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 发表于 2012-11-5 07:02:32

长乐各乡镇镇名由来



  一、 吴航镇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及三国时期孙吴都曾在此造船,因而得名。民国时期一度分为汾华、河金两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改称城关镇,1982年复称吴航镇。
  二、 航城镇
  1992年1月由乡改镇。地名由来同上。
  三、 营前镇
  《长乐六里志》有释:以浮峰山为主,环山有村曰营前,又称营田,又呼瀛洲。据载,明代戚继光入闽平倭,曾屯兵在营前。所谓营前,指地在戚参将军营之前。因为,军营前的地域,是一片田地,依靠闽江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一年稻有两熟,确保旱涝丰收。于是这片田被称为营田。在营前临江的地方,古有瀛洲寺。时因地名而立匾,而地名因寺而传布。
  四、 玉田镇
  原名白田、俗忌“白”字而改玉,取“玉种蓝田”之意。
  附:白田渡、白田、玉田地名由来
  《榕城考古略》载:“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郡,太守严高狭视冶城规制,将移白田渡,嫌为南向……”究竟白田渡在哪里呢?《长乐六里志》释及,白田山在闽县钦仁里,即晋郡守严高欲徙郡治处。地产蕉草,可以为布。坑曰蕉坑,溪曰蕉溪。《闽都记》载,白田渡在白田山下,有马江之左次港,称上桐江,潮通龙门、坑田、琅尾、东渡、白田,接蕉溪、大溪二水。
  白田渡作为一个古渡口,舟人咸集候潮,30年代有小火轮,称“白田轮”,从福州过马尾,入营前港,顺上桐江直抵白田渡,每日依潮汐往返,上行福州,下行白田,各开一趟。40年代,还有“坑田轮”,方便水程交通。白田山和白田渡之间,村庄鳞次栉比,为白田村,民国23年(1934年)划归长乐,设第七区,据民国24年元旦户口普查统计,全区10614户,人口49382人,其中白田村300多户,一千余人。
  白田村俗称“白田”,至今仍在口头流布,而书面写的是“玉田”,显然属地名的雅称。《长乐六里志》有“玉田即白田”记载,便为佐证。
  玉田村,又是今玉田镇所在地,商市繁荣,交通便捷。当地人们口头仍称“白田”,而书面通用“玉田”,似已约定俗成了。
  五、 首占镇
  古称洲店,意讹为“酒店”。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改名首占,意为出类拔萃。
  六、 漳港镇
  位于市境东部,因处港湾地带,原有漳江通此,故名。
  七、 金峰镇
  原名甘墩,别称炉峰。一百年前,境内古刹皇恩寺(已毁)有“鸦池通王井,镜石照金峰”楹联,遂雅称金峰。
  八、 梅花镇
  唐武德年间(618~626年)因种植梅花而得名,称梅花坊新开里。明代称梅花所。
  九、 湖南镇
  境内土地多由泥沙冲积而成。旧时沙浪变迁,村无定居,多以原祖地或姓氏随迁为村名,称“涸”。(具体待考)
  十、 潭头镇
  因处在江水拍岸首当其冲的港湾,故名“潭头”。
  十一、文武砂镇
  境内原为荒漠沙滩地带,俗称“凤母沙”。1956年国家投资在此修筑堤坝,建立国营农场,取方言谐音为文武砂农场。1971年改农场为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建乡,1992年撤乡建镇。
  十二、文岭镇
  民国期间,取文美,岭兜两村首字而名。
  十三、江田镇
  俗称“康田”。宋为良田里,民国间叫松江镇。(具体待考)
  十四、鹤上镇
  原名鹤峰,宋为昌化乡,明代因筑一湖纵横两港道之间,登鹤峰山俯瞰,形如“上”字乃称鹤上。
  十五、古槐镇
  旧称古县,因槐树多,故称古槐。唐武德六年(623年)长乐设县时,这里为县治所在。
  十六、松下镇
  (具体待考)
  十七、罗联乡
  相传,唐贞观三年(629年)罗林两姓迁入定居联姻而得名。
  十八、猴屿乡
  据《长乐六里志》载:“猴屿又称侯封”。
  猴屿的地名来由,《闽海》复刊第109期有释:这个面临闽江,背负高山的乡村,昔日穷山缺水,是难以留人居住生息的。传说古时村后的屏山,栖息着一群猕猴,由于水源紧缺,溪涧干涸,不得不迁徙他山去了。有一只老猕猴不忍离开祖辈居住的山陬,独自呆在那里,早晚登高啼叫:“水啊,水啊!”万唤千呼,何曾见滴水滋润?老猕猴渴死了,屹立山顶,故山形似猴。这就是“猴屿”地名的来由。

禅戈 发表于 2012-11-10 19:35:23

挺有意思的~以前都没有想过~

长乐农家蜂蜜 发表于 2012-11-11 19:13:29

还记得小时候乘客船去福州的,那时候车子还很少。

八宝粥 发表于 2013-1-22 08:14:30

挺有意思的,

福-长乐 发表于 2013-3-8 08:32:26

{:soso_e179:}

把握时光 发表于 2013-7-3 14:10:27

{:soso_e179:}很不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乐各乡镇镇名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