斌哥 发表于 2011-3-2 21:20:41

玉田“墓亭”古墓和“金头御葬”的传说(组图)

笔者:今天本人与玉田村委干部和护林员一同巡山至此,拍照并上网搜索相关资料上传与论坛网友分享!





陈弼夫墓 

在玉田镇玉田村古岚山,俗称墓亭。陈弼夫字景亮,闽县螺洲人,清道光间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子。弼夫秉承庭训,居官清正,任云南布政使,有贤名。子承裘(子良,官刑部主事)附葬。清光绪间进士内阁中书谢章铤(字枚如,江田人)撰墓志铭。墓,纹饰雕刻精雅,布局合制,墓桌精刻礼器十一种,尤为罕见;石狮一对,雕刻工艺上乘。



村干部介绍说:这古建筑是当初守墓人的故居

















这个守墓依伯是当初进入墓室至今幸存的人之一,其他人几乎都得“怪病”死亡了









(转自福州晚报)陈弼夫墓坐东南向西北,墓前一片开阔。眼前的陈弼夫墓地青苔斑驳、杂草丛生、荒凉破损,但仍难掩其布局之合制,各种文字、纹饰雕刻之精雅。   

墓圹为三重埕,墓埕前原有两根望柱,柱头顶端凿笔头,代表文官。解放初期,右边的那根望柱被盗;2000年,一重埕两侧青石雕巨狮被盗,空留底座;同时被盗的还有二重埕台阶两侧的一对抱鼓石。三重埕的墓桌和墓桌上方的盖亭是全墓的精华所在,墓桌下摆精刻礼器11种及仙鹤、浮云、朝阳等图案,墓桌两侧对联柱上原有一对小石狮,对联柱两边原有“财神爷”和“土地公”两幅青石浮雕像,但均在1998年时被凿盗走。盖亭的对联柱上有陈承裘之子陈宝琛的题刻“卅年中外惭庭训,廿载田园感主恩”。1999年墓桌盖亭石和墓碑被撬倒砸坏,墓圹顶被挖开,后经修复,方保存下来。


  据陈氏后裔陈俐和帮助看墓的陈家姻亲郑建威介绍,陈弼夫墓屡屡被盗,与“金头御葬”的民间传说有关。当地传说该墓主是陈若霖,陈若霖斩皇子后,头被娘娘割走;道光皇帝认为陈若霖是忠臣,做金头为其安葬。盗墓贼以为墓内有宝,故频频光顾。  

从墓碑上记载可知,陈弼夫墓为家族墓,建于清同治元年,距今100多年。内葬清云南布政使陈弼夫(清道光刑部尚书陈若霖之子,有贤名)、附葬长子陈承裘(官刑部主事),还有陈弼夫妻子郑夫人、侧室崔淑人以及陈承裘妻子林恭人。1995年陈弼夫墓被长乐市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所知道的福建几处传说中的“金头御葬墓”(转载自福州家园网)

神秘的古墓常常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如果一座墓中陪葬有不为人所知的奇珍异宝,那么此墓就会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随之编造出的动人传说故事。当然也有盗墓贼们那一双又贪婪的眼晴,小时候就听过福州有一出传统闽剧《金头御葬》,九十年代的《福州晚报》还连载了根据此剧改编而成的小说。从小说中了解了民族英雄---张经伟大而又悲惨的一生,也是在《福州晚报》上看到了张经墓被盗的消息,毫无疑问,盗墓贼肯定是冲着张经那颗随葬的金头而来的。后来走的地方越多,看的书越多,听到的奇闻异事越多,了解到福建还有好几处“金头葬墓”呢!而且每座“金头葬墓”的背后都有一段曲折动人的故事。聊写几则,与诸位分享。   
       一、上面提到的闽剧《金头御葬》,剧中的主人翁张经(1492~1555年),字廷彝,号半洲,侯官(今福州市)洪唐乡人,其人状貌魁伟,有文武才,累仕嘉兴知县、吏科给事中、兵部右侍郎兼总督两广军务、右都御史,至兵部尚书,在抗倭斗争中取得石塘湾、川沙洼、王江泾大捷,大破入犯川沙洼(今上海川沙县)二万倭寇,可称战功第一。但后被除权奸严嵩、赵文华谗言构陷,一代抗倭名将终被朝廷杀害,含冤而死。直至隆庆初,张经孙张懋爵上疏诉冤,朝廷乃为之平反,复故官职,赐谥襄愍。张经的墓在福州市西郊原厝村黄店山,地处闽江之滨。古时逆流船只,纤夫牵缆,犹如跪拜,夜间过往船只,多在此停泊,因而有人形容这块墓地是“日受千人拜,夜招万盏灯”的宝地。传说,张经下葬时,明朝皇帝念其忠义,怜其被斩无头,特请能工巧匠铸造了一个金头随其下葬,就因这个传说张经墓屡遭劫难,民国初年为军阀李厚基所毁,上世纪九十年代又被盗掘。可怜张督帅一世英名,九泉之下还常受这些宵小之辈侵扰!
   二、随着电视《康熙王朝》、《施琅将军》的热播,大家对清将施琅收复台湾的历史并不陌生,施琅将军本身是福建人,而他所带领的征台大军中也有许多八闽好儿男,其中就包括在攻克澎湖战役中英勇捐躯的莆田人朱天贵,字达三,起初隶属于耿尽忠左都督曾养性部。当耿再度归清时,朱天贵率船数十艘离去,被郑经挽留,镇守定海。后因巡视莆田南日岛,顺应部下士兵及福建总督恳说,遂返原籍,被授平阳总兵。施琅出兵平定台湾时,他奉旨协助,最先攻下澎湖虎井,不幸在激战中被郑军火炮击中,身负重伤,但仍高呼“杀敌”,后倒地身亡。遗体运回他的故乡莆田梧塘镇。清廷为其举行隆重的御葬,因其头颅为炮弹所碎,康熙帝特赐金头一颗,以全其尸。据说朱天贵的墓地十分壮观,有石人石马御碑等。但如今墓地却消失了,我在莆田当兵时,在部队的图书馆看到一本《梧塘镇志》其中提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地驻军修建营房时平毁其墓。也许如今的朱将军墓就在莆田市梧塘镇三山的某个部队的营房基址下吧。
   三、福建省福鼎市有一座号称“海上仙都”的名山---太姥山,来此游客多被此山的云海、奇石所吸引,少有人会去注意山下的一座清代古墓,墓主人张朝发(?—1840),字骏亭,福建惠安人,幼随父徙居福鼎县秦屿镇。道光十九年(1839)任定海镇总兵。翌年六月初七,与英军水战中受伤落水,经亲兵救至镇海大营,因伤口流血过多,一月后逝于余姚。后来归葬于自己的故乡福鼎秦屿镇的太姥山麓,当地人传说张将军当时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脚,所以朝廷赐金脚一双随葬,所以准确说来此墓并非是“金头墓”,而是“金脚墓”了,我第一次知道“张朝发”这个名字是在福建省博物馆举办的纪念鸦片战争的主题展览中,当时展柜中摆放着张将军的兵器----一把长达数米的关王大刀,可见张朝发将军亦是一位“力拨山兮气概世的”猛将。后来上学时问起来自福鼎秦屿镇的同学,他们都能绘声绘色地说出张朝发御葬“金脚”的故事。
   四、前一段福建新闻界也曾大肆报道厦门翔安区发现明代巨富---彭钦广的墓葬,并且进行了发掘整理。为何此墓会引起新闻界如此的关注,除其本身的考古价值外,还因流传于厦门民间的传说:相传明代正德(1506-1522)年间,翔安彭厝有个叫彭钦广的巨富富甲天下,连正德皇帝都想召见他。后来,彭钦广因踢死奴才而被泉州府逮捕并斩首示众。皇帝亲临泉州府时,从知府处得知彭钦广已被处死,大为痛惜,便将其追封为“财王”,钦赐御葬,并赐予一颗黄金打造的头颅和100具棺木,同一天出发,沿途埋葬。所以彭钦广墓也是一座“金头墓”。不少人也想趁此开墓的机会一睹“金头”真容吧,但可惜墓中空空如也,不要说“金头”了,连普通随葬品也少得可怜,只因此墓据分析,在清末就已被盗,就算有金头,也已成为盗墓贼囊中之物了。而且,据专家分析,关于彭墓的传说本身就十分荒诞不经,当时随葬金头的可能性极小。
      除以上提到的四座墓外,民间还流传有福州陈若霖墓,长乐林安墓、宁德林聪墓中也葬有金头,但都是民间传说,专家大多认为与史实不符,比如陈若霖并未被斩首。所以在此仅作记述,不一一详述了。
    “金头御葬”曾给这些墓主人带来无上的荣耀,但也给他们的万年吉地招来盗墓之厄。上文提到的几位墓主人大多是守土保民的功臣良将,我们应该惦记的不应是他们陵墓中那似有非有的“金头”“金脚”,而应该是比金子更珍贵的一种精神吧?





相关闽剧  
《陈若霖斩皇子》是一出有影响的闽剧传统戏,根据流传在福州地区有关陈若霖的民间传说,和福州评话本《诸威》编写的,最早由三合响班搬上舞台,后剧本失传。1945年,剧作家林飞根据老艺人刘德玉、陈金官口述整理改编,由福州市复兴闽剧社首演。此剧描写皇子鸿杵见当朝首辅李雅之女雪娇貌美,假传圣旨,将雪娇骗进宫中,企图非礼。雪娇不从,留下拒奸血书,自缢身亡。皇子为杀人灭口,将传旨太监王洪一并害死,沉尸御花园龙泉古井。刑部大臣陈若霖得知此案后,疑团莫解,乃从鸿杵口中探出线索,假借梦兆,皇帝相信,挖开龙泉古井,案情大白,陈若霖执法不阿,皇子鸿杵问斩。

http://www.tudou.com/v/OjJPqf9tyUs/v.swf

我~无所谓 发表于 2011-3-2 21:22:48

这个好像不错

斌哥 发表于 2011-3-2 21:23:08

据倒数第二张照片中的看墓郑依伯说:当初盗墓的20几人,在墓内没有找到所谓的“金头”,搜罗一些陪葬品后离去,回家后,大部分人相继得“怪病”死亡,,

缘木求鱼 发表于 2011-3-2 21:35:41

据倒数第二张照片中的看墓郑依伯说:当初盗墓的20几人,在墓内没有找到所谓的“金头”,搜罗一些陪葬品后离 ...
斌哥 发表于 2011-3-2 21:23 http://www.changle.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因果报应,罪有应得。:youling:

家在何方 发表于 2011-3-2 21:53:31

盗墓的是不得好死。

文心雕龙 发表于 2011-3-2 21:55:30

陈若霖很出名。陈弼夫没听说过

斌哥 发表于 2011-3-2 22:01:03

陈若霖很出名。陈弼夫没听说过
文心雕龙 发表于 2011-3-2 21:55 http://www.changle.com.cn/images/common/back.gif

陈弼夫是陈若霖的儿子

看闹热 发表于 2011-3-2 22:07:15

陈若霖(1759~1832)字宗觐,号望坡,福建闽县(今福州)人,陈宝琛为其曾孙。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历云南、广东、河南、浙江巡抚,道光时官至刑部尚书,精律学,屡鞫疑狱。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3bc6f750915460141138c26c.jpg

看闹热 发表于 2011-3-2 22:08:23

本帖最后由 看闹热 于 2011-3-2 22:09 编辑

陈若霖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入文渊阁参与校勘《四库全书》。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授刑部主事,历任刑部奉天、山西、直隶、广西、四川等司主事、员外郎,累迁郎中。曾奉派总办秋审,充律例馆纂修,往各省复查案件,申理冤屈,明正典刑,受仁宗数次嘉奖。   
嘉庆十三年(1808年),外放四川盐茶道,提为山东按察使。后历任广东、湖北、四川等省按察使。   
嘉庆二十年(1815年),升为云南巡抚,安抚土司,督办矿务,审核旧案,缉处逃犯,整肃边防。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任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重修《广东通志》;在浙江巡抚任上,组织修筑山阴、上虞、萧山等地的塘堤水利工程;在河南巡抚任上,组织赈济灾害,并上奏缓征或减免钱粮。   
道光元年(1821年),升任湖广总督。当地胥吏敲诈勒索苗民,若霖认真肃清宿弊,在湖南凤凰厅等地,为屯户清厘归还,奉请朝廷减租,苗民十分感谢。翌年,调任四川总督。   
道光四年(1824年)三月,授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事。不久,调任刑部尚书。若霖治狱慎重认真,不畏权势,秉公执法,深得百姓赞誉,屡受清帝奖励。若霖仕官在外,不忘桑梓,修贡院,修《福建通志》,葺治京都福州会馆和赈灾济贫等,都乐于捐助。   
道光十二年(1832年)因病乞归,病卒途中,归葬福州南郊北园山头岭。道光帝多次赐御书,陈若霖在家乡建“赐书轩”收藏,并盖上“三山陈氏居敬堂图书”的图章。

闽剧《陈若霖斩皇子》,演他判一个贝勒死刑的故事,并非史实。同时的林则徐特别崇敬陈若霖,自称是陈若霖的“门下士”。
  《陈若霖斩皇子》是一出有影响的闽剧传统戏,根据流传在福州地区有关陈若霖的民间传说,和福州评话本《诸威》编写的,最早由三合响班搬上舞台,后剧本失传。1945年,剧作家林飞根据老艺人刘德玉、陈金官口述整理改编,由福州市复兴闽剧社首演。此剧描写皇子鸿杵见当朝首辅李雅之女雪娇貌美,假传圣旨,将雪娇骗进宫中,企图非礼。雪娇不从,留下拒奸血书,自缢身亡。皇子为杀人灭口,将传旨太监王洪一并害死,沉尸御花园龙泉古井。刑部大臣陈若霖得知此案后,疑团莫解,乃从鸿杵口中探出线索,假借梦兆,皇帝相信,挖开龙泉古井,案情大白,陈若霖执法不阿,皇子鸿杵问斩。

斌哥 发表于 2011-3-3 09:11:14

玉田人都把这个古墓叫“陈若霖墓” 其实是他儿子陈弼夫的墓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玉田“墓亭”古墓和“金头御葬”的传说(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