拆迁此地。为什么?
  郑国珍透露内情说:我们还不能怪李嘉诚拖了十多年不开发,那是因为福州市还没搞好此地的三通一平。而现在的地价是每亩300多万元,福州市想要“买回”此地,就得倒贴20多亿。
  然而郑国珍却有些“窃喜”。因为三坊七巷的拖延开发,反而在不同的声浪中保住了不少文物。但他坦承这不是文物局的功劳,是“经济规律”的作用致使福州市无法让开发商“动土”。
  不过前些年福州市已经破坏了三坊七巷的格局,事实上现在仅存“二坊五巷”了。现有许多文物也年久失修,若再不修缮,此地更将名存实亡。
  现在的三坊七巷已成名符其实的假古蕫,商业之街,泯灭良心之街。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20-1-11 08:22:22

福州文化现已淡然无存,后人只能从文字中;书本中了解真实的、虚幻的福州了。历史的悲哀!福州人的痛!



居家旅行( 福州 )必备良帖

http://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332798&fromuid=184919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21-7-6 23:24:13


芭蕾系列是以福州市中心方圆25公里范围内所拍的百万张鸟图
https://www.birdnet.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22197&fromuid=68397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里的福州内河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