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原创] 游三溪村-三溪山石

[复制链接]
查看: 15401|回复: 0
发表于 2016-6-16 22: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本帖最后由 pan3 于 2016-6-23 23:30 编辑





三溪历史文化村址处长乐市江田镇北部,坐落于屏山之麓,背山近海。由三溪、溪山、邦上3个村组成。以渔溪、北溪、南溪3条溪流流过村中而得名。这里距长乐市区18公里,离福州50多公里,104国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鱼乐石



这里自古就是商贸重镇。三溪文化发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该村人才辈出,如星汉灿烂,一共有过74名进士和一百余名举人。宋代潘氏父、子、孙、曾“四代五中丞”,“二难进士”潘循、潘鼎,探花、推官、潭州通判潘枋,朝散大夫、广东运使潘廊如,一代名宦潘炳年,都是留芳青史的的人物。

明兵部侍郎陈省于阁前立有“钟秀毓英”石牌坊,民国间被毁。为继承祖国传统文化、弘扬宋代理学宗师遗风,三溪文化村应群众要求,经省政府文化厅批准,各级政府大力支持,村民热心资助,特别是得到副省长潘心城关心和指导,按古建筑设计以土木结构重建紫阳阁,其面积比旧址扩大三分之一,自2000年3月动工,至2001年10月紫阳阁主体竣工。阁内建有书香轩1座,铺上200米长通道,使屏、柏两山相连;利用通水天渠石砌城垛盖城楼,新增1座古城堡,还刻《百家姓》1套,临溪作一清泉公园,供人游览观赏。

建于宋淳熙初年(1174年)的紫阳阁俗称朱子祠,是朱熹的讲学处。长乐籍进士张一渔与朱熹同朝为官,交情深厚。他请朱熹来家乡开馆授徒传经。

三溪早就有人居住,但风气未开,不知学文,民众都是在岸边捞取小鱼和山上狩猎为生。自唐咸通二年,金部郎中潘肇由南安迁居三溪,方见习文。潘氏以儒学名家,三世登朝,声名赫甚,远近歆羡。在他带动下,乡习改变,乡民致力学文。潘肇之子季翱建东壁精舍,让子孙读书。宋朝,理学家朱熹因爱三溪山水而来游,里人张一渔钦敬其学识,与其结为知交,在山旁建一书舍,称紫阳阁,让朱熹居住讲学。乡中子弟都得到启蒙。据记载,朱熹居住三溪期间,每年都有人中进士,先后连中进士13人。明清时期,不少大户人家建有书斋,重文之风甚盛。至清朝,三溪累计有进士74名,探花1名,其中有四世五中丞,三科十二进士。邦上村的仙峰书舍为潘炳年的读书处,现仍保存完好。民国初期,长乐第三区公立第二国民小学就设在潘氏宗祠。民国三年,由乡绅潘炳年、知事创办南区(三溪)公立道生初等小学校,校内附设道生单级小学校。同年,乡绅陈圣顺、潘茂樵借营田陈氏宗祠创办长乐第三区第七国民学校。民国二十五年,永安堂老板胡文虎、胡文貌兄弟投资在三溪建2座“工字形”仿西式学校,乡里还有潘茂堃、潘恒武各建一座礼堂、幼儿园,成为全县农村办学较先进的地方。



三溪背倚屏山面向东海,山清水秀石奇洞美。长乐十二景“屏障铺霞山积锦,龙潭印月水浮珠”中的“屏障铺霞”就在三溪。


屏嶂铺霞为长乐十二景之一。

三溪之屏山。主峰从南向北居高临下,势如率领群山奔向大海,为主村之屏风,故名。该山海拔500米,面积约1000亩,北面临鼎溪,与柏山对峙,东面一片平原,万亩良田,距山三公里就是大海。唐代以前,山的前面一片汪洋,民居只能沿山建屋,唐末至两宋间,这里人才辈出,高魁蝉朕,故得名魁山,境为魁山境。山旁路边大崖面上勒有楷书“魁山”二字,后因建设水渠被打掉,福建省副省长潘心城在原处补书“魁元”二字,里面有一处山峪,地名叫魁山里,故屏山、贤人山、魁山,三名并传。
三溪风光名胜众多,历代文人荟萃,留下不少摩崖石刻。由于开山打石,现存古代摩崖33处,其中宋代17处,明代13处,清代3处。较为珍贵的有朱熹与苏才翁的题刻。现在屏山和柏山上,还刻有中央领导、省市领导及书法名家来三溪游览时的题刻,有“顽石生花,山注成韵”、“中丞”、“思源、思进、崇德尚学”、“开源节流”等,这些都增添了文化村的文化意蕴。
屏山上有一岩洞,面积约二十米见方,供人栖息与躲雨,洞顶部有田纪云书勒“顽石生花,山注成韵”的题刻,这里前观海,后看山。远眺长乐南北乡之山、水、村庄。向前有岩石成斜坡而下,地名叫后路,三溪潘氏始祖首迁地就在于此。原有报先祠、东壁精舍(二难进士读书处),已废,东壁石刻有“东壁”二字尚存。明嘉靖间抗倭殉节的三溪潘氏二十三世崇简墓就在此山脚。
朝元观摩崖石刻群
  位于溪山村屏山旁。在层岩叠石之中,一幅幅古代石刻分布有致,较为珍贵的有明兵部侍郎陈省、明宰相叶向高、长乐知县卢龙云、彭哲等诗刻。1986年4月29日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叫三台庵,位于三溪村屏山之麓。宋绍圣间由进士张一渔建。观之名称,因朝向为水之源头,取易经“元”字之训,为始为大,有万物始生之义。历年久远,屡损屡葺。观内的天王殿、大悲欢离合宝殿、观音殿、文昌阁等,建筑仍保护完好。明兵部侍郎陈省幼年读书于此,万历甲午上元,陈省题赞朝元观诗:“三溪汇合水云联,乘兴御风访列仙。故土尽容舒览眺,此身兼已属林泉。灵潭俯瞰蛟龙卧,高阁危凭豸石悬。万户弦歌真佛国,更于何处学逃禅。”后又有游朝元观诗:“仙人绛节昔朝天,观号朝元驻列仙。读史诸公分太乙,科名先后故蝉联。”朝元观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观旁新建一座古香古色三层禅房及屏山亭、思祖亭,近来新立1尊高7米、宽5米,由整块大崖石刻成弥勒佛,千年古刹更加壮观,香客、游客络绎不绝。



屏山山腰朝元观旁的欢喜佛历经半年开錾,于2002年9月9日竣工。
植柱庙又叫显应庙,坐落于屏山脚下,始建于宋景祜中,绍兴三年,赐额“显应”。1940年毁于日冠飞机轰炸,时过60年,乡人在旅外乡亲集资重修此庙再现光辉。

















文化名村成立后,特别是在福建省副省长、乡人潘心城关心指导下,将这块废墟山坡加以整治,还将中央文化部交办、国家图书馆旧存本五百罗汉雕像刻在岩石上,成为永久性档案与精美艺术品。
美籍华人谢心坦、林辉、郑建华三位先生献资将一块高9米大岩石刻为释迦牟尼佛像。
企业家潘福安石刻一尊7米高弥勒佛像。

释迦牟尼佛像的背后特大岩石上还刻有五千多字的《道德经》。

佛像前挖一口放生池,使这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天然佛殿。屏山对面还葛优小五百罗汉石崖半浮雕群像。
在屏山之旁,水电站后,有100米长的大岩石结成崖洞,洞内呈现大小、弯曲、高低、光暗等不同状态,洞大的可容几十个人,小则仅可挨过一个人。在洞内侧耳可闻涧水之声,仰首听得枝头鸟语。夏天,不少老人在此乘凉。还有一口池水从石缝涌出,叫源泉,清甜可口。洞内岩石上刻有十几尊罗汉佛像,
朱子祠,位于屏山旁,建于宋淳熙初。朱熹因爱三溪山水秀丽,人才辈出,曾游此地讲学,勒“溪山第一”于石,因年久剥脱,今所存乃陈省补书。
原阁前一方绰楔,诗云:“但来朱子楼此迟,已是溪山第一奇。绰楔存亡何必论,登时谁不景行思。”里人进士张一渔与朱熹为知交,为了方便朱熹讲学,特建紫阳阁。宋淳熙间,乡中子弟多受业于朱熹,受其影响,连续十二年都有人中进士。前人诗云:“万山飞翠映檐阿,过壁烟岚湿薜萝,地俯沧溟分沆瀣,阁低霄汉接星河。紫阳过化留遗迹,髦士披风饮太和,不必更论仙佛事,吾儒名教乐应多。”阁周围有庠生潘世璧“山光潭影”等摩崖石刻。

三溪最珍贵的石刻当数宋代朱熹的三方题刻,分别为“溪山第一”、“源头活水”和“鸢飞鱼跃”。可惜惨遭【系统屏蔽词】浩劫,如今看到的“溪山第一”为明万历年间兵部侍郎陈省补的题字后来所补。




图为朱熹旧时读书处。

洞前照明之石兽油灯。

阁旁岩石有墨竹,相传朱熹居此时练书法,常将余墨泼在竹上,此竹遂成墨色。千百年来,这神奇的墨竹依然挺拔茁壮。

仙字岩摩崖石刻群 
位于江田镇溪北村燕岭,有两块巨岩重叠,称“钓鳌石”。上面一块勒“钓鳌”,楷书,每字80厘米见方。下面一块勒“庆历丁亥秋,飓风起,余涉是山巅,观海波也,才翁题”,篆书20字分4行,字径约40厘米。岩右刻篆书《游惨村山》诗,下刻五律诗二首:宋熙宁间福州知府兼转运使张微(字伯常)题,宋福建转运判官蒋之奇(字颖叔)题。才翁姓苏名舜元,字子美,梓州铜山(属江苏省)人,宋代文学家、书法家,历官尚书度支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时为福建观察使,庆历七年(1047)刻石。题刻结构端整,气势雄浑,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这一组石刻记述当地“飓风掀涨海,淠卤灌低原”的海啸灾情,是研究长乐历史及地理的宝贵资料。1986年4月29日,经县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图缺)





贾庆霖题



手机用户点击下列观看更多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78-1-1.html三溪简介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79-1-1.html三溪山石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80-1-1.html三溪小桥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81-1-1.html三溪石臼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82-1-1.html三溪流水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83-1-1.html三溪姓氏
http://www.changle.com.cn/thread-548284-1-1.html关于本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