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 发表于 2013-10-28 07:11:03

浮想联翩 神奇瑰丽 ——读张诗剑长诗《香妃梦回》


  长诗《香妃梦回》是诗人张诗剑2001年9月份访问新疆归来后所作,曾在香港《文汇报》刊载,后在《诗世界》刊登。诗人在这首诗中,从丝绸之路到达坂城,从博格达雪山到戈壁沙漠。他把新疆各地秀丽明媚的风光与传说中的香妃生动事迹联系在一起,所到之处都引起了诗人的遐想。这使人想起拜伦的长诗《恰尔德·哈罗德游记》,这虽是首长篇叙事诗,以哈罗德为主人公,描写他在欧洲的经历,但拜伦在诗中却充分表现了它的强烈追求个人自由的思想。尽管《香妃梦回》篇幅不那么巨大,但同样具有史诗的磅礴气势,以及诗人通过对香妃的描绘,反映出作者对这一历史人物的民族意识的尊敬以及历史演变的反思。
  近百年来,关于香妃的传说一直在吸引着人们。按流传的说法,香妃是清朝乾隆皇帝在平定回部大小和卓木叛乱时被掳进宫中的,乾隆因为她貌美体香,封她为香妃,大加恩宠。但香妃矢志守节,随身携刀准备杀帝报仇。皇太后闻讯,立刻将她赐死,香妃的尸骨又运回新疆喀什埋葬。但关于这一传说,史家则有不同的说法,对香妃的生平,身世进行了考证,她是否真的被皇太后赐死。香妃的尸骨埋葬在哪里,是在北京的陶然亭,还是在新疆的喀什,或是在河北遵化清东陵。关于这些问题,一个时期争论不休。
  长期以来,民间编制了许多关于香妃的传说,文人墨客为香妃撰写了种种诗文戏剧。五十年代,笔者曾在北京观看过北京京剧四团演出的《伊帕尔罕》(即香妃),由吴素秋主演,该剧以伊帕尔罕自刎殉情而结束。但该剧只演了很短的一段时间,以后再未演出。笔者还得知台湾的贾亦棣先生也曾写过四幕三场话剧《香妃》,我有他赠送的1971年由台湾正中书局出版该剧剧本(曾收入李曼瑰主编的《中华戏剧集》)。该剧也是以香妃被皇太后赐死为结局。此外,台湾“中视”姜龙昭于1975年还制作过长篇电视连续剧《香妃》,即是在贾亦棣的剧本基础上重新编写。他还为了查考香妃其人其事,写出了近五十万字的《香妃考证研究》续集。近年来大陆上演的电视连续剧《还珠格格》也穿插香妃这个人物。最近,香港舞蹈团又在排练民族舞剧《乾隆与香妃》。
  2002年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了佳妮著的《香妃传奇》,这是一部三十万字长篇小说,作者从少女香妃叙起,写她在新疆与乔子明的相恋,以及后来进宫成为乾隆的宠妃,乔子明因反抗清朝而牺牲。作者在结局时摒弃了皇太后赐死香妃,或香妃为殉情自杀的传说。作者力求从新的角度,从基本史实出发,展现了香妃她那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在这部长篇小说出现之前,还没有一部描述香妃一生的作品。
  由于香妃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张诗剑先生在其《香妃梦回》中,对香妃的生平事迹并没有去详加叙述。在这首长诗中,抒情部分要多于叙事部份。他并不去考证新疆喀什是否是埋葬香妃所在。他充分认识到,香妃,这个生前并非怎样显赫,史书记载不详的历史人物,为什麼在她身后,会如此受到各族人民长久的怀念与尊重,原因是在香妃身上,寄托着各族人民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愿望。张诗剑这首长诗就新疆旅游中所见到的香妃墓,抒发了他对香妃的景仰与倾慕,从而生发出一些历史的联想与浪漫情思(如:“有饮必醉/醉卧你的梦怀”,“梦中/我与你同浴于天地”等等)。可以说,诗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表达方式,都是中国传统的自由抒情的风格,没有掺杂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变形,幻化,通感,意识流,悖谬语言之类)。从《香妃梦回》这首诗的主题来说,主要表现为一种“与历史人物(香妃)精神共往来”的心情。同时,以“香妃”隐喻“香港”,抒写对“香妃故园”的感受。这样的主题,对一位长期生活在香港的诗人来说,能够在旅游中,从历史的追踪而沉入与香妃同浴的梦境,不仅是精神的一次超升,也有把“旅游”扩展为“精神旅游”(梦游)的诗意涵蕴,其中还有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之庆幸的寓意。应该说,《香妃梦回》的诗意是很好的。
  这首长诗的意境,整体上就是一个“香妃梦”。从“香妃梦”中回来,记述梦中的情景。全诗共分五节,既缜密严谨,又跌宕多姿,加上想像奇特,比喻生动,使全诗具有一种宏伟的气概,读来有回肠荡气之感。第一节,从眼前胡杨树的“挺立”,红柳的“青春”,拓开历史的联想,似乎胡杨、红柳的精神品格是香妃的流香,都是“残留香妃的梦”。(由此,诗人开始感受到,这旅途中的一切,都是香妃遗留的,即“香妃梦”的梦中情景。)第二节,由丝路,交河,高昌,吐鲁番,坎儿井,达坂城,博格达雪山的天地,所到之处,诗人觉得那路、那泉水、那马奶子奶河、那马车夫之歌与抓饭,都保留着香妃所眷恋的乡土风味(这都是香妃走过的地方),是香妃的流香之地。因而,面对博格达雪山的天地,诗人梦想与香妃在天池同浴(这一节的最后两句:“冰结的相思/也许/来自一样的体香”,是诗人自认其有香妃的品格,有寓意,也有诗意。)第三节,以自己作为继张骞、班超来到西域,瞻仰“喀什的香陵”,表达对香妃的敬仰。诗人以“公正,睿智,知足,行善”作为八字真言,意味着自己对人生的真谛的领会,也意味着对香妃和《福乐智慧》作者(他的墓地与香妃墓邻近)的赞美。第四节,这一节,主要抒写诗人等待了三十五年,渴望“拜访天山雪莲……,扎根天池南坡/携香妃的梦魂/登天揽月/铺地取油”的抱负。而在这时(即“我们一群雁/最近飞遍天山南北之后),诗人感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和谐”,因为大家都“集中意蕴于你(香妃)的精、气、神”,达到了禅悟的境界。这里的感受,是面对天山雪景“尽情欣赏/无极的大自然结晶”时的一种“浑融无迹”和“大自在”的感受。藉此,诗人感到,香妃已经从过去有碍民族团结的仇恨中解脱了,进入了无所碍的自由王国。这里,诗中有一层隐含的意义,即借“香妃”之解脱,隐寓“香港”已经归还祖国,我们可以无碍地欣赏祖国山河大自然之美。这一点以“香妃”喻“香港”,有双关之妙。第五节,历述诗人在这次访问新疆的欢欣感受,感到自己是陪着“香妃”在“香妃的故园”走了一趟,处处都感到“在繁衍生机”,感到祖国山河的博大自由、亲切、可爱。因而感到“我们”的前路是无限的(“通向无极”)。
  张诗剑的长诗《香妃梦回》,写来浮想联翩、神奇瑰丽,而又内涵深刻,令人回味,这首诗标志着诗人创作上新的开拓。
  注:
  曹明,男,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张诗剑,原名张思鉴,长乐人,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当代著名诗人,现任香港中华文化总会理事长,香港作联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创会会长,香港政经文化学会理事长,国际诗人笔会秘书长,世华文学联会副会长,香港文报社总编等要职。主编香港当代文学精品丛书、香港作家作品研究丛书、龙香文学丛书及中英对照的龙香诗丛、夕照诗丛三百多部。著有《爱的笛音》《诗剑集》《流火醉花》《秋的思索》《生命之歌》《张诗剑短诗选》等。获多个奖项。传略被收入《中国新诗大辞典》等数十部辞典和选集。1995年其传被收进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获意大利1999年国际学院艺术与文化国际奖。2002年获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颁授荣誉文学博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浮想联翩 神奇瑰丽 ——读张诗剑长诗《香妃梦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