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 发表于 2012-7-24 23:17:10

转帖:“坑湖草堂”与长乐“忠义林氏”

在闽江口南岸长乐潭头镇筹峰山麓,有一个古老的小山村,因有山溪绕村而过,故地名溪上。溪上村山路尽头,隐藏着一个小山谷,这里四面环山,中间是小盆地,如果在谷口筑一堤坝,这里就会变成一个不大不小的湖,这就是地名“坑湖”里的由来。

  坑湖里在筹峰山的环抱中,十分偏僻,住户不多,环境格外幽静。三四座围着土墙的老房子,一口长满苔藓的古井,一棵青翠茂密的老榕树,放眼花艳,入耳鸟语,真像世外桃源。这里被称为祖厅的一排六扇五间房屋,单层木瓦结构,无雕无琢,附有左三右二耳房,十分古朴。堂中有许多楹联,如“科名昭十德;忠义本三仁。”“续孟传书古;开唐擢第先。”及“七闽节义所钟以后烟霞皆气魄;千古文章长在至今道学有渊源。”等联句尽显先贤宗功祖德,充满儒雅之风。这里就是千年古迹“坑湖草堂”所在。《长乐县志》载:“唐林水部慎思宅,在方安里筹峰山下。明王恭有诗赞之。”说的就是这个地方(见图)。


  唐武德初年(618年),林氏先人智通,由晋安(福州)析居吴航,其后分为邑东岭口与北乡鸿山两支。林氏先世多以门阀世袭为官,唐代重科举,渐废门阀,四世鸿山林凝,于开元七年(719年)以词学考取功名,为本支林氏科举的开基第一人,此后林氏一门形成科第世家。又四世出现了林慎思兄弟五人同登第,“五子登科”、“五桂联芳”的盛况。

  林慎思兄弟原居于邻近的钦平里鸿山(今潭头镇大宏村),咸通元年(860年)因登游筹峰山,“见筹岩洞天幽绝,遂披荒构室,读书其间”。这就是《福州府志》所载宋朱熹曾寓其中,并为题名“德成岩”的筹岩读书处。林慎思又在筹峰山下溪上建“坑湖草堂”,遂由钦平里鸿山移居于方安里溪上。故后人多记载:“先生方穷时,原家于此山之麓。”

  当时,林慎思兄弟日则攻书于筹岩山中之“月楼精舍”,夜则苦读于筹峰山下之“坑湖草堂”。他们“以继往开来为己任,上学孔丘,下宗子舆。啸卧云霞,冥心洞壑”。如此又苦攻五年之后,方相继离开筹峰山,到长安考取功名。《长乐德成岩志》与《长乐诗征》等共录有十二首唐诗,都是当时名流赞美林慎思筹岩读书处与“坑湖草堂”的诗篇。其中有四言诗经体诗句,有古风体诗句,也有五律、七律及五言长律等。譬如唐御史吉文赠诗:“石磴穿云远,柴门倚树欹。地幽人到少,山暝月生迟。猿鹤时为侣,琴樽日共期。知君慕高洁,非是傲清时。”唐参军陈京赠诗:“卜居幽邃绝氛尘,门掩空山少四邻。学讲河汾开后进,道明洙泗绍前人。莺花彩落房栊暑,庭草光分宇宙春。好听书声天上去,方知郊薮有祥麟。”都是当年留下的佳句。中国唐诗虽盛,但写闽人故地的并不多,写林慎思读书处“坑湖草堂”流传至今的唐诗,可谓全闽之冠。

  林慎思是“八闽第一位思想家”,他于咸通十年(869年)中进士,复中宏词拔萃第一,官至尚书水部郎。他的著作《伸蒙子》、《续孟子》,继承孔孟儒家传统,博采道法等诸家之长,是有唐一代不可多得的儒学著作。至今北京大学还把他的儒学思想编入《中国儒学史》广为流传。同时,他以舍生取义、精忠报国的精神,实践其忠君、守义、爱民的志向。懿宗皇帝表其门曰“儒英忠义”,故其后裔子孙世称“忠义林家”。

  “长乐忠义林家”自筹峰山下“坑湖草堂”发源,经过一千多年的迁徙繁衍,人丁兴旺,约有百万之众,遍布福建、浙江、江苏、广东、台湾,及内陆各地。近代播迁海外,遍及东南亚与欧美等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一百多位进士与众多达官显宦,为国家民族作出很大贡献。至今林氏后裔仍然铭记着唐朝皇帝敕改地名的“芳桂乡大宏里”鸿山与方安里筹峰山“坑湖草堂”,都是长乐忠义林氏的发祥地。近年,随着寻根谒祖的热潮,“坑湖草堂”引起林氏后人与专家学者的重视。随着闽江口与筹峰山生态、文化旅游的兴起,“坑湖草堂”的文化史迹必将重放光芒!

作者:林玉琰

丫丫个呸 发表于 2012-7-25 00:08:45

路过顶一个

流年似水 发表于 2012-7-25 14:42:26

好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转帖:“坑湖草堂”与长乐“忠义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