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发表于 2007-3-5 21:21:04

民国时期长乐著名的实业家林弥钜

林弥钜,福建长乐县竹田人,生于清光绪五年 1879年 。父林泰感为私塾教师,收入菲薄,后染上吸鸦片恶习,以致家中一贫如洗。林弥钜年幼失学,为维持生计,在外祖父家帮忙看牛,换口粮度日。1898年,他19岁时,由人介绍到马尾造船厂海军煤站挑煤。1902年,转入锯木厂做工。历数年勤劳俭朴,略有积蓄。适值马尾造船厂拍卖旧舰艇废铁,他中标买下,并转卖获利,用以在洪山桥浦上自设协利锯木厂,雇工人从事锯木加工生产。当时港头有几家规模较大的锯木厂,排挤他经营的协利小厂。林弥钜同工人一道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生意日渐兴隆。1905年协利锯木厂迁至港头。他除经营锯木加工外,还在闽北林区购进整片林山,大量经营贩卖木材生意,这时协利锯木厂生产铁路用的枕木,获利甚丰,因而发家。林弥钜被选为闽侯县 今属福州市 松木业同业公会会长。

  1929年,福州大中火柴厂经营不善停办,低价出售整套火柴生产机械,林弥钜当即出资购买,计划转手卖出。因找不到买主,就试办建华火柴厂,由于产品质量较差,销路不畅,不久停产。“九一八”事变后,抵制日货运动日益高涨,市面上日本产的“白桃”、“珊瑚”牌火柴渐被国产火柴所取代。林弥钜见有利可图,1935年遂将前所购进的整套火柴生产机械搬往港头,在协利锯木厂附近重建建华火柴厂。他虽不精通生产技术,但善于抓产品销路。他看到市面上上海大中华火柴厂生产的“渔樵”牌的火柴最为畅销,就仿制出“耕读”的图案。为提高竞争能力,保证火柴原料的充足供应,他又与福州斗中街锦顺商行达成供销协议,由锦顺商行供给火柴原料,又由锦顺商行包销产品。甚至他还直接与英商卜内门洋行联系,扩展磷原料来源。制作火柴所需木材由协利锯木厂调拨,协利锯木厂成为当时福州获利最大的锯木厂,为建华火柴厂正常生产打下基础。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各地查禁日货空前强烈,日产的火柴绝迹。后来,上海大中华火柴厂在日机的轰炸下无法正常生产,产量锐减,火柴成为紧俏商品。福建省政府建设厅所辖的贸易公司,囤积了一批火柴原料。林弥钜认为贸易公司资本雄厚,原料充足,又有政府作靠山,就同贸易公司订立合同:建华火柴厂替贸易公司加工火柴,贸易公司供应生产火柴的四种主要原料及职工食米。1938年,协利锯木厂被日机炸毁,林弥钜不得不把建华火柴厂迁往南平西芹镇,后又迁到南平西门外。他在南平西门外设总厂,并在大田、龙岩、光泽以及江西的吉安、临川等地设立分厂,每日可生产50磅以上的火柴。由于建华火柴厂生产的“耕读”等火柴质量好,贸易公司为垄断市场,攫取利润,阻挠其他商行开办火柴厂,使建华火柴厂享有独家经营的权益,建华火柴便行销福建及东南各省。

  林弥钜看到火柴厂的加工费无厚利可图,为增加利润采取措施。他首先节省原料,其次是雇用廉价劳动力,采用“定额制”,以米作工资,工人要劳动十三四个小时,才能领到一斤多的糙米。由于火柴需求量的急剧上升,林弥钜虽多方采购,火柴原料仍不能满足正常生产,特别是磷、白药等主要原料得依赖进口。成本高,原料没有保证。为自力更生,林弥钜设立制药厂和化工厂,研制各种原料。还开办技术训练班,抽调厂里青年工人,并招收学徒进行技术培训,以充实工厂技术力量,提高生产技能N?谑∪肆Γ??黄甘煜げ莆竦娜嗽备悴莆窆芾恚?簧韪本?砗椭?恚?采??⒓际酢⑿姓?仁挛穸记鬃源?怼S捎谒???蟹剑?窭?岷瘛=ɑ?鸩癯С晌????幸到鲇械摹叭?芑鸩癯А薄?

  1946年,建华火柴厂迁回福州原址,各地分厂也先后结束,归并福州总厂集中生产。但由于官僚资本的加紧控制和通货膨胀,经济衰颓,加上林弥钜患病在身,锯木厂和火柴厂只能维持原状,未能发展。此时林弥钜以商人敏锐的投资眼光,利用手握木材厂之便,与另外两名商人一同盖了三栋品字形灰砖小洋楼(位于仓山港头附近展进路1号的品园,见图),作为较为保险的投资。1948年完工后卖给当时的邮政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弥钜进入工商联合会任职。1951年建华火柴厂公私合营并入华光火柴厂,曾作为福州工业领头羊之一的建华火柴厂就此结束。

  林弥钜虽然家产万贯,但生活俭朴。他平常身穿粗布长衫,其家人的衣食也不奢侈。他热心捐助公益事业。因为自幼失学,痛感知识的重要,乃大量捐资培育人才。创办福州仓山区独青小学、南平建华小学及长乐吴航小学等,并捐资修建合组医院 今福州市第一医院 ,还购地建造松木商业同业公会办公楼等。1950年1月,林弥钜病逝,终年73岁。

天涯 发表于 2007-3-5 21:21:57

我去过他在古槐竹田的老家

cljinfeng 发表于 2007-3-6 16:02:06

人称竹田钜,是病死的吗?

中国-长乐 发表于 2007-11-30 03:48:24

他老人家是古槐竹田的噢. 我也是古槐的       看来我真是孤陋寡闻了!!顶起来!!

冰沸 发表于 2011-2-17 16:47:01

林弥钜

  与福州的火柴业

  林弥钜,长乐竹田人。以从事木业逐渐起家。1920年,林弥钜开设康记火柴厂,日产两三磅(每磅6篓720包),规模不算太大,但林弥钜十分注重产品品质,所生产的火柴质量胜过别家,在本地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火柴厂实力日增。到上世纪30年代,福州进入了新的工业发展时期,甚至挤倒原有的外资厂家,1930至1933年期间,日商所开的火柴厂由于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都无法与本地火柴竞争,不得不停办,林弥钜此时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将其更名为建华火柴厂,打了一个漂亮的“反帝收购战”。

  上世纪30年代,建华火柴厂投入生产“万”字牌火柴,产品逐步走向全国。林弥钜见到上海大中华火柴厂的“渔樵”商标,遂把“万”字改为“耕读”商标,进一步打开销路,几乎独霸福州市场。

  抗日战争期间,工厂迁至南平,同时在大田、龙岩、光泽、永安等地设分厂。1946年,该厂迁回福州港头。品园所建地点因此就在港头附近。


http://i2.sinaimg.cn/qc/news/2005-02-05/U263P33T2D98876F2019DT20050205174051.jpg

品园的某些建筑特点多像英国伦敦的摄政王大街(中图)所采用的希腊复兴式建筑风格
  1948年,

  是个什么年头?

  在福州方志的大事记中,1947、1948年并不是个好年头。1947年2月,福州gov-ern-ment曾清查过户口,人口超过34万。这34万人在当年先是经历了鼠疫,然后是天花,接着米价狂涨。当年的物价上涨率达到41089倍。原先一分钱一盒的火柴,在1947年面值好几万。1948年,米价再度狂涨,1948年10月,腐败的国民党gov-ern-ment发行金圆券,钱钞更如废纸。

  1946年,随着抗战胜利回迁福州的林弥钜,在之后的两年中,所看到的经济衰颓局面令人扼腕。也许,正是源于对钞票不能保值的认识,林弥钜以商人敏锐的投资眼光,以手握木材厂之便,与另外两名商人一同盖起了砖木结合的3座洋楼,作为乱世中较为保险的投资。

  解放后的品园

  品园在1948年完工,盖好不久,即卖给当时的邮政局,也算是“堤外损失堤内补”———国民党通货膨胀给他所带来的损失,由品园的售价补回。这里,也是个比较有意思的因果循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林弥钜要求公私合营,建华火柴厂于1951年并入华光火柴厂。林弥钜进入工商联合会任职。曾作为福州工业领头羊之一的建华火柴厂就此结束。而有意思的是,品园收归公有后,就是分配给火柴厂的70户人家作为公房租住,直到如今。

  57年了,历经世事变迁的品园,将随风而去。

美猴王 发表于 2011-2-18 15:01:45

任何的富豪都是没有永久性的,,,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长乐著名的实业家林弥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