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羽 发表于 2014-6-2 16:15:48

节日之端午节:端午结粽看龙船,菖蒲青艾插门户

本帖最后由 思羽 于 2014-6-2 16:15 编辑

端午结粽看龙船

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也写“端五”节。陆游的《过邻家》诗句“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所谓“解粽”就 是解开粽子而食。因为,粽子是用竹箬裹米,形如三角,蒸煮熟后而成。制作过程称“结粽”, 这是很有技艺的方法, 要糯米扎实,结得牢固,形状美观,解粽食时,粽角要呈尖状。所以,晋人周处《风土记》说它“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米分散之时像也。”

考辨结粽的来由,福州童谣有唱:“五月五,过端阳,结粽吊屈原……”南朝梁人吴均的《续齐谐记》记曰:“屈原以五月五投汩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筒贮米祭之。”可见,最早的粽子是装米在竹筒的筒粽,到了取竹箬裹米结粽,简便多了,制作方法大有进步。到了宋代,渐已盛行粽里夹馅的,出现了豆沙粽、火腿粽、八宝粽等,讲究美食。福州结粽常见的,一是纯襦米结成的,二是糯米间夹豌豆或花生结成的,二足咸味的,糯米间夹肉、虾皮、香菰片等裹成的。形状一般粽尖及底部三角,有偏长形,也有偏短胖形,制作工巧。

“结粽吊屈原”,作为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的节俗,而今没有像古时抛粽江中去了。这是民俗在社会衍进中趋向文明,标志着节俗革故鼎新。福州民间端午节,举家观看龙舟竞渡,必带粽子吃的。




菖蒲青艾插门户

端午节据唐代韩鄂的《岁华纪丽》解释,端午为“日叶正阳,时当中夏。”太阳合于正阳的位置,节俗崇尚健身清净,除虫灭菌,祛邪避灾。如民间的“躲午”习俗,因为酷暑将至,瘟疫滋生,未满周岁的儿童,多到外婆家躲藏,以避五月五的午时不吉,让其健康成长。江浙地区常采撷菖蒲、艾叶等香草煮汤,让一家人小擦身洗澡,具有灭虫杀菌的效应。这便是古时端午节的沐香汤。

福州地区各户人家,都将菖蒲和艾扎成一束,以红纸卷好,插或钉在门前。蒲艾味辣,是-种芳香化浊的药物。五月五日,打撷鲜的蒲艾,扎成人形悬在门户,以祛毒气,也可驱虫。民谚:“五月五,菖蒲青艾插门户。”

《本草纲目》云:“菖蒲乃蒲类之昌盛者。”根茎作为香料,具有提神、通窍、杀菌的功效。端午节,从悬挂门户, 到根刻“小人儿”、“小葫芦”等饰物挂在儿童脖颈,从煎汤沐浴,到泡酒而饮,都运用了菖蒲的杀菌和开窍的药效。唐代殷尧藩诗咏:“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左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菖蒲酒,见于《荆楚岁时》:“以菖蒲一寸九节者,泛酒以辟瘟气。”这一药酒具有杀菌保健的效力。福州民间也曾流传“喝菖蒲酒”的习俗。

艾可以疗疾,早见_于《诗经》“彼采艾兮”句。艾叶有 香气,也可驱虫杀菌。艾叶浸酒,也是端午节俗。元代陈元 靓《岁时广记》述及洛阳人家端午作术羹艾酒。福州多晾干 艾叶,切碎火熏,以除秽气和虫害。这都有一定的医药科学 的依据。



五月五有“午时书”

俗称“五月五”的端午节,全国节俗从包角黍(粽子), 到赛龙舟,从放硫璜烟,到饮雄黄酒……大同小异。只有福州一带,择定午时,贴出书写的对联“午时书”,以避邪祛魅。这便是清代梁章钜的《楹联丛话》所述:“午时书,尽自前明已然,亦桃符之别调也。相传徐振烈自作门前午时书:门幸无题午,人渐不识丁!曹石仓先生以此赏异之。” 石仓先生即曹学铨;徐振烈即徐五,家居城内米仓前,以挑米谋生,属于市井诗人。他们两位诗名为后人同祀西湖苑在堂诗龛传扬。

午时书选用红色小笺书写联句,贴在每家门户上,好像春联,但纸笺狭小,不如舂联宽阔。联句内容一般扣住端午节典故,结合地方景物或本族史事等入笔,对仗工整,字多正楷。如一般门第通用的句子:“十闽佳节,三楚遗风 “棕能益智,蒲可延年。” “天地有正气,江山不夕阳。” “海国中天传令节,江城五月落梅花。”(“海国中天节,江城五月花”)“前月清明方插柳,今天端午又悬蒲。” “正月龙灯, 五月龙舟,春夏双龙戏水火;何仙白塔,吕仙石塔,东西两塔壮山河。”句有长短,各自选书。

潘祖鏛先生搜集的午时书,如潘姓门前贴的“入皆播艾,我独种桃。”李姓门前贴的“家传射虎,人庆登龙。”这都与姓氏家族史况相联。李姓上句炫耀汉飞将军李广射虎史事,下句夸言唐代李渊、李世民立国登龙大业。当然,也有讥讽世俗的句子,如“午时万众醉,水底一人醒。” “草草聊过五日节,年年厌写午时书。”诗句多少表白了闲顿和不满, 反映了作者愤世的心态。



儿童乐系五色线

端午节习俗要给儿童系缠五色丝线。据考,这是汉代起始的风俗,范晔的《后汉书》中已有朱索连桃印饰门户的记载。当时,流行五行阴阳之说,五色丝线象征五色龙,以驱邪避瘟。五行指金木水火土,颜色白青黑赤黄。五色丝线也称朱索、长命缕,有益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续齐谐记》述及屈原五月初五沉于汩罗江后,每年人们以竹筒装米,投江祭他。东汉光武年间,长沙人区曲,忽遇一介书生,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对区曲说:多年来人们祭我的米,都被蛟龙所窃取。如果要再祭我,要用楝叶塞在竹筒里,再用彩丝缠好,就能防止蛟龙取获。区曲听了依他的嘱咐办,现在端午裹棕子,还带有楝叶和五色线的。

五月初五,每家儿童都缠上五色线,或制成五色丝镯, 或制成五色丝线胸珮……究竟什么用意的?

乌丙安《民俗学丛话》解释:

一、儿童多有系脖项、手腕、足颈的,通称长命缕,续命缕或健索、百岁索;

二、系手臂上,辽代称之为合欢结;

三、彩丝垂金锡像钱锁的,又称端午索;

四、彩丝扎做人形簪发髯上,辽代称长命缕;

五、帝王系彩丝,赐臣僚彩丝,都称做长寿缕;

六、用彩丝缠粽子,相可馈赠;

七、用彩丝缠纸帛折菱角方,然后缀于掏前;

八、用彩丝缠粽,龙舟竞渡将近黄昏时,投入江中。 这些习俗释义,五色线都具吉意,让儿童长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节日之端午节:端午结粽看龙船,菖蒲青艾插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