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似水 发表于 2012-7-7 09:10:53

拉板车上高速 发表于 2012-6-25 16: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高应松后裔聚居地有三处1.上府里   2.下府里3.洋布

“洋布”的正确名称应该是“筼亩”,因为高应松字筼亩,后人为纪念他以他的字作为村名。后讹传为“洋墓”,再后来嫌墓不好听,改成了洋布,却还是“洋”的,实在令人遗憾。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7-7 10:48:16

流年似水 发表于 2012-7-7 09:0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楼上的观点可能有些主观。如果本贴所指先人为卖国贼,那么岳飞可能也要划为此列了,不知楼上是否认同?评价 ...

很好!终于把岳飞搬出來了。

第一、岳飞的“精忠报国”中的国是什么?是祖国?是国家?还是私字?

第二、岳飞抗金如果是愛国,那么现在您支持 ‘疆 独’ 吗?那你该大张旗鼓支持‘东 突 厥 斯 坦’了!

结论:岳飞决不是民族英雄!施琅不是!.......一切打内战的胜者、败者都是民族败类,经不起历史品评,为历史所唾弃。


另:如果岳飞攻金,并胜了,那么岳飞是民族英雄。所以成吉思汉是民族英雄!努尔哈赤是民族英雄!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7-7 10:51:39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后金天命元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是由中国满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大王朝之一。清朝的人口数也是历代封建王朝最高,清末时达到四亿以上。清朝开疆拓土,鼎盛时领土达1300多万平方公里。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奖励垦荒、减免捐税的政策,内地和边疆的社会经济都有所发展。至十八世纪中叶,封建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史称“康乾盛世”。于是中央集权专制体制更加严密,国力强大,秩序稳定,清代人口至十八世纪后期,已达到三亿左右。康熙年间,统一了台湾,并与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段边界;乾隆中叶,平定准噶尔、回部,统一了新疆。这不仅一举解决了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之间旷日持久的冲突,而具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发展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和交通,巩固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力和凝聚力。

流年似水 发表于 2012-7-7 11:07:50

既然是学术,就一定会有争议。既然作学术,就一定要会包容。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力。我已经表达了我的观点,而且我不足够的包容,您也可以继续发言。谢谢您对论坛的关注!和为贵,呵呵{:soso_e181:}

东江野民 发表于 2012-9-8 17:06:44

家有4台私服 发表于 2012-7-1 10:0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又一个大卖国贼被抬出來了。长乐怎么了?

哥你没什么事吧,这样的话也说的出来?
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元军在宋朝叛将吕文焕的引导下顺江而下。沿江诸将多吕氏部曲,望风降附。如江州知州钱真孙,安庆知府范文虎纷纷以城投降。一直不敢出征的贾似道迫于形势也不得不率兵出征。他尽管来到芜湖,可是并不愿作战,而是幻想求和。求和不成,只得侥幸一战。在安庆鲁港,与元兵相遇,大将夏贵先至是不战而降,且扬言前锋已败,摇动军心,致全军溃散。元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于同年十二月进逼南宋行都临安(今杭州),朝野震动。德祐二年正月初,当时主持国政的太皇太后谢道清令高应松草降表,诚臣求和。高应松当殿泣辞毅然抗旨。此时南宋朝廷陷入了极度混乱之中。胆小如鼠的文臣武将,惶惶不可终日,风声鹤唳,谈虎色变。贪生怕死的左丞相留梦炎,率先弃官外逃;六部(吏、户、礼、兵、刑、工诸部的总称)官员竞相效仿,接踵远走他乡。掌管军机、边防事务的枢密院官员文及翁、倪普之流,惧怕落下临阵脱逃的骂名,竟去串通监察机关,乞请御史借故上疏弹劫,以求罢官.但又恐朝廷开恩挽留,往往未等奏章批复,就已逃出京师.短短几天之内,就刮起了来势凶猛的“挂冠”之风,闹得赵家王朝顿时“门前冷落鞍马稀”。甚至皇帝召见群臣宜旨吴坚接任左丞相的时候,到场的文官只有六人。除高应松之外,还有三位福州人,他们是正言陈春伯、侍郎翁仲德、大理寺卿郭珙。谢道清又令高应松草拟降表,再次遭到高应松泣辞。宋帝赵显手诏“疾风板荡,始识诚臣。卿经纬全才,险夷一节。当国乱身危之际,主忧臣辱之时,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独效死而勿去。”难道是高应松两次拒拟降表而成了卖国贼?又或是因为不识时务没有效仿那些文臣武将或降或逃而成了卖国贼?
之后那个太皇太后还想着走议和乞降的路,主动提出称侄或侄孙并纳币的屈辱条件,请求元朝罢兵议和。当即遭到伯颜拒绝.南宋赵氏朝廷无力回天只好奉国玺降表降元。伯颜劫恭帝、谢道清等人北去,高应松护驾随侍,沿途受尽百般折磨与屈辱。亡国之痛,使他痛不欲生。四月二十七日,抵元大都后,高应松开始绝食抗议,也不说一句话,整整七天粒米未沾,于五月初五(端午节)壮烈殉国。殉国之时面犹朝南。----这样的人居然是大卖国贼?如此说来弄权误国的贾似道以及那些叛宋降元的文臣武将倒成了忠义之士了。
临安沦陷后,留下传世警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与陆秀夫、张世杰“宋末三杰”在福州拥益王赵昰在福州登极称帝,建立了被人们称为“海上行朝”的福州政权,“以乌合之众迎敌,无异驱群羊斗猛虎。”虽然逃脱不了失败的厄运,陆秀夫负帝投海,张世杰壮烈殉节,文天祥自杀不成慷慨就义。正如文天祥所说“受君之恩,食国之禄,应该以死报国。”
又有谁说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宋末三杰”也是大卖国贼呢?

流年似水 发表于 2012-9-13 22:11:22

东江野民 发表于 2012-9-8 17: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哥你没什么事吧,这样的话也说的出来?
德祐元年(1275年),元朝兵马大举进攻南宋,元军在宋朝叛将吕文 ...

说得好~!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宋朝爱国名臣高应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