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剑论坛 发表于 2012-11-1 08:30:40

先有“福州郡” 后有“福州城”

本帖最后由 琴剑论坛 于 2012-11-1 08:43 编辑

      有关“福山”的资料,历史上少有记载,直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州郡守李拔主编的《福州府志》才说:“福山今名董奉山,属长乐县。”民国李永选编《长乐六里志》因此解释说:“唐开元十三年,因州西有福山,即长乐董奉山,改闽州为福州。”
      有人怀疑长乐董奉山不是福州的“福山”,因为董奉山不在今福州的西北向,而是在东南向。其实,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大一些,换一个角度到长乐去找。有趣的是,就在董奉山的东南麓有一个叫“福州地”的自然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今属玉田镇福坊村。为什么叫“福州地”?应该多少与“福州”有些关系。但据调查,村民皆不是“福州人”,他们的祖先也不是从“福州”迁来。因此我们想:此地是否就是唐开元时的“闽州都督府”所在地?而且这个“福州地”的西北面正好是旧称为“福山”的董奉山。
      唐天宝元年(742年),因为“福州都督府”在长乐县内,故又改“福州郡”为“长乐郡”。唐元和之后“福州都督府”迁到现在的福州,于是今福州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福州”了。而长乐董奉山东南麓的“福州都督府”,只剩下一个叫“福州地”的地名。
      所以今福州之所以称“福州”,实际上是从“福州都督府”迁到今福州时候起,而不是唐开元十三年的事。唐长兴四年(933年),已经迁到今福州的“福州郡”,也曾经改名为“长乐郡”。唐清泰元年(934年)又改“长乐郡”为“福州郡”,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再次把“福州郡”改为“长乐郡”。入宋之后,才固定为“福州郡”。
      宋福州状元许将还署名自己为“长乐许将”呢!长乐者,福州也;福州者,长乐也。唐代,福州的莲花山又称“永福山”,并作为“郡山”,也是受长乐“福山”的影响。
      另外,“福州地”有可能就是“福州郡”城。早在晋太康三年(282年)晋安郡从南安北迁时,初选之地就是长乐县。
      《榕城考古略》说:“晋武帝太康三年,始治郡。”太守想将当时的郡城移到白田渡,但“嫌非南向”。白田渡即在长乐县内。也就是说,晋安郡城从南安县迁到福州之前,严高首先选择的是长乐县的白田渡。因为白田渡在董奉山的西北麓,“非南向”,遂作罢论,于是按郭璞的建议,迁到今福州来,才建了“子城”。
      “白田渡”即今长乐的玉田镇。在董奉山的西北麓,非南向,不宜于为郡城;可是“福州地”却在董奉山的东南麓,不能排除建城的可能性。他的西北面正好有一座“福山”(即董奉山),符合“因州西北有福山”的记载,不能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长乐农家蜂蜜 发表于 2012-11-5 10:48:36

{:soso_e179:}

冰居里 发表于 2012-11-5 15:50:26

{:soso_e179:}

冰居里 发表于 2012-11-5 15:53:09

今名董奉山,属长乐县{:soso_e179:}

冰居里 发表于 2012-11-5 15:54:01

今名董奉山,属长乐县

马贝瓷砖胶 发表于 2012-11-6 14:04:14

哄哄。。。。。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11-30 07:03:34

      有关“福山”的资料,历史上少有记载,直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福州郡守李拔主编的《福州府志》才说:“福山今名董奉山,属长乐县。”民国李永选编《长乐六里志》因此解释说:“唐开元十三年,因州西有福山,即长乐董奉山,改闽州为福州。”
      有人怀疑长乐董奉山不是福州的“福山”,因为董奉山不在今福州的西北向,而是在东南向。其实,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大一些,换一个角度到长乐去找。有趣的是,就在董奉山的东南麓有一个叫“福州地”的自然村,只有几十户人家,今属玉田镇福坊村。为什么叫“福州地”?应该多少与“福州”有些关系。但据调查,村民皆不是“福州人”,他们的祖先也不是从“福州”迁来。因此我们想:此地是否就是唐开元时的“闽州都督府”所在地?而且这个“福州地”的西北面正好是旧称为“福山”的董奉山。
      唐天宝元年(742年),因为“福州都督府”在长乐县内,故又改“福州郡”为“长乐郡”。唐元和之后“福州都督府”迁到现在的福州,于是今福州也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福州”了。而长乐董奉山东南麓的“福州都督府”,只剩下一个叫“福州地”的地名。
      所以今福州之所以称“福州”,实际上是从“福州都督府”迁到今福州时候起,而不是唐开元十三年的事。唐长兴四年(933年),已经迁到今福州的“福州郡”,也曾经改名为“长乐郡”。唐清泰元年(934年)又改“长乐郡”为“福州郡”,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再次把“福州郡”改为“长乐郡”。入宋之后,才固定为“福州郡”。
      宋福州状元许将还署名自己为“长乐许将”呢!长乐者,福州也;福州者,长乐也。唐代,福州的莲花山又称“永福山”,并作为“郡山”,也是受长乐“福山”的影响。
      另外,“福州地”有可能就是“福州郡”城。早在晋太康三年(282年)晋安郡从南安北迁时,初选之地就是长乐县。
      《榕城考古略》说:“晋武帝太康三年,始治郡。”太守想将当时的郡城移到白田渡,但“嫌非南向”。白田渡即在长乐县内。也就是说,晋安郡城从南安县迁到福州之前,严高首先选择的是长乐县的白田渡。因为白田渡在董奉山的西北麓,“非南向”,遂作罢论,于是按郭璞的建议,迁到今福州来,才建了“子城”。
      “白田渡”即今长乐的玉田镇。在董奉山的西北麓,非南向,不宜于为郡城;可是“福州地”却在董奉山的东南麓,不能排除建城的可能性。他的西北面正好有一座“福山”(即董奉山),符合“因州西北有福山”的记载,不能说是一种偶然的巧合。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3-2-3 10:11:0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先有“福州郡” 后有“福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