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b318319 发表于 2005-9-15 13:51:32

琴江曹氏英雄

在国难当头全民族抗日救亡时期,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后裔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曹氏兄弟中有的积极为新四军筹送大量物资,有的在榕沪积极组织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有的是新四军最早的电台的创建人,还有四兄妹一起参加新四军,受到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的专访。1984年“新四军四兄妹”之一的曹维廉在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任上逝世,江泽民特作《一剪梅》词悼念之。

  近日,笔者到长乐琴江采访著名的新四军曹维廉四兄妹和在福建河北两地组织抗日活动的著名民主人士曹鸿翥兄弟事迹。曹鸿翥的弟媳贾素芬和刚回乡省亲的曹鸿翥儿子曹健向笔者娓娓道来曹氏兄弟和家族热血报国的情怀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令人肃然起敬。

  曹家是教育世家、抗战之家。曹维廉祖居和曹鸿翥故居“友于草堂”,是在水师旗营兵房基础上改造扩建形成中西合璧、园林式的构筑,主体建筑占地面积600多平方米,在古树名木环抱下更显得古朴幽静。后座主楼名“学耕楼”,有前后厅,左右厢房,前厅呈凸字形,厅后有小园。西楼有大鹅卵门,东有楼厅,因是错层结构,厅如戏台,抗战期间曹家子弟从福州英华放暑假返乡,与英华学生集聚在一起,在此排练抗战节目宣传抗日,用民族乐器伴奏演唱《松花江上》、《放下你的鞭子》等抗日歌曲,向当地民众宣传抗日,吸引了许多进步青年前来参加。

  曹氏家族先人效身水师为国勤勉戍边,以“学耕”名楼训示儿孙晚辈励志报国。曹氏子弟多毕业于当时比较开放的福州英华书院。

  曹维廉(1916-1984),新四军电台的创始人,长乐琴江人,福州英华书院毕业,父亲曹士钦是该校著名英语教师。生母早逝,1936年冬,只有20岁的他,因精通英语和无线电,考取了上海欧亚航空公司无线电员。他工作勤奋,较丰厚的待遇使他实现了分担父亲劳苦负担家庭经济的夙愿。

  曹维廉在欧亚航空公司工作期间,就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冼星海等组织的抗日救亡合唱团工作,满腔热情地开展儿童歌曲创作。创作了《小队伍》、《我们笑了》、《棚户歌》等,均发表在进步刊物《大众歌声》上,发表时用“魏林”的笔名,受到儿童们的欢迎。

  “七七”事变后,曹维廉成为抗日救亡歌咏队中最活跃的组织者之一。1938年春,抗日烽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为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他毅然辞去欧亚航空公司每月300银元的高薪职位,参加了浙江金华抗日游击队。并于同年4月由张爱萍将军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战火纷飞、辗转南北的艰苦岁月中,他经常用洪亮的歌声鼓舞部队行军。1938年秋,他被调到新四军军部通讯大队任机务主任、电信班主任,他发挥自己的专长,创建新四军最早电台。并编教材、授课,为部队培养出一批批无线电通讯人才。他还是负责筹建华东新华广播电台的技术领导人。曹维廉长期在陈毅司令员身边做机要工作,成为陈老总的“耳目”。保证红色电波畅通无阻,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解放后,曹维廉任上海市军管会电讯组长,负责对华东地区官僚资本电讯工厂的接收和军管。他从部队转业后,长期在国家机电工业系统工作,任第一机械工业部科学技术司司长、国家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并兼任中国工程学会和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在机电工业系统工作30余年中,兢兢业业,呕心沥血,是机械工业部有名的“拼命三郎”。他多次参与或直接组织了重大科技工作的决策、规划,对科研基地建设和实施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对我国电机电器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75年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国际科技合作领域的开拓工作。张爱萍将军高度评价他的高尚人格。

  1982年,曹维廉调任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在全新的工作面前,他又以拼命精神为促进香港与内地的经济交往,为实现祖国统一,实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辛苦奔波,不幸于1984年9月28日,即《中英关于香港前途联合声明》顺利草签后第三天,心脏病发作,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江泽民特作《一剪梅》词悼念。1999年,《回忆曹维廉同志》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江泽民为该书题写了书名。

  曹维廉夫人周黻秋,江苏泰兴人,是解放后理科大学生,高级工程师。生有二子,大儿子曹耘,在上海工作,小儿子周霁,随母姓,在北京工作。

  曹维廉自幼爱护弟妹,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外地工作时,常给弟妹寄去进步书籍和报刊。由于他的影响,曹维廉参军一年后,他的妹妹曹维礼、曹维真和弟弟曹维新也于1939年参加了新四军。一家四人同时参军曾在军中传为佳话。当时驻新四军的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特意对他们兄妹进行专访、拍照,并寄到国外报刊发表,宣扬中华儿女的抗日决心。

  据曹维礼回忆,当时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军医处,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问哥哥:为什么不让你弟弟妹妹多念点书就让他们出来当兵?曹维廉用熟练的英文告诉她:有了国,才有家;有了安定的国家,才能使更多的人有念书的机会。

  曹维新(1923-1942),曹维廉的胞弟,“皖南事变”烈士。在其兄的引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春,曹维廉介绍他加入新四军。1939年秋,曹维新从教导队结业,分配在新四军军部当军邮员。他十分注意保密工作,工作认真负责,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兴趣广泛,喜欢唱歌,爱好文艺,曾以“曹黑”笔名向军政治部《抗敌报》和军机关墙报投稿。

  1941年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的紧要关头,曹维新沉着冷静,在我军最后一次突围前把保管的文件一一处理好。后突围未成被捕,受尽凌辱和折磨,始终坚强不屈。在狱中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他和战友不顾看守呵斥,经常高唱《国际歌》、《新四军军歌》等歌曲,激励革命的斗志。他参加了集中营著名的“赤石暴动”,失败后,于1942年6月9日他被杀害于虎山庙旁,年仅19岁。牺牲时他坚贞不屈,昂首挺胸,高呼“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共产党万岁”等口号。其忠骨与蒙难烈士一起葬在武夷山“赤石暴动死难烈士墓”。

  曹维礼,曹维廉大妹,早年就读福州育英中学、协和医院医疗班,在福州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获抗日救亡全省初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在其兄曹维廉同学、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安排下,于1938年北上投奔新四军,从事医疗工作。在军中她和江苏盐城人唐克恋爱结婚,抗战中夫妻多次立功受奖,生有二男一女,解放后她任国家医药总局质量司司长,丈夫唐克曾任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1995年10月,她和唐克回长乐省亲,由省领导陪同,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

  曹维礼深情地回忆:抗日战争开始,哥哥回家时,在地下室教我们唱《义勇军进行曲》、《打长江》等,给我们讲红军的故事,启发我们爱革命的队伍。不久他到皖南参加新四军,那时我在福州护士学校学习。哥哥写信告诉我,能够到他在的地方,为抗日救国而负伤的伤员护理该多好。于是我就和维真妹妹、维新弟弟参加了新四军。那时军部常在皖南泾县陈家大祠堂开会,哥哥总是生龙活虎地指挥大家唱歌,每次指挥唱歌,他都站在台上,借音乐的力量表达了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气概。

  曹维真,曹维廉二妹,抗战时,在其兄影响下毅然告别父母,北上投奔新四军,从事民运工作。解放后任成都某大型军工企业党委书记。在军中与江苏丹阳的军医唐金瑞恋爱结婚,夫妻多次立功受奖。唐金瑞退休前是国家电子工业部1413所党委书记,2000年回福州和琴江省亲,2002年病逝。

  曹鸿翥(1901-1972)———曹维廉堂兄,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早年就读于福建协和大学,先后服役于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司令部、第五军团总指挥部、五省联军,任参议、秘书长等职。1930年出任河北省拒毒会主席,在福建河北等地从事抗日活动,被追杀,避于上海。1933年参加上海中共外围组织“中华协社”。抗战胜利后,在沪联合马叙伦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呼吁停止内战,举行全国性政治协商会议”,同年又联合马叙伦等61人发表《关于制止内战,实现民主政治,克服危机给美国人民的公开信》。1945年冬与马叙伦、郑振铎、王绍鏊、周建人、柯灵等11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促进会,被选为该会第一届理事。为扩大外围组织活动据点,1946年在上海设立民本中学(民进会所),任董事长,校长周建人,校董有谢仁冰、林汉达、赵朴初、冯少山等。1946年2月由王绍鏊、黄炎培介绍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并成为领导成员之一。1946年4月,中共上海地下市委领导,组织三百多个团体10万群众参加反内战大会,曹为主席团成员之一。

  曹鸿翥积极投身抗日民主运动,并以经商名义筹集资金,向中南银行以抵押贷款筹集资金,1945年成立联丰花纱布公司并任董事长,为解放区提供新四军急需的布3000多匹,食盐1000多担和大量物质。他还通过社会关系获得情报,多次设法通知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共地下党员逃离上海。

  曹鸿翥是中国民主促进会第一届、第三届中央理事,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上海市第一至五届人大代表,政协第一至第四届委员会常委。1950年起任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常务理事,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于1972年3月1日病逝,1979年平反。

  曹鸿翥夫人李佩娴,旗人后裔。其子曹健曾任中共中央东北局政策研究室干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处长,专业厂厂长、经理、外经专务经理、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经济师等职。曹健夫人朱宝琼及子媳均为一汽高级工程师。

  曹佩实(1916-1985),曹鸿翥胞弟,在校方帮助下,半工半读完成英华高中至复旦大学全部学业。后又受聘福州英华书院。

  抗战初期曾与中共地下党同学郑能瑞发起成立五四学术研讨会,积极参加抗日救国会进步组织活动。组织同学上山下乡宣传抗日,赴沙县、尤溪、古田等地有声有色开展抗日民训工作。他曾获全省高中组抗战演讲比赛第一名。他多才多艺,集表演导演于一身。1938年组织学校抗日救亡剧团向闽北进军,在南平、建瓯、闽侯等地演出宣传,教唱抗日爱国歌曲。每到一地就发表演讲:惟有全民抗战到底,中国才有出路。带领同学高呼口号,台上台下情绪高涨。一次他高呼口号把嗓子喊破,热血喷洒,还坚持演出《卢沟桥》话剧。在沪期间参加“中国人民抗日大同盟”和“中华职业教育社”活动,常为工人上夜课,并演出《雷雨》、《日出》等话剧。他还担任与新四军及其他爱国民主志士联络员以及抗日宣传队队长。在沪常为其兄传送情报与新四军。是长乐政协四至六届委员。曹佩实夫妇皆为地方教育界知名人士,堪称桃李满门,有一男五女。

  曹佩实夫人贾素芬,旗人后裔,福州文山女中毕业,退休教师。她还介绍了当年风起云涌的全民族抗战时贾家的动人故事,在四姐妹中她最小,她的三个姐夫都出身海军世家,都在抗战中做出贡献。特别是她的三姐夫黄廷枢是我国海商法学科创立与发展的奠基人,毕业于马尾船政学校,公派留学英德,抗日战争爆发,他主动要求归国抗战,曾作为民国海军部全权代表与新四军合作,任长江布雷中队长、大队长,率队在长江、闽江布雷,以阻止日寇西进,得到新四军军长陈毅的肯定和支持,并送他手枪和佩剑各一支。

  采访结束了,八旗水师后裔曹氏兄弟为抗日救国谱写一曲曲战歌的感人镜头总是在我的脑海中闪现,久久不能平静。○

udb318319 发表于 2005-9-16 07:52:57

在琴江像这样的家族很多

天涯 发表于 2005-9-16 09:47:09

都搬走了吧...

udb318319 发表于 2005-9-16 10:35:26

没有,有的人还在,不过在上海,吉林也有

溪上刘师禹 发表于 2005-9-17 14:13:45

曹氏家族,确实芳名远播,我早就听闻了,令人敬佩的家族!

udb318319 发表于 2005-9-19 07:25:58

现在他们的故居已经修复好

泥土 发表于 2014-2-28 14:09:21

贾素芬曾是我小学3年级的语文老师我的第一篇作文 是她教导下写的 一转眼 几十年过去了想念我的老师

懂得 发表于 2014-3-19 13:04:55

javascript:void(0)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琴江曹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