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林锦 发表于 2013-2-24 11:32:11

征;对句===稻草捆秧母抱子==

本帖最后由 长乐林锦 于 2013-2-24 11:38 编辑

征;对句===稻草捆秧母抱子==

丁火 发表于 2013-2-24 11:43:28

小孩子小学课本里面有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三月的风 发表于 2013-2-24 16:27:18

稻草捆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来历: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臣叫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此人能关心民众疾苦,各省凡有水旱灾害,他听说后都如实上告皇帝,不加粉饰。解释及故事:   这天,他穿上便服到乡间私访,看见农民正用稻草捆秧。
闲谈之中,农民要他对对子,出了个上联:   
    稻草捆秧父抱子一.
    联出得很巧:稻草是去年的秧长成的,是“前辈”,相对来说,新秧就成了“晚辈”人,用“父抱子”则很形象、幽默和巧妙了。   
    张英没有对上,回家吃饭时跟夫人谈起这对子,恰巧,侍女端菜上来时,听到他们的谈话,脱口说了句:“这有什么难对的?”
    张英不觉一怔,叫住她:“你说说看。
    侍女指着桌上说:“大人看这是什么菜?”
    张英看到一盘冬笋,还不解其意,连催她快说。
    侍女没当一回事似地说出下联:
    竹篮装笋母怀儿
    张英听了连连称妙,破例赏了侍女一杯酒。
    真是神来之笔,形象生动。   


另有一说
清代散文家方苞幼年时聪颖过人。七岁那年,有一次他途经田头,田里的拔秧农民叫其对对联。小方苞很高兴,叫农民出上联。农民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捆秧父抱子”,方苞略一思忖,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抬头向前望去,正好看见前面不远处的竹林中有几个少妇正把扳下的竹笋投入蓝中。于是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自信地点点头,大声对道:“竹篮提笋母怀儿”,周围的人听了惊喜不已,称他是天才神童。


此联堪称绝句。

紫の天空 发表于 2013-2-24 18:22:12

长乐林锦 发表于 2013-2-25 17:59:03


对句===竹枝穿笋公牵孙==

长乐林锦 发表于 2013-2-25 20:59:27

本帖最后由 长乐林锦 于 2013-2-25 21:04 编辑



求 对句;一石两树同根并茂。

晨世烟云 发表于 2013-2-25 21:37:17

香如故 发表于 2013-2-24 17:5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藤萝依树妾思君
无聊凑一个,莫笑,字数够了,反正都是人物关系

:biggrin:情意绵绵,在藤萝眼中那是依,在树眼里那叫缠

晨世烟云 发表于 2013-2-25 21:38:51

长乐林锦 发表于 2013-2-25 2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求 对句;一石两树同根并茂。

娱乐一下:三心二意得不偿失

长乐林锦 发表于 2013-3-1 11:13:05

晨世烟云 发表于 2013-2-25 21:3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娱乐一下:三心二意得不偿失

对句;两岸一统共荣华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征;对句===稻草捆秧母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