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东南天 发表于 2013-3-7 12:48:14

.狮舞黄石看今朝

本帖最后由 不东南天 于 2013-3-7 13:36 编辑

“黄石金狮”的渊源
  黄石舞狮属于北狮,黄石舞狮起源于何时,为何称为“黄石金狮”,经历过怎样的风雨历程?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营前黄石村。市武协林清在《黄石拍狮考论》中讲到一个精彩的故事: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为庆贺林则徐禁烟和抗英的胜利,榕城各界在象园头举行赛会,黄石舞狮队受邀参加演出。在万寿桥上,一位挑担卖菜的老汉与舞狮队同向前行。老汉无意中菜担转肩,扎实打向紧跟其后的狮头。万寿桥是独木桥,狮头舞者无处躲避,连人带狮就要抛出桥面。狮尾舞者一声暴喝,马步一沉,托住狮头舞者的腰身。狮头舞者的双脚夹紧后者的手臂,在水面上故作抢水(喝水)的样子,引来岸边观众的高声喝彩。这惊险的一幕,就演化成后来“黄石金狮”表演中的“金狮戏水”。屈指算来,此事距今170多年了。

  清朝同治年间(1871-1908年),翰林大学士陈宝琛为黄石“拍狮(融合舞狮与武术两种表演形式,俗称拍狮)”题赞“奉宪金狮”四字于狮头,另特制一块匾额相赠,悬挂于黄石村井坪的狮馆,“黄石金狮”由此得名。

  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

  “黄石金狮”的与众不同,从狮头制作中就可见一斑。记者在林象香家中,欣赏到老人家在上世纪70年代亲手制作的一对狮头,以及狮披和武术表演的一些道具。狮头用带毛的生牛皮压模制作而成,因其做工精细,并融入了制作者对民间民俗文化的独特见解,狮头脸面毛色金光闪亮,表情生动威猛。狮披以麻布为被,外置染成金黄色的白棕丝(白棕,剑麻的俗称)作狮毛,又增添了“黄石金狮”的独有魅力。

  上世纪60、70年代,“黄石金狮”在本村演出,作为“拍狮”表演形式之一的舞狮表演贯穿整台演出的全过程,包括“放狮、戏球、采青、过岩(过桌)、抢水、生囝、嬉子、打狮、布阵、擒狮、收狮”等10多个场景,穿插有“八把杖”、“藤牌阵”等持械格斗的对阵场面,一套节目要演出2、3小时,令人叹为观止!舞狮表演过程中,最精彩也最难把握的就是展现狮子的神态。狮头狮尾两人须配合默契,以抖、扑、跌、翻、滚、跳跃等动作为主,透过不同的马步,模仿真狮的各种神态和梳毛、抖毛、擦痒等动作,形态逼真,讲究意在和神似,还要加上“软跋”杂技等群众喜欢的表演项目;后台再配上锣、跋、鼓、板等民族打击乐器的伴奏,让群众欣赏到激情欢庆的表演。

  “黄石金狮”在近现代的发展中,已不拘泥于单一的传承,而是在传统舞狮套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增强了艺术性和观赏性,鼓乐雄壮,闻之令人振奋。


艰难的传承之路

  “黄石金狮”历经了近200年的兴衰流变,如今却面临着艰难的生存困境。为了谋生,有识之士也尝试让黄石舞狮走上市场化道路。目前黄石有8个舞狮班,从业人员近200人,足迹遍布全省,有一班年前还被请去台湾参加民俗活动。各个舞狮班以参加商业活动作为生存基础,这些商业活动包括企业或店铺开张、庆典,农村的婚丧喜庆等等。表演收入参差不齐,日常表演平均每场1000多元,人均堪堪百元。

  “时下最大的困扰是后生囝留不住啊。”村里的老人都这么说。过几年,舞狮班可能还会减少一半,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隐隐感受到了“黄石金狮”面临失传的担忧。据了解,以前黄石“拍狮”对舞者的武术功底要求很高,原来金狮武术团里有功夫的班底都已年过花甲。2年前,林象香等老一辈“拍狮”元老提出倡议,号召黄石人摈弃宗派思想,将“拍狮”的传统技艺发扬光大。目前,虽然还无法恢复到鼎盛时期的传统“拍狮”,但是传承“黄石金狮”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得到市委市gov-ern-ment及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也得到了本乡有识之士的大力支持。“黄石金狮”新一代继承人正在成长,未来值得期待。


林郎 发表于 2013-3-13 01:15:55

本帖最后由 林郎 于 2013-3-13 09:33 编辑

以前长乐很多村庄都有狮班,"拍狮".但发音的时候应把"拍"字,念作本地方言中的"打".其意也与"打"相同.之所以称之为"拍(打)狮".则是因为在一整套的舞狮过程中,当中穿插了很多福州本土的拳术与十八般兵器,当中也包括一些生产用具的单独与对打演示.其意思自然的与普通话发音中"拍"的意思相差略远.
以本人目前有限的知识,在长乐当年很多村庄的组建是狮班基本都是南狮.北狮与南狮的区别就在于,北狮注重是其神似,头形略为方形且大;而南狮则注重是其形似,头形略显小、圆且尖.
组建狮班的人员基本是以村中壮年的未婚男子为主.由于成员们都有经过较长的武术培训,而且呢练成后个个都会感觉手指头发痒,所以成立后的狮班就相当于村的自卫队或是开战先锋队.

纯属梦游ㄨ 发表于 2013-3-22 18:30:49

车车,今天没去担煤炭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狮舞黄石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