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 发表于 2005-9-2 09:46:18

福建长乐郑和史迹(二)

郑和发心铸造的铜钟----三清宝殿铜钟
    俗称郑和铜钟。明宣德六年 (1431),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前,为其所建长乐南山三清宝殿而铸造。钟高68厘米,钮高14厘米,口径49厘米,壁厚2厘米,重77公斤。饰纹优美,铸工精良,钟体呈褐绿色,覆釜形,葵口,双龙钮柄顶,肩浮印八卦、云雷等纹饰。主纹上部5组八卦纹,铸有“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八字;下部铭文5组共54字行楷:“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等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1412473.jpg


点击查看大图:郑和铜钟


    郑和题改塔名的宋塔----三峰塔
    因位于城区中心南山之巅俗称“南山塔”,塔身二层南向方匾镌刻“圣寿宝塔”四字。据塔顶石刻记,宋绍圣丙子三年(1096)始建,“政和丁酉(1117)十月二十二日圆满”。塔身石构八角七层,仿楼阁建筑,高27.4米,塔壁刻有取材于佛教故事的精美浮雕。大力士基座八面环饰牡丹、狮等图案石刻。底层塔壁浮雕文殊、普贤、五十罗汉、十六飞天乐伎及佛教故事。一至六层有25面塔壁浮雕莲花座佛,分列2排,每排四尊,共二百尊。八棱各刻一尊执械肃立的护法天王。每层叠石出檐,檐角饰有龙头咧嘴式斗拱。塔内曲尺形石阶盘旋而上,与顶层的四门相通。塔的结构稳固匀称,虽经多次地震,仍巍然矗立。据传,明永乐十一年(1413),郑和登塔察看港口时知该塔为宋徽宗祝寿而建,颇为不悦,说赵佶乃庸君,被金人所俘丧身北国,遂题改塔名至今。又据《长乐南山志》:“明初三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累驻舟师于此,永乐十一年舍财同寺僧葺寺修塔。”三峰塔是研究宋代建筑和石雕艺术的珍贵实物,列入《中国名塔》。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1517228.jpg
(三峰塔)
    郑和奏建官军祈报之所---天妃行宫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载:明永乐十年 (1412),郑和第三次下西洋回国之后,为酬谢“海神天妃保佑”前三次舟师下西洋往返平安,奏请朝廷批准在长乐南山三峰塔之东建造“天妃行宫”,“以为官军祈报之所”《长乐县志》载: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贺世骏以水神面山非宜为由,移迁西关外花眉台“天后宫”以祀神,原“天妃行宫”改建为“吴航书院”。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1619975.jpg


点击查看大图:清乾隆《长乐县志》中吴航书院等古建筑图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2058325.jpg
(点击

查看大图:西关天后宫


西关天后宫今保存尚好,但书院毁于抗日战争,仅存基址。1984年10月在“天妃行宫”遗址上兴建郑和史迹陈列馆,出土原“天妃行宫”柱础石数尊,其中四尊用于今陈列馆展厅门口柱础,每尊高30厘米,宽43厘米,雕琢精致。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2132359.jpg


查看大图:天妃宫遗址出土柱础等石件


    郑和施财鼎建的道观----三清宝殿
    三清宝殿又称三清殿、三清观,位于南山天妃宫之左。《天妃灵应之记》碑载:明宣德六年 (1431)春,郑和第七次出使西洋在长乐驻泊时,“复修佛宇、神宫,益加华美。而又发心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一所于宫之左,雕桩圣像,粲然一新,钟鼓供仪,靡不具备。”另据清乾隆《长乐县志》载明万历兵部右侍郎陈省《三清殿祝圣道场记》:“殿始于永乐间,中官郑和航海册封并海诸国,筑天妃宫酬神,以其余材构殿,崇奉老氏。”三清宝殿颓毁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后由知县夏允彝同乡绅马思裕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再圮。
    郑和修建的佛宇----三峰塔寺和云门寺
    三峰塔寺又称南山塔寺,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泊舟太平港时,曾多次修葺。据《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右有南山塔寺,历岁久深,荒凉颓圮,每就修葺,数载之间,殿堂禅室,弘胜旧观。”清乾隆《长乐县志》载:“南山三峰塔寺……明永乐十一年,太监郑和同寺僧重修。工竣,题其额曰‘三峰塔寺’。”另据《优婆塞戒经》记载,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春,郑和发心印造的大藏尊经一藏,奉施于此寺流通供养。据陈明清《郑和下西洋在长乐的史迹》,民国24年(1935)长乐县城全景照片中此寺尚在。今寺毁,仅存基址。
云门寺位于距市区5公里的的闽江江滨小山。《长乐六里志》载:“云门寺在洋屿乡云门山。傍有朱子祠,文昌阁。宋绍兴初,大慧宗杲禅师居山乐道处。嘉定间始建寺。明永乐中,太监郑和重建。”又据《琴江志》:“永乐十年,郑和奉使西洋,统领舟师驻泊江左、光俗、沿江。和登云门山,重建云门寺。”现存建筑保留明代风格,大殿为单檐悬山顶,木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前有庭院,左右钟鼓楼均为攒尖顶。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229302.jpg


点击查看大图:云门寺


    郑和祭海的另一处妈祖庙-----文石天妃庙
    文石天妃庙位于潭头镇文石村,临海而建,二进三间型式,规模宏大。《长乐文石志》载:“文石天妃庙乃我皇明钦赐”,“建于明永乐七年(1409),太监郑和往西域取宝,厥后朝廷遣天使封琉球中山王,俱在此设祭开船”。嘉靖四十一年(1562)文石天妃庙重修碑载:“旧传自永乐内监下西洋始创”。庙宇墙壁为泥拌碎瓷瓦夯筑而成,1956年倒塌。2001年9月当地村民筹资在原址上复建天妃庙,将原庙尚存两堵残垣镶嵌在新墙之中。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2248367.jpg


点击查看大图:文石天妃庙


文石天妃庙前的明代码头“登文道”至今仍在。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053326.jpg


点击查看大图:文石登文道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217653.jpg


点击查看大图:登文道碑


    郑和为天妃宫大井造井栏----义井
    天妃宫大井俗称郑和井,原址在市区射圃内(高隍巷20号住房前)。明弘治《长乐县志》载:“天妃宫大井在县治西隅四十余步,太监郑和造石栏。” 井栏由一巨石凿成,形如桔瓣,高0.65米,厚0.15米,外径1.20米,内径0.97米,外圈勒楷书 “义井”。井距南山天妃宫仅百步之遥,与太监楼近在咫尺。明隆庆三年 (1569)知县蒋以忠建亭覆井上。1972年,因井已填塞起盖民房,井栏移套至附近上巷一口新井。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340363.jpg
(点击

查看大图:郑和井井栏


    郑和为老妪建造的楼房----母梦楼(太监楼)
    传说,郑和下西洋舟师驻泊长乐太平港期间,经常登上南山三峰塔俯瞰他的船队。一天,郑和又乘轿上山去了。轿子晃晃荡荡,郑和昏昏欲睡。恍惚中好像回到云南家中,老母亲告之:“今天是儿生日,我儿吃了娘煮的饭菜后再走。”郑和一看,桌上摆的一盘菜是缢蛏炒韭菜,觉得很奇怪,缢蛏是长乐海边滩涂的贝类特产,母亲怎么会煮这道长乐菜呢?正在纳闷之中,突然被一阵哭声惊醒,方知是梦。此时轿子已经行到南山脚,郑和寻声看去,一老妪正在路边一间破屋子前悲恸,门前供桌上摆着一盘菜,居然就是他梦中的缢蛏炒韭菜。郑和十分惊讶,急忙下轿询问。老妪告诉他,三十几年前的今天她儿子死去,这是为她儿子“祭忌”。郑和一听惊呆了,老妪亡子的“忌日”正是自己的“生日”,莫非自己是老妪亡子转世而来?如此说来,老妪不就是我的前世母亲吗?郑和顿发孝敬之心,认老妪为 “谊娘”,并出资把老妪破屋改建成两层楼房,命名为“母梦楼”。据民国李永选《藏楼笔记》:“和因心仪此妪为前生之母,乃捐金饬役为之营建,并置产业以赡养之,嘱邑令时予存问毋致冻馁,乡人呼为太监楼。”《长乐建设志》载,这座四柱三间木构双层楼房,厅堂中放置有木雕郑和坐像。可惜1966年为了兴建“工人新村”,位于高隍巷20号附近的“母梦楼”连同郑和雕像被拆除了。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452431.jpg


点击查看大图:母梦楼遗址


    据李孝干《长乐民间故事•卷二》载及郑和“谊娘”后人介绍,郑和送给“谊娘”一盏船上用的灯,因其灯罩形状象球,俗称“太监球”。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当地民间举行“摆暝”祭祀活动,郑和“谊娘”后裔子孙都会把“太监球”抬出祭祀,平时则由族中德高望重的老妪保管。“文革”期间,“太监球”被毁,近年族人根据老人的回忆将此复制出来。今年清明节,族人还将“太监球”抬出摆在郑和“谊娘”坟前祭祀。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548781.jpg


点击查看大图:郑和“谊娘”清明扫墓


http://www.cltour.com/news/eWebEditor/UploadFile/200562183637141.jpg


点击查看大图:“太监球”

天涯 发表于 2005-9-14 14:43:05

溪上刘师禹 发表于 2005-9-17 14:23:38

长乐应该还有尚未被人发掘的郑和遗迹,毕竟郑和在长乐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尽管目前已知的典籍上并没有提到过。

cljxx 发表于 2013-5-7 09:02:31

yes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长乐郑和史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