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陈氏祖谱(虞舜堂及图片...共200万字)...........

  [复制链接]
查看: 988545|回复: 207
发表于 2005-6-17 22: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长乐陈氏人口已达20万  差不多占全市68万人口1/3








































长乐陈氏乡情  
                 
                  目   录
序……………………………………………………………………1
引……………………………………………………………………4
凡例…………………………………………………………………16

长乐陈氏所分布的乡镇
第一辑    吴航篇
1.1  吴航简介……………………………………………………1
1.2  山水名胜……………………………………………………6
1.3  陈氏派宗支系………………………………………………19
1.4  陈氏名录(一) ………………………………………………21
1.5  陈氏名录(二) ………………………………………………42
第二辑    航城篇
2.1航城镇…………………………………………………………60
2.2里仁……………………………………………………………62
2.3筹岐……………………………………………………………63
2.4马宅顶…………………………………………………………64
2.5洋屿……………………………………………………………64
2.6琴江……………………………………………………………67
2.7后安……………………………………………………………69
2.8五竹芹山………………………………………………………70
2.9石门裎…………………………………………………………71
2.10石龙……………………………………………………………71
2.11岭头……………………………………………………………72
2.12高浮潭…………………………………………………………73
2.13贵山……………………………………………………………73
2.14利洋……………………………………………………………73
2.15上湖……………………………………………………………74
2.16后山……………………………………………………………74
2.17霞洲……………………………………………………………74
第三辑    营前篇
3.1营前镇…………………………………………………………75
3.2洞头……………………………………………………………83
3.3后岐……………………………………………………………84
3.4黄石……………………………………………………………85
3.5岐头……………………………………………………………85
3.6东屿……………………………………………………………87
3.7白石桥…………………………………………………………88
第四辑    首占篇
4.1首占镇…………………………………………………………89
4.2珠湖……………………………………………………………92
4.3岱边……………………………………………………………95
4.4洋尾下…………………………………………………………101
4.5礼元……………………………………………………………104
4.6佑林……………………………………………………………104
4.7山腰……………………………………………………………104
第五辑    玉田篇
5.1玉田镇…………………………………………………………105
5.2坑田……………………………………………………………107
5.3陈店……………………………………………………………108
5.4大溪……………………………………………………………109
5.5上埕……………………………………………………………110
5.6琅岐……………………………………………………………110
5.7宅园……………………………………………………………111
5.8判院里…………………………………………………………111
5.9东渡……………………………………………………………112
5.10上元……………………………………………………………115
5.11阡砷……………………………………………………………116
第六辑    罗联篇
6.1罗联乡…………………………………………………………117
6.2三山……………………………………………………………120
6.3大坪……………………………………………………………120
6.4马台……………………………………………………………121
6.5宝桥……………………………………………………………122
6.6下蔡……………………………………………………………122
6.7下张……………………………………………………………123
6.8上张……………………………………………………………123
6.9蕉岭……………………………………………………………123
6.10洋中……………………………………………………………124
第七辑    鹤上篇
7.1鹤上镇…………………………………………………………126
7.2仙街·新览·岐阳……………………………………………129
7.3云路……………………………………………………………140
7.4 垅下……………………………………………………………142
7.5峰陈……………………………………………………………142
7.6下沟东…………………………………………………………144
7.7沙京……………………………………………………………145
7.8上陈……………………………………………………………147
7.9打银陈…………………………………………………………149
7.10石马……………………………………………………………149
7.11叶厝……………………………………………………………150
7.12运司前…………………………………………………………150
7.13青桥……………………………………………………………150
7.14岱岭……………………………………………………………156
7.15环山……………………………………………………………157
7.16东仓……………………………………………………………158
7.17湖山……………………………………………………………159
7.18塘边裡…………………………………………………………161
7.19程陈……………………………………………………………162
第八辑    古槐篇
8.1古槐镇…………………………………………………………163
8.2高楼……………………………………………………………174
8.3前塘……………………………………………………………177
8.4井门……………………………………………………………177
8.5下村……………………………………………………………180
8.6娘宫裡…………………………………………………………181
8.7陈朱……………………………………………………………182
8.8仙山……………………………………………………………182
8.9湖南……………………………………………………………183
8.10坊里下陈………………………………………………………184
8.11港尾……………………………………………………………185
8.12福利……………………………………………………………185
8.13大新路…………………………………………………………186
8。14汶头陈…………………………………………………………186
8.15上舍……………………………………………………………187
第九辑    江田篇
9.1江田镇简介……………………………………………………191
9.2山水名胜………………………………………………………194
9.3陈氏名人录……………………………………………………197
9.4长林……………………………………………………………212
9.5下沙……………………………………………………………215
9.6石门……………………………………………………………216
9.7南阳……………………………………………………………223
9.8溪湄……………………………………………………………225
9.9下丁……………………………………………………………228
9.10桥里……………………………………………………………228
9.11克明……………………………………………………………229
9.12溪山……………………………………………………………231
9.13官定……………………………………………………………233
9.14巴头……………………………………………………………233
9.15洋头尾…………………………………………………………233
9.16坝头陈…………………………………………………………234
第十辑    松下篇
10.1松下镇…………………………………………………………235
10.2松下……………………………………………………………238
10.3寨下……………………………………………………………239
10.4珠山……………………………………………………………240
10.5牛山顶…………………………………………………………240
10.6前连陈朱………………………………………………………240
10.7长屿……………………………………………………………241
第十一辑    文武砂篇
11.1文武砂镇………………………………………………………242
11.2东海……………………………………………………………244
第十二辑    漳港篇
12.1漳港镇…………………………………………………………246
12.2新街陈…………………………………………………………250
12.3路顶……………………………………………………………251
12.4洋边……………………………………………………………251
12.5关湖边…………………………………………………………254
12.6沟东……………………………………………………………254
12.7半岭……………………………………………………………256
12.8新塘楼…………………………………………………………257
第十三辑    湖南篇
13.1湖南镇…………………………………………………………258
13.2鹏陈……………………………………………………………260
13.3墩陈涸…………………………………………………………261
13.4沙岭……………………………………………………………261
13.5丹同……………………………………………………………263
13.6江田涸…………………………………………………………263
13.7鹤上涸…………………………………………………………263
13.8九陈涸…………………………………………………………264
13.9七小姓…………………………………………………………264
13.10丕宽顶…………………………………………………………264
13.11三角下…………………………………………………………264
13.12乾流蚱…………………………………………………………265
13.13过洋店…………………………………………………………265
第十四辑    金峰篇
14.1金峰镇…………………………………………………………266
14.2三星……………………………………………………………270
14.3后团……………………………………………………………272
14.4蓝田……………………………………………………………274
14.5陈店……………………………………………………………276
14.6陈墩……………………………………………………………278
14.7陈墩头…………………………………………………………279
14.8塘下……………………………………………………………280
14.9上陈……………………………………………………………280
14.10使漆裡…………………………………………………………281
14.1l西畴……………………………………………………………282
14.12文石陈…………………………………………………………282
14.13宏泉裡…………………………………………………………282
14.14表贤……………………………………………………………282
14.15前厦……………………………………………………………283
14.16池墘……………………………………………………………283
14.17官路边…………………………………………………………283
14.18双朱下…………………………………………………………284
14.19欧阳……………………………………………………………284
14.20南陈……………………………………………………………285
14.21井兜……………………………………………………………285
14.22沙塘……………………………………………………………285
14.23宏源……………………………………………………………285
14.24塔前……………………………………………………………286
14.25东宅……………………………………………………………286
14.26大洋陈朱………………………………………………………287
14.27沙尾……………………………………………………………287
14.28沟南……………………………………………………………287
第十五辑    文岭篇
15.1文岭镇…………………………………………………………288
15.2阜山……………………………………………………………290
15.3墩尾……………………………………………………………299
15.4东庄……………………………………………………………299
15.5棋山……………………………………………………………300
15.6前陈……………………………………………………………301
15.7高塍……………………………………………………………301
15.8石井……………………………………………………………301
15.9港嘴……………………………………………………………302
15.10石壁……………………………………………………………302
第十六辑    梅花篇
16.1梅花镇…………………………………………………………303
第十七辑    潭头篇
17.1潭头镇…………………………………………………………310
17.2岭南……………………………………………………………313
17.3泽里……………………………………………………………319
17.4文石……………………………………………………………327
17.5福星……………………………………………………………331
17.6潭头……………………………………………………………332
17.7江塘……………………………………………………………333
17.8石马……………………………………………………………333
17.9大宏……………………………………………………………334
17.10汶上……………………………………………………………334
17.11祠西陈…………………………………………………………334
17.12水磨陈…………………………………………………………336
17.13新塘……………………………………………………………336
17.14寺下……………………………………………………………336
17.15洋旁……………………………………………………………336
17.16上园……………………………………………………………337
17.17鲍陈……………………………………………………………337
第十八辑  猴屿篇
18.1 猴屿乡…………………………………………………………338
18.2 象屿……………………………………………………………339
附表一:长乐市陈氏村人口数一览表………………………………342
附表二:长乐市陈姓状元榜眼探花表………………………………347
附表三:长乐市姚姓进士表…………………………………………348
附录:长乐市陈氏联谊会会址建置献资芳名录……………………349
后记……………………………………………………………………365
《长乐陈氏乡情》编纂机构及人员组成……………………………369


    凡  例

    一、本书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力图客观真实地记述长乐市陈姓乡情风貌,坚持详今略古而又不薄古饰今,既努力挖掘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积淀,又重点反映近现代的发展变化,体现陈姓文明的传承性和时代感。
    二、本书记事,溯上不设限,下迄公元二OOO年。
    三、本书涉及内容,包括长乐简况、长乐陈姓源流、世系、郡望、村居、播迁、沿革、山川、形胜、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科举、人才、乡风、民俗等等。细分到乡(镇)、村(居)、自然村(居民点)等层面。
    四、本书记述史志,原则使用发生时地名,古今不同者另在括号内注明现名。区域名称和宗族支系的标法,冠题上一般省略乡镇、村居和自然村点等内文已标明的文字。如“吴航镇东关村岭岱自然村”,只冠“岭岱(今岭沙)”。本书沿用里隅乡都境等旧称,并加注现名,是为播迁全国和世界各地宗亲和族裔寻根访祖提供原始的依据。
    五、本书人物传略或列名简介,旧志书已录者,原则上予以转录;未录者予补,科班以举人、官宦以县令为下限。清以后的近现代人物,供职于党政军警部,以县、团级为限,劳动模范、先进人物以省、部级为限,专业科教人员以副教授为限,侨胞或外籍长乐宗亲,以侨领为限,还有著名企业家、艺术家、社会贤达名流等,亦据选送分别予以列名。所录人物,今人仅取其最高学位、职称、职务、警衔、军衔、荣誉等作简介。限于篇幅,学历大专到大学,学位学士,职称工程师、经济师、农艺师、小学高级教师,党政科局级供职人员等,本书未及予以收录。
    本书收录或涉及古今人物,称呼上不妄加政治性或其他随意性褒贬饰语,避免含混不清的代词,如“先生”、  “女士”、“同志”、  “主席”、  “该人”、  “X某”等。集中介绍陈姓名人,直书名,不书姓,姓别、族别,男姓及汉族不加注,女姓及少数民族加注。祖籍地记述到村点,村点不详者,记述到乡(镇),乡(镇)不详者暂收录在第一辑吴航篇。
    前辈人物,除引文转录外,皆直书其名,名字后—般不加“公”称。
    六、本书记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沿用历史年号,在括号内加注公元纪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采用公历。表年份书全称,如1999年,不写成“99年”。公元前的,加“前”,如秦(前221—前207);公元后直书,不加“公元”,如“1949'’。若以中华民国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时间断限,可写为“中华民国(前或后)”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前或后)”,不称“建国(前或后)”;若以当地解放为时间断限,可称“1949年X月X日X县解放”,以及“解放(前或后)”。特殊的,亦采用以事件为时间纪年,如“辛亥革命”,  “人民公社化时期”,“文化大革命期间”等。标世纪所属年代,省略常用的“二十世纪”,如九十年代,即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他世纪则不略。
    七、本书引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力求客观简要,突出重点与特色,对发展变化的数据,如产值、利税、人均收入等,一般不予表述。
    八、本书各篇编排,乡镇参照政府机关行文排序以“篇”冠之;村居、自然村点排序不分先后。
    九、本书采用规范的语体记述文,规范的简化文字,第三人称。
    十、本书引用文献资料,加注取篇末注法,取于县志的一般不加注,取于谱牒经稽核的亦不再加注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7-1 12:46:22 修改过][/COLOR][/ALIGN]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8-6 8:15:44 修改过][/COLOR][/ALIGN]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50 收起 理由
pan3 + 50 精品!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鹤上的 ---玉溪陈.....

该书是长乐市陈氏联谊会自己编纂在2005年春节召开会议的时候做为礼品馈赠各地宾客用,没有对外发行,我也是偶尔发现借来一阅而已。.......一本要50元....

[emb12]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08:3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长乐陈氏乡情

                     序          陈峰

   经数载时间的努力,《长乐陈氏乡情》(以下简称《乡情》)终于付梓出版了。这是一件好事,是给予长乐市史情、乡情工作的促进和建树。作为长乐的人民,作为长乐陈氏的族裔,我深感高兴和欣慰。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四届人大会议上与与会的淮安代表座谈时曾深情地说:\"一个爱国的人,没有一个不爱家的,我常想家,想家乡,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开始。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的爱家乡,热爱祖国。\"我们长乐人,没有一个不爱长乐这块土地,没有一个人不爱自己的家。重视国情史情教育,重视国情史情的存史、资治和教化作用,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作为我国宝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个部分——史情国情,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人物传记、宗族制度及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于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社会主义文明建设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国情、乡情资料极为分散,多数深存于闾里民间,长期以来我们对这方面原始材料的发掘、研究工作做得不多,许多资料因而流失了。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许多根在大陆的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思乡念祖之情日趋浓烈,他们亟需用史志乡情族谱家乘来寻找自己的血缘关系。这一点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为了推进对史情乡情的研究利用,发掘这一祖国文化宝藏,长乐市海内外陈氏文化联谊会联络了一大批老同志,策划编辑了这一部《乡情》。我们都认识到,现在做这项工作,是必需而且适时的。   
    陈氏在中国姓氏中是第五大姓,在南方是首姓。天下陈氏推崇虞舜,始自有妫,封于陈,迁于齐,相于汉,发于太邱,帝于五代,显于唐,盛于宋明。长乐陈姓主流,源脉多追溯于河南固始,所谓\"颍水家声,固始世泽\"是也。亦有旁及白山黑水等地者。自春秋战国起,历代都有中原南徙人航者。对此,本书作了简要的介绍。古时北方先进的生产力和中原文化,随着北方人口、人才的北雁南飞,与南国的天时、地缘、人事相融汇,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的重要分支——闽海文化。长乐尤为突出,素著\"海滨邹鲁\"。陈氏不但人丁旺发,而且人才荟萃。千百年来,达者为名公巨卿,处者为鸿儒硕彦,碌碌凡凡林林总总者为庶民百姓,为士卒农工商侨。迄今犹如满天星斗,遍布于全市二乡十六镇数百个自然村点,播迁于全国各地,以及美国、欧洲、日本、印尼、新加坡等数十个国家。这是华夏文化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强大人力资源。我们力图通过《乡情》,尽量把这股力量的源流、迁徙、经济、人文、科举、人才、风俗和现代的发展状况等等,编载在册,介绍给大家。长乐各版本县志已经记下了许多我们先人做出的鼓舞人心的业绩。我们通过《乡情》所能做的,仅仅是旧志旧史的延续和补充。我们仅以此书奉献给生长于斯、发样于斯以及播迁于世界各地的长乐父老兄弟姐妹乡亲们。我们相信我们的乡亲及其子女们在新世纪新时代感召之下,凭藉我们的优势,一定会努力做出比先人更大的成绩和贡献,使得我们在未来的史情乡情史册上可以有更光采更振奋人心的记述。


引   
                     陈  茂  兴

                                         一、

    长乐,简称航,别称吴航,明清隶福州府,今为福建省福州市辖属的县级市。区位东濒台湾海峡,西界闽侯县,南接福清市,与平潭县海天相连,北扼闽江与马尾区、连江县成犄角之势。计陆地面积六百五十八平方公里,海域一千二百三十七平方公里,大小岛屿三十四个,白犬列岛为第一大岛。全市拥有二乡(未统计待统一的东沙乡——白犬列岛)十六镇二百六十六个村,人口二十万户,六十七万二千八百九十三人。民族以汉族为主体,还有满、畲壮、苗等十八个少数民族二千零九十人。

                                     二、

    长乐是中国东南沿海福建早期海洋文化衍发区。江海孕育了丘陵和平原,造就了远古的长乐。那个时候,长乐西部的闽江平原很大部分还淹没在母亲河或其支流里,东部和南部的大片疆域,也还是茫茫沧海边岸的洲屿滩涂。长乐历史就肇始于这方土地。这一方湿润和煦、适于动植物和人群生长繁衍的神奇热土,从一开始就赢得了栖息在这里的原始氏族土著人的钟爱。他们成群结队,择沿江沿海占山为寮,结茨而居。他们以蛇为图腾,断发纹身,以渔猎采集和简单垦殖为生。虽地僻海隅,却渐与商周文化、吴越文化、中原文化等有了联系。三代扬州域,长乐为\"闽隶\"。春秋,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吴灭越,尽得越地,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船\"。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为楚威王所败,楚灭越,尽取吴故地。越散立为无数小国,滨于海上。长乐滨海有越王山,山高耸,周围三十里,是越诸族子弟散居地之一。
    秦始皇统一中国,取百越地而置闽中郡,在位十二年的时间里五次大规模的海上巡游,开创了我国古代造船和航海业的新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则以强大的水师,铲除沿海割据势力,巡海航行七次,不仅巩固了海疆,并因此开辟了最早的海上丝瓷之路。元封元年(前110),取\"虚地迁民\"之策,大规模\"屯兵戍闽\",复立无诸于闽越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运用中央政权和军事力量向南方征徙的行动,时长乐属闽越之地。
    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多次派将土进军福建,其中多半是北方汉族人,后多滞留闽地生根繁衍。永安三年(260),吴以会稽南部都尉属地设建安郡,建衡元年(269)专置典船校尉,集结谪徙罪徒在此造船。凤凰三年(274),吴末帝孙皓遣会稽太守郭诞,后又责侍中张浩镇此造船。建安郡成为造船业中心,造船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长乐属建安郡,闽地诸多郡县志对建安造船之事,或未作记载,或语焉不详,长乐众书备载之,并独称吴航。
    西晋末年,为避\"八王之乱\"和五胡\"永嘉之乱\",中原皇室、贵族、仕宦、地主、文人和大批难民,纷纷率属或举族南渡入闽。《九国志》载:\"永嘉二年(308),中州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林、黄、陈、郑、詹、邱、何、胡也。\"《固始县志》亦载:\"中原仕族林、黄、陈、郑四姓先入闽。\"衣冠南渡使晋安郡(即建安郡,为福州、长乐属郡)人口猛长一倍以上。当时有汉太邱长陈寔(传见《后汉书》)裔孙、晋南海郡守、散骑常侍陈润率属南徒,选择原丰县岱阳(今长乐市首占镇岱边村),披莽垦耕,削木为堂,草创了颍川陈入航的第一个聚居点,并立\"二难\"乡以崇祖德,著《闽中草寓记》而录南渡事略。以后岱阳陈(又称岱峰陈)世系蕃蔓,\"半遍八闽\",发祥于长乐的陈姓子孙。多数都是肇迁祖陈润后裔。
    唐\"安史之乱\"至\"广明之乱\",中原离乱纷生,又有北方人陆陆续续地南迁长乐。乾符、广明年间(874-881),固始县显、勋、黯陈姓三兄弟入闽,他们子孙旺发,分迁福州南营石井巷、上渡、下渡、古灵等地,以后又陆续分迁长乐。
    光启元年(885),王潮、王审知、王审邽等人率光、寿二州数十姓三万五千多将士南征入闽。这是继永嘉南渡之后中原地区向福建的第二次大移民,其中入迁长乐的族姓之多,人数之众,分布乡村之广,都是史上罕见其例的。
    陈姓是此次徙闽的重要族姓之一。
    颍川陈,熹裔守约、守敬兄弟入闽寓居福州上渡。景福二年(893),守敬子怀正从上渡乔迁龙门,怀正子肇字希本卜居青桥;乾宁四年(897),颖阳亦从福州分迁青桥。通谱称取青陈,郡望是青桥。
    天复二年(902),显孙仁盛字仲茂,自福州石井巷迁金峰蓝田,一说为后周显德三年(956)自古灵分迁蓝田。仁盛长子琛、次子(王+勺)分居东陈,季子琰分居上陈,繁衍为今之蓝田陈,郡望是蓝田。
    天佑四年(907),显衍派资始入居招贤里云洞东玉溪,世袭太尉逄子仁静亦肇迁鹤岭下,繁衍为今之玉溪陈,郡望是鹤上。
    无论是此时随王氏入闽迁航者,还是随后参与开闽治闽者,都对开启八闽文化,促进福建文明进步,作出了宝贵的贡献,并因此奠定了自身在长乐繁衍昌盛的基础。
    五代十国,福建先后为闽、殷、南唐、吴越等国所踞,政治区域紊乱,长乐名称屡改屡复,升降归并不断,可是北人南下徙航步伐并未放慢。
    后梁开平二年(908),勋裔图入迁石门。北宋开宝间(968—976),图长子愈贵赠金紫光禄大夫营田侍郎,自是因官立号,称营田陈,后裔有迁邑东邑西者,有迁光俗里瀛前者,繁衍为今之石门——营前陈,郡望是石门、营前。
    后晋天福间(936—944),闽王曦乱政,显孙仁字辈纷纷弃官避迁新居地。如仁广字仲发,从石井巷迁古灵再迁潭头泽里,繁衍为今之泽里陈,郡望是泽里;仁卫字仲经从古灵迁阜山;仁昭字仲穆,迁长邑县南;仁宽字仲廉,迁长邑县西;仁凯字仲统,从石井巷迁金峰沙堤,郡望是陈墩头。稍后的后周显德间,黯孙仲玉,同子咨亦自石井巷迁长邑县东。
    宋代,福建进入封建社会鼎盛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北方入闽人口最多的时期。从北宋\"靖康之乱\"至南宋末,比较集中的徙闽记载,有两次。一次是\"靖康之乱\",宋廷偏安东南一隅,福州一时成为朝廷经济后方,文物荟萃,衣冠名流入闽入航者众。\"靖康之乱,中原涂炭,衣冠人物,萃于东南\"。这段史实,由流寓长乐的理学家朱熹实录笔下。明侍郎王世贞为江田南阳陈作《陈氏族谱序》亦云:\"五季之中原,日寻于干戈,至靖康而委以诿虏。衣冠之士,脱锋刃而窜匿于吴、越、闽、广之间,抱其遗编以诲其子弟,出而当太平之用,故天下之所称贵姓者,渐不在北而在南\"。又说:\"今东南名诗书族,毋如闽,而闽之族,毋如陈\"。
    江田翁泰字乾亨,就是在北宋乾德年间(963—968)自南阳入赘江田洪氏,复本姓后繁衍为江田南阳陈,因其祖夔于乾符间(874—879)避乱入居福唐县新丰里南阳村,故称南阳陈,郡望是江田。  
    开宝间(968—976),勋裔文霸,自古灵转迁首占岱阳。这是岱峰陈肇基祖润之后又一支落籍岱阳的颍川陈。
    天禧中(1017—1021),勋裔褒字子楷,自古灵迁长邑县南。
    庆历元年(1041),仁熙由石井巷迁麟墩,其裔属陆续分迁太常山麓或其近周定居,遂繁衍为太常陈(亦称九常陈、九龙陈)。
    淳熙间(1174—1189),显裔莆阳陈有源随朱熹游学长乐,入居于阜山,与先前已迁阜山的仁卫,共同繁衍为阜山陈,郡望是阜山;勋裔钦之,自古灵转迁漳港路顶,繁衍为路顶古灵陈,郡望是路顶。
    咸淳九年(1273),熹裔崇铭,自上渡分迁金峰三星桥,郡望是三星。
    再一次集中徙闽入航,是赵宋王朝即将覆亡之时。德佑二年(1276),杨淑妃偕弟亮节负益王、广王浮海,自(石+霖)澳历王母礁、磁澳、文石澳,经闽安镇入福州。福州立幼帝,建\"行都\",吸收大批仕族随宋室入闽,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张世杰、陈文龙等领兵勤王,军中亦招募了一批中原族人,再次引发了北方移民徙闽热潮。
    元天历二年(1329),黯裔瀚同子秋自龙湖浦口迁长邑县东。营前长安白石桥陈,亦迁自浦口。
    明洪武元年(1368),元福建平章陈友定死难,家人匿居象屿,繁衍为今之象屿陈,郡望是象屿。
    永乐间(1403—1424),盖乔自涵江迁赤屿山腰。
    明万历至清康熙间,入居县城的陈姓族裔中的宗玉、藩篱、江山、国佐、运司前、打银等房系,联宗县城,取双江汇流、太平长盛之义,称族望为\"双江\",繁衍赓续为双江陈。
    明末清初,八旗族人风云南卷。雍正六年(1728),清廷设三江口旗下水师营,清军遣调五百十三名行营旗兵携眷驻守该营,其中有陈姓朝澜、世宣、锡勇、文瑶、文春、懋官等官兵。这些源自辽东的满族陈姓,我们称之为辽东陈。郡望原在琴江旗人街的辽东陈,后裔多分迁全国各地。
    人民解放战争后期,大批北方人士南下,入长的\"南下干部\"绝大多数已扎根吴航,而且赓续了二代、三代子孙。六十年代以来,也有多批四川等省份的外省姑娘入嫁长乐。长乐被选定为首批沿海开放县以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更是引纳一批又一批的外来人口。此时,\"外来人口源\"已不再囿于中原了。其中既有中原南下的,也有西部东进的,女性入嫁仍然居多,有川军辣妹子,江西老表,安徽、云南、贵州等地的姑娘,还有有组织地从江西、湖南、湖北、上海等省市的人才引进,也有举家入迁落籍的。这些选定长乐安身立业的人口,总数达数万之众,其中包括认同并落籍于长乐的陈姓居民。

                                     三、

    中华姓氏文明始于黄帝时代。黄帝是各民族百家姓的人文共祖。黄帝时北方据有陈丰氏部落。帝喾取陈丰氏女,生放勋(尧)。
    唐尧传位予虞舜,并妻以二女皇娥女英。舜帝以仁治天下,戴德四海,泽被八荒,世称东方圣祖。天下共尊舜帝为陈姓的血缘亲祖、太始祖。
    陈胡公满是陈氏得姓、定姓的始祖。《史记·陈杞世家》载:周武王克殷,乃复求得虞舜后妫满,封之于陈,以奉舜祀。并妻以长女太姬。妫满公于陈立国,都于宛丘,与陈丰氏部落后裔同居一地。从此妫满子孙多以国为姓,姓陈;也有以谥号为姓,姓胡。故妫满公既称胡满公,又称陈胡公,亦称陈胡公满。公是立陈国定陈姓的肇始之人和开山之祖。
    春秋后期,陈国君主厉公之子陈完敬仲因避内廷之乱奔齐,为齐桓公工正(管百工之官),娶姜齐贵族之女为妻,改姓为田。其后裔建立了田齐霸业,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王并田齐,俘齐王田建,建子轸遁居颍川,恢复了陈姓。陈轸是为颍川陈的始祖。    '
    陈姓氏族传至东汉太邱长陈寔,便引领颍川陈进入了昌盛发展的时代。寔公德高望重,六子皆贤,长子元方、四子季方尤为高名,世称\"二难\",二难与父并称\"颍川陈氏三君\"。
    长乐陈氏根深枝茂,源发地多数归溯于颍川光州固始一带。是颍川陈南徙福建的一大宗支。经晋唐颍川陈大分徙,宋明清各宗支的大发祥,以及近现代的大播迁,陈姓郡望已遍及吴航大地,陈姓裔孙涉足国内国外许多地方,所到之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生生不息。在长乐全市多达三百七十多个姓氏中,陈姓是第一大姓。境内陈姓族人计有四万七千七百五十八户,人口一十八万零五百六十二人,分布于二乡十六镇一百六十三村二百九十八个自然村点。陈姓一族与各兄弟族姓团结和睦,携手并进,曾经和正在吴航这块哺育自己的母地上克绍箕裘,筚路蓝缕,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业绩,为华夏文明谱写光荣的篇章,显示着一个泱泱大姓的风采。

                                      四、

    海滨邹鲁长乐,学风文风素盛,科甲称雄。科举时代产生了八百名进士,其中状元十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五名。陈姓进士二百名(含状元四名、榜眼一名、探花一名)。姚陈同宗,长乐姚姓进士十四名,其中状元占三名。
    学士文人多,是滨海文化名邦长乐的一个亮点,历来引人瞩目。清陈衍《闽诗录》写到,唐末五代,中土诗人有流入闽者,诗教乃昌。长乐诗人辈出,南徙诗人肇其端,其后裔为诗为书为文为画者更多更盛。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尝称赞\"闽越有长才,秀民通文书,与上国齿\"。长乐文化南北交融,其水准也是可与媲美的。经历代文化陶冶,和西方科学、民主新思潮浸淫,逮近现代,长乐文化逐渐吸收培育出了崭新的内容,产生了新的代表人物。在抵御外侮,维护民族尊严、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斗争中,在民族民主革命战争中,长乐陈姓精英人物一向战斗在最前线,其英雄气概、崇高气节和忘我牺牲精神,永远彪炳于史乘。各条战线的英模人物,两院院士、民族实业家、军事学家、医疗学家、天文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艺术家等等,俊采星驰,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世业绩,一直鼓舞着长乐人民坚定自信地奋发前行。

                                     五、

    人口徙迁流动,古已有之,本不足为奇。但北国中原人口不远万里,辗转南徙滨海偏狭小县,一拨又一拨,一茬又一茬,时间逾越二千年上下,这不能不说是颇为奇特的现象。在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地缘的、社会的和人文环境等等深刻的原因。
    从地缘关系来看,长乐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闽江金三角地带,正置于长江金三角与珠江金三角之间,极富濒江临海的地缘优势。陵阜、平原牵着闽江水,连着广阔的滩涂和浩瀚的大海。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稻菽瓜果之利,渔盐畜禽之饶,舟楫风帆之便,这一切都足资凭藉。
    从社会环境优势来看,长乐置县以来,中华大地多次出现北乱南安的世局,本土\"罕遭兵燹\",社会人生较为安定,因此有较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可供利用。
    从人文精神特点来看,长乐海阔天空,乡民饱受海天熏陶,志存高远,胸怀宽阔,淳朴热情,只要利于发展的都不会拒纳,更不会排斥,而恰恰是乐于接纳。久而久之,自然造成了百川走海的气势和海纳百川的气度。北雁南飞,辗转迁航,这在长乐发展史上,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是生命遭际的抉择,是命运的徙迁,是走向海洋文化的长途之旅。古老的华夏民族、进步的北方汉族和有作为的少数民族,一次又一次地给本土注入北方血统人口,同时也把生产力和原生地的文化、风土、人情携带到滨海地带来。长乐则以大海般宽阔的胸襟,不倦地吸收、接嫁、蓄纳北方古代文化、中原黄河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儒道释文化,以及多元的外来文化,经参合融和,打造成华夏文化大格局中长乐的滨海文化板块。

                                      六、

    作为海洋文化衍发区的长乐文化板块,既擅容厚纳,又敢于延伸出去拓展新天地。眼光象大海一样远大,开放的长乐人从不主张闭疆自守,更不甘于永远把自己拘束在百里小区之内。中原文化在冲决黄河跨越长江进入闽江流域而融为海洋文化之后,她并没有终止自己继续奔腾的道路。她要走向全国,走向\"海外\"。这是长乐发展史上又一个不争的事实。长乐地狭人多,工部谢在杭在其《五杂俎》中写下一句话:长乐人\"尚什伍游食于外\"。这反映了长乐的真实情况。这种真实情况,既是对长乐人命运的挑战,又是给长乐人发展以机遇,蕴涵了长乐人勇于\"破茧腾飞\"的开拓精神,和敢于\"红杏出墙\"、\"墙内开花墙外香\"、谋境外发展的积极进取精神。\"什伍游食于外\",实际上它不仅孕育而且已经悄悄地预演着当今十多亿中国人所从事的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活动。自古以来,长乐人就有向外谋发展的倾向,唐中和元年(881)光州固始人王彦英随族人王潮投奔王绪起义军入闽,景福二年(893),王彦英驻兵长乐,后因不见容于王潮,便携家远赴高丽,投奔新罗王。彦英与子仁晶以才干得信任,相继掌国政,当了国王。唐末,为避战乱,长乐有一部分人仿效先人\"南渡\"的办法,远赴印尼爪哇岛谋生。南宋,有漳坂谢升卿出走交趾(安南,即今越南),被立为安南王,赐名陈日煚。由其参与创立的大越陈朝传八世十三王,历一百七十五年。后来陈朝虽亡,但安南陈氏却长盛不衰,至今陈姓乃居越南十大姓之首。
    宋末元初,大江南北民众抗元斗争失败,义士、遗臣和难民有的落籍隐居,有的外徙江浙、广东及海外,\"尤以操舟行船居多\",开了长乐海员航海的先河。
    明洪武初叶,琉球被日本占领,福建口岸成为明、清两朝通向琉球的重要口岸。朱元璋令把福州沿江河海口掌握航海技术的三十六个姓氏遣居琉球,传播汉族文化,并有机会量材施用。《明神宗实录》记载:\"赐闽人三十六姓,知书者授大夫,以为贡谢司,司海事者授通事,总为指南之备。\"长乐向琉球国派驻的册封使中,陈店的陈利州擅音律,琉球国王曾遣那霸官毛光弼从陈利州处学琴习曲,\"并请留琴一具\"为赠。
    明永乐宣德间(1405—1433)郑和下西洋统领的庞大舟师七驻长乐,招募了大批长乐人,航海时间长达二十八年,抵达三四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件彪炳人类航海史的大事,不仅是对长乐这块造船航海老基地的历史定位,也是长乐将走向海洋走向世界的深刻启示和必然选择,同时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密切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这一时期,福建人至东南亚各地谋生、经商、垦殖的有数万人,长乐人往往旅居不返。从此,励志图强,闯荡天下,留洋打拼,商海淘金,就成为长乐人的传世品格。长乐成为航海基地、海员之乡、侨乡,成为中华文化丝瓷之路的边海\"驿站\"和中转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成为众多国家华人及其裔属血缘根深的母文化,移居海外的长乐乡亲为此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为镇压反清势力,顺治康熙间,清廷一度在福建沿海实行\"禁海迁界\"政策,康熙元年(1662),明令濒海民众内迁,长乐全县二裡二十二个都,惟二、三、四、五都免迁,其余二裡一十八都无不涉迁,火焚迁地二个月,许多村庄毁于一旦。大批生计无着的沿海居民被迫东渡台湾、南徙东南亚等地。解除海禁后,清朝鼓励移民台湾。长乐人与澎湖、马祖、台湾等地往来愈加频繁,以捕鱼、经商为业外出者数以万计。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主义者从福州、长乐等地招收\"契约华工\"充当\"猪仔\"苦力。有的村,一次背乡离井飘洋过海者竟多达数十人上百人。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又有一批徙迁台湾、香港。所以长乐是台湾同胞的祖籍地。改革开放新时期,愈来愈多的台胞、侨胞回乡省亲、祭祖,经商、办公益事业。本土人口向外播迁步伐加快,范围更广,国内遍及大部分省市区,国外几乎足迹踏遍五大洲,第一旅居国是美国。

                                     七、

    长乐各姓人民性舒而志强,外柔而内坚,适应性和参与性强,既敢于把创业平台搭向海内外,主动登台,抢摊拼搏,也善于把认他乡作故乡,和寓居地或客居国人民友好相处,努力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居留地进步与繁荣,为中华统一振兴和家乡长乐的文明进步,不断打造了自己的形象和价值,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长乐各姓人民走南闯北,四海为家,内心却深凝着根深蒂固,永远割舍不断的\"家园情结\"。多少人在外谋生,一辈子奋强不息,一代又一代的创业守成,有的发达了,富甲一方,可是无论穷达贫富,多数人仍精于生计,勤劳俭朴,不尚华靡。乡音不改,赤子之心不变,\"家\"永远不敢忘!所以老来都要回家寻根问祖,回家与乡亲共襄善举,修建家堂、祠堂、礼堂、学堂、庙堂、纪念堂、娱乐堂等等,有的还携儿孙回来办公司,开工厂,投资兴业,造福乡梓。乐此不疲,接力棒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远播世界,叶落归根,魂系庙堂。这就是长乐人的秉性,长乐人的品质,长乐人的习俗。长乐人爱国爱乡爱家的传统美德和不朽民族精神都凝聚其中。
    新的时代,新的世纪,正赋予滨海长乐更加开放、更加开明、更加开拓、更加开朗的精神风貌。长乐儿女正以自身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底蕴,浓墨重彩描绘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蓝图。一个文明、昌盛、美丽、富饶的新长乐,将由长乐各姓人民的巨手托起在闽江口岸!(共十九辑)

                                       第一辑  吴航篇

                           1.1    吴  航  简  介
    吴航镇设于吴航旧址。现为长乐市辖镇、市人民政府驻地。唐肃宗李亨上元元年(760),长乐县治所由古县移置于六平吴航头。这是吴航为长乐县治署的起始。迄今虽历经朝代更迭,典制嬗变,吴航镇却一直保持着作为县治及全县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的地位。
    唐宋属善政乡德政里。宋元佑三年(1088)改宾贤里,元属西隅,明清仍旧。
    民国时期分区设署,划乡镇,编保甲,辖属变动频仍。民国二十三年(1934)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地。二十八年附城分设龙华、河金两镇,三十一年为太平镇,翌年设吴航镇,镇公所置太平桥。
    1949年8月16日长乐县解放,9月14日即于县城设立城关镇,为人民政府驻地。翌年镇属城关区。1951年更称第一区。1955年8月改属营前区。1956年4月复设城关镇。1958年6月撤区并乡,城关镇撤销后于同年9月划并于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城关镇恢复后仍隶于城关公社。1982年9月城关镇复名吴航镇。
    1994年1月国务院批准长乐撤县设市,至此结束了延续一千二百三十四年的县治历史,镇归市辖,镇名仍以吴航贯之。吴航镇政府驻地在塔山路。
    吴航镇位处长乐西部。东毗鹤上镇,西、南、西北三面领航城镇界,北负六平群山,东北与潭头镇接壤。现辖东关、十洋、西关、胜德、三峰、航兴、航华、东鳌、西滨、景美等十个居民委员会和十洋、西关、东关三个村。区域面积八平方公里,人口二万余户五万多人,陈姓人口占五千零一十五户一万二千八百六十九人。
    吴航自置县署到明初的七百多年间,未筑城池。《前筑城记》曰:\"腹里为邑,不城不隍\"。《扩城记》亦云:\"长乐于闽称外邑,初未营城,守在四境\"。
    最早的城郭,肇创于明弘治三年(1490),规模卑隘,\"广袤仅里许\",人称之为\"珠城\"。后载筑载扩,嘉靖三十二年(1553)巡抚王抒、巡按赵孔昭请城长乐,有司遂发帑金一万二千余缗予以拓建。城墙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周长一千零四十五丈。设水关五,窝铺五十七。门五座:东曰镇海,西曰清江,南曰阳春,北曰拱极,西南加设一门曰平政,是为便民出入。三十七年复造敌台十三座。四十年开凿护城河于城南,西引江潮,东接溪水,使舟航可直抵东门。崇祯十四年(1641)复扩城二百八十多丈,使北接崇岗,新造拱极门楼一座,敌台四座,窝铺二十个,水关一处,开河五百三十丈,引江浦之水环绕南城,内达于学宫之前,潜通泮池,与城隍溪之水相接,合鳌头之水至观音桥,与汾阳溪小有天泉水相接。形成山水环绕,\"城内有水\"、\"城外有池\"、\"大小舟航皆可入城\"的独特局貌。廨署、街衢、巷道、祠堂、寺宇等亦逐步显其规制。至明朝中叶,县城内已显现东西二隅六图①、五第②、十八裡③、十三街④、十四境⑤、二十巷⑥、十八桥⑦的架局和规模。前人尝用\"十三巷底,巷巷旧家声;十六桥头,桥桥新气色\"的联句为长乐纪盛。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郑和下西洋统领的庞大舟师七驻长乐,更使吴航\"人物辏集如市\"、\"贸易如云\",风光呈盛数十年。
    清代,吴航旧城未有新的拓展。民国中,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县长王伯秋主政长乐期间,曾着手改造十洋街(即今之胜利路),开辟了吴航公园(在今长乐高级中学内)和县操场(即灯光球场,现已拆除),规范拓建了县府前至西门街道(即今之解放路),在坑尾巷建了中山堂(即今之电影院)和通塔山的中山路(即今之塔山路),以及西关到营前、县城至渡桥的公路等。作为专员公署所在地的吴航镇,当时在福州十县中是比较先进的县城之一。
    吴航蕞尔小区,可耕地少。务农之民耕耘山河,平原埔坳地无不垦,丘陵山谷尽辟梯田,可谓寸土必争。可是,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囿于封建、半封建制度桎梏和小农经济束缚,多数人虽辛勤劳作,生计仍很艰辛,即使是自耕农或半自耕农稍足自给,亦大都是粗衣蔽体以薯米混饭为食。小商小贩,手工业主,境况同样窘迫。乡人往往什伍游食于外。遇上灾疫饥荒,百姓更是生死不卜,苦不堪言。据县志记载,嘉庆、道光、咸丰间,旱涝不断,瘟疫频仍,饥荒死人不计其数。近代列强入侵,更使苍生陷于狼烟水火。觉醒的人民奋起斗争,民国十年旅榕长乐学生返乡开展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勒\"请用国货\"碑,分立下橹桥、岭口、北山等显要处。民国三十年(1941)4月19日和三十三年(1944)10月5日,日军两度入侵长乐,县城沦陷计达三百六十二天。其间,日寇在三台案、奎桥头、车船道、舍人庙、岭口等要道设岗布哨,恣意烧杀掠夺,奸淫妇女,霸占民居,滥砍林木,连学宫、书院、三清观、毓麟宫、三圣王庙、国公庙、关岳庙等名胜古建筑亦尽遭洗劫。汉奸败类之徒认贼作父,助纣为虐,开烟馆、设赌场、办花会,无恶不作。百姓难以聊生,社会乌烟瘴气。当迎来了人民解放曙光的时候,吴航已是遍体鳞伤,人生凋敝。
    五十年代开始,政府拨款,先后重筑了解放路、胜利路,重修了中山堂,新建了人民礼堂、农业展览馆、县医院等大型建筑。不久以后,自来水厂、机器厂、酒厂、糖厂、电厂、汽车站、中医院、商业、供销、金融网点等等,也陆续建竣。改革开放新时期,城市建设事业以高歌猛进的气势追赶时代的步伐。制订了建设规划。水、电、路、邮电、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环保、卫生等社会事业逐步改善。从1988年起,逐片开发建设了集商贸、居家、办公、教育、文化、卫生、保健、体育、娱乐休闲和生态绿化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城区,同时启动了旧城的改造。撤县设市后,市区区域迅速扩大和乡村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城市文明建设揭开了新的一页。新建了建设路、西洋路、南进城路、吴航路、三峰街、朝阳路等新街新路。全面改建了河下街,使其范围延伸北到吴航头南至油行尾奎桥头。新村和居民生活小区如雨后春笋,拔擢而起。新村和小区间配套建成市场六个⑧,新园林六处⑨,新桥梁十三座⑩。各村、居、街、巷,皆建有礼堂、敬老院和文化娱乐中心。发展第三产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社区商业、文化、体育、休闲服务潜力巨大。日产二十万吨的第二自来水厂、邮电大楼、供电大楼、电信大楼、邮政大楼、供销大厦、物资大厦和各金融、保险大楼、客运汽车新站、市医院住院楼等等,在短短的时间内陆续建成。广播、电视、新闻事业同步发展。建在董奉山上的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基地网盖市区每个角落,并辐射广大城乡。肇办于1956年的《长乐人民报》,改刊于1958年的《长乐日报》,停刊于1964年的《长乐报》,1997年以市报《长乐报》新貌面世。
    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环境状况不断改善。草寮、柴排厝已基本消灭,多数市民入主文明安全小区单元房。吃的是优质米时鲜菜,衣着应时流行,丰富多彩。程控电话、移动电话、电视、冰箱、空调等逐步普及,音响设备、网络电脑以及摩托车、小轿车等,亦开始步入寻常百姓家庭。旅游也渐成风尚。各种生活指数表明,市民生活已达到小康宽裕型水平。
素享\"海滨邹鲁\"之誉的吴航,其发展既倚赖于山海之利,又获益于祟学重教的乡俗民风。所谓\"山川不改闽粤色,弦诵犹存邹鲁风\"。历代士农工商以至于开明贤达的官宦缙绅,多尚教读。唐乾符四年(877)创学宫,立文庙。南宋理学家朱熹流寓长乐,培养一批硕彦名儒。明洪武进士陈洵仁于六平山东溪精舍讲学,授泮生马铎、李骐、陈全等十人,使继登科第,名振京都。清乾隆十三年(1748)邑籍各姓鸠资于省城东门外厚屿乡建吴航书舍。自有唐开科取士,至清代科举废,长乐产生进士逾八百名,其中陈姓进士二百人(含文状元三人,武状元一人,榜眼一人,探花一人)。历朝雁塔题名者,皆勒名显耀于县城通衢显要之所。有为\"联科状元\"马铎、李骐,\"兄弟文宗\"陈瑞、陈省,\"父子解元\"林赐、林侨立的十洋通衢坊,坊联镌刻云:\"七载两抡元,天颜志喜;十洋应重兆,地脉钟灵。\"县衙东有马铎状元坊,衙西有李骐状元坊,为明正德陈良珍、陈文沛、陈毓贤、陈嘉谋等九进士立的九德坊,衙前有陈全榜眼坊,吴航头有备列明代科甲的登瀛坊,尽书邑人科第芳名的马江亭海滨邹鲁坊,以及正学、贤路、世科、聚魁、翰林、尚书等牌坊勒石。只是后来诸坊尽毁。待国运新开,文明日启,吴航地区的教育事业渐次走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轨路。尤其是八十年代以来,科教兴国,县城尤注重发挥县治城市教育中心的优势,拓展规模,调整布局,借助、依托聚集在航的一批名校、重点校,加大改革,加速发展升级,提前三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学前教育也已普及。长乐一中、长乐师范附小、吴航中心小学等校面貌全面更新,新开办的华侨中学、实验小学、吴航中学、实验幼儿园、朝阳中学、洞江小学、鳌峰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以培养本地实用人才为己任的职专学校、师范学校(11)、教师进修学校等大批学校无不以壮观的景象屹立于教坛学林。长一中为省一级重点中学,侨中为省二级重点中学,职专为省级农村重点职业学校,师范附小和实验小学为省重点小学,实幼是市辖八县(市)中唯一的一所省优质实验幼儿园。少年业余体校为各级运动队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体育运动人才。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2:26:07 修改过][/COLOR][/ALIGN]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2:47:15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1.2    山  水  名  胜
    吴航背负崇岗,襟抱平原,气势雄厚,风气完密,附廓之山和绕城之水,大都积淀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虽然山不太高,水不甚深,然天然景观和人文胜迹,却让人流连忘返。
                                       六平山
    形势六折平坦,嵬然连亘于城之北背,为县之主山。又称鹿屏山。高而不峭,清而不孤,故始自三国唐宋,继于元明清,以迄近现代,千多年间,尝览于斯,寓于斯,营构于斯者,多不胜举。山之麓,有奉祀郭令公的汾阳祖殿。明兵部右侍郎陈省于万历五年(1577),拓辟洞天,茸庵种树,其子所立承父志,买山诛茅,种松万,竹千,梅百。父子苦心经营的六平园林,凡小有洞天,初有、如有、小有三庵,作鳞洞、朝阳洞、万松岭和摩崖石刻,曾蔚为大观。山巅狮子岩,上有宋工部尚书陈合开山肇建的天地四方宇,下有太博陈俞继建的乾坤一草亭。明永乐间,宇墟上建以六平书室,后又改称东溪精舍。洪武进士陈洵仁有《东溪精舍》文记曰:\"中有茅亭一区,曰东溪精舍。邑之泮生吴子实、马子铎、林子应、高子淮、周子瑶、李子马、谢子复进、高子沂、林子山乔、从弟全共十人,乃于仲春上浣之吉,因邑侯王君、广文高君具聘币,修礼词,延余讲学其间。\"数年间相继掇巍科,邑之文风为之大振。明末,知县夏允彝选东溪精舍原址建介全寺。寺圯后,清同治元年又在此处建以北涧寺。宋、明留传的摩崖刻石多达五十余处。传为汉神医董奉设以炼丹的\"丹灶\",朱晦翁所书的\"石萝烟月\"、陈合\"第一小有洞天\"、陈省\"初有庵\"和陈所立等的\"三有诗刻\"等等,都颇具研究价值。六平山摩崖石刻群,已于1986年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近年仿照陈省等先人的创意,六平园林已逐步恢复。修筑了一千五百多级登山石径,重建了初有庵、天地四方宇、乾坤一草亭、北涧寺,新辟建了永思亭、松风亭、怀仁桥、聚贤亭、揽胜亭、三清殿和六平胜景牌坊。牌坊在始登山处,有坊联云:\"鹿屏山麓英才必钟灵气,汾阳溪旁桃李正绽芳菲\"。由此溯溪而上,溪声谷响,百鸟和鸣。山巅洞天山斗,江山全览。迤东马埕水库,波光潋滟,闽江口双龟、白犬、五虎风光尽萃眼前。
                                      首石山
    西越六平山西北邑之第一高峰大埔尾,即为首石山。山势高峻兀立,山巅巨岩凌云,形似巨首,故名首石。石泉旁溢,四顾见水,故又名四水石。石上勒有\"跃龙翔风\"、\"浴日涵天\"、\"状元峰\"、\"步云梯\"等题刻。民间谚云:\"首石云封,大雨滂沱\"。又谶云\"首石山鸣出大魁、十洋成市状元来\"。明季三保驻舟十洋成市,马铎李骐相继抡元,皆成事实,传为佳话。\"首石凝云\"为吴航十二景之一。
    首石山南麓有龙台山。旧志记载:龙台山\"以宋绍兴间龙爪树腾去得名也\"。龙台山宋代画家陈容墓,是县级保护文物。龙台山下,有山形如葫芦倒地者,是葫芦山。登是山,广玉兰、榕树、相思树等风景树夹道迎风,坡谷龙眼、番石榴等果树满目葱翠。一百三十八级石阶层层攀升抵北门公园雄伟壮观的牌坊。坊牌有联云:\"园擅古龙台名山附背首石凝云六平叠翠,地犹拱极门故址迎眸三峰挺秀一塔凌霄。\"由此可远登首石、六平诸山,近游龙峰、法雨、马王、舍人、普济诸寺庙,及金斗银溪太史泉、长寿泉、青龙井、壬癸石等古迹。
                                      芝山
    在县衙之东,西接汾溪,毗六平山。俗谓山岩观音像后产紫芝,山以得名。山阳山阴有两潭,一白龙潭,一祥云潭。土人尝于潭侧获卵壳如斗大,传潭或有龙居之。邑进士陈大菠在芝山建有益草堂,标有\"芝山楼十景\"(12)。\"益草堂一带,田皆傍溪,其稻香美胜雕胡故也!\"邑人亦留有《汾溪十二景》(13)诗。山麓汾溪水经城池处有太平桥,为县级保护文物;有观音寺,旧为光禄大夫王想宅,今已圯。
                                   五马山
    在县治正南,五峰并峙,势如奔马,传为邑衙案山,又称三台案。东侧为鳌山,峰首如鳌,又名鳌头山,鳌峰山。上有鸡母壑,石勒\"鳌顶云根\"四字。云根鸟瞰揽胜,可全览六平五马,三峰一塔,溪山拥甲第,屋甍拱双江,托起一座生机勃发的城。近年鳌峰山下建有吴航中学和鳌峰小学;五马山麓建了民生学校和夏威学校,开辟了露天舞场和南山公园。由山脚登山,踏步一百二十四级台阶,即已徜徉于亭台楼阁和满园苍翠中。
                                  塔   山
    该山有诸多冠名。座处古县治之南,故称南山。因山势回环,上列兰茗(14)、香界、石林三峰,又称三峰山。山上有宋古塔及塔坪,故又称塔山或塔坪山。往昔重九日邑人在此登高,故又名登高山。
    塔山面江负城,环绕民居,襟抱平原。高不过数十米,方圆不过百亩地,但突兀域中,气势雄峻。
    南峰石林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陈亨源墓、印心亭和郑和公园南山萃秀门坊。坊中联云:\"古迹溯吴航一塔三峰资胜概,远洋开海运九州万国仰先驱\"。
    中峰香界建有明志亭和长乐设市纪念碑等,纪念碑文褒彰献资单位与个人芳名。
    圣寿宝塔、郑和史迹陈列馆、西山门牌坊均在北峰兰茗峰上。由井银池两折攀登经一百二十八级石阶至环山路,再一百二十八级即达塔坪,门坊中联云:\"首石山鸣乐道连魁甲榜,双江水满犹传七涉重洋\"。
    塔山四麓,古时东辟有射圃(现为吴航中心小学),西联城外七境,南接朱子祠,北有营田陈氏宗祠等。
   \"吴航花作县,南山郁苍苍\"。今日南山(塔山),是长乐各姓人民休闲、健身、游乐的好去处,也是供来航客旅观览、旅游的重要景区。
                                     郑和公园
    在塔山上,原为南山园林,塔山公园。
    南山园林早期开发可溯于唐宋。经宋元祜三年(1088)的拓廓,便初具了规模,辟有胜会堂、九日亭等景观。绍圣三年至政和七年(1096---1117),南山大兴土石,建成了圣寿宝塔。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建有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明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驻舟师太平港,屡登览行香,在山上建天妃宫和三清宝殿,修茸圣寿宝塔和塔寺,铸钟,立《天妃灵应之记》碑,在南山园林建设史上写下浓重的一页。弘治三年(1490),知事潘府改三峰废寺为南山书院,并立主敬、集义二斋,同时开辟的还有劝农亭、光风霁月亭和乡贤祠等。封建时代长乐存在弃婴溺女的陋习,光绪十四年(1888)邑人陈萼芬、陈耕三等鸠资在南山创办保婴局。乾隆间移天妃宫于西关外画眉台临水处,于旧址开设了吴航书院。
    民国二十四年(1935)王伯秋曾辟南山为中正公园,但在景观上未有新的建树。七十年代政府征塔山,砌围墙,建塔山公园。1984年改塔山公园为郑和公园。
                                    郑和史迹陈列馆
    在塔山兰茗峰东麓。是国内纪念航海家郑和的重要馆所之一。1984年11月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纪念时动工兴建,翌年七月竣工开展。馆为双层宫殿式建筑,座西朝东,背负圣寿宝塔,占地三千三百七十八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三百八十七平方米。展品有省级保护文物天妃灵应之记碑(即郑和碑)、郑和塑像、郑和钟、宝船、航海图等复制品及字画、图片等。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五百八十周年而征集的全国书法作品一百九十多幅,篆刻作品五十七枚,已成为馆藏珍品。
                                      圣寿宝塔
    矗立于三峰山最高峰兰茗峰,该塔又称三峰塔。建于北宋绍圣三年(1096),竣于政和七年(1117)。该塔系仿阁楼式,石构。额镌\"圣寿宝塔\"四字,石栏平面八角,塔身八角七层,高二十七点四米。内为拱顶空心室,设曲尺型石阶盘旋而上。塔顶葫芦,转角力士,环饰飞禽、走兽、花卉等浮雕图案,檐角挑斗拱,塔壁浮雕现莲花坐佛。造型生动,风格古朴,雕刻精美,是研究我国古代建设艺术、石雕艺术和塔文化的珍贵实物。1961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保护文物。1981年和1998年,又经两次整修,安装了避雷针,增补了缺损构件,加固了护栏杆。千年宝塔,虽屡遭雷电、风暴、地震和战乱的袭扰,迄今仍不屈地昂首蓝天。
                                       太平港
    原名马江,是长乐境内最重要河流港道之一。明永乐十一年(1413)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奏请改称太平港。从狭义上太平港指上下洞江。发源于现玉田镇大溪赤岩山,经营前洞头三叉港,分两支泄流。一支径向西流至岐头、营前间注入闽江,称上港或上洞江;一支东折经龙门、泮野、县城、里仁、霞洲,从洋屿注入琴江,称下港或下洞江。昔日郑和出使,云帆高张,七涉沧溟,  \"海舟皆泊于此\",可见太平港之阔大。所以从广义上,马江、营前港、琴江等涵盖所及,皆可纳入太平港范围。今日市区西北、西南一以\"洲\"、\"屿\"、\"洋\"命名的村落、田野均为太平港的遗址。
                                       吴航头
    吴航旧址的通称,后里人多称车船道、道头或道头街。陈省《吴航赋》曰:吴航\"江浒之津,则有河南、新渡、连江马头,乃吴航之旧址\"。旧志《吴航头》:\"在县治马江旧恩波亭前\"。后人或指西关画眉台天后宫前,今河下街八角亭、西关桥一带;或云直达县衙东下橹桥一带。
    史载,长乐自春秋起就与造船、航海事结下了不解之缘。
    成书于晋太元十九年(394)的《闽中记》,以及《闽通志》等诸多志书,均确指\"吴王夫差尝略地至此作战船\"。\"吴航头为旧吴王造战船处\"。嗣后又有三国造船之说。凤凰三年(274),吴末帝孙皓遣会稽太守郭诞,后又责侍中张浩造船于建安。时长乐属建安郡,闽他郡志未专载建安作船之事,长乐独称吴航。吴航头之称或由此而来。
    古吴航头港道开阔,其道头设有过江渡、镇渡、马江渡等渡口。马江渡,又称马渡、临江渡。宋元枯二年(1087),临江建有马江亭,又名临江馆。明隆庆三年(1569)重建时,盖设了驻节堂(\"以便客使驻节\")、\"江山一览\"门、\"海滨邹鲁\"坊等\"巍峨峻整\"的建筑。开平中潭州判官、县南人陈转《望江亭》诗云:\"山霭峨峨江岩深,望余亭影落江心。无风万里磨平玉,有月千波漾碎金。\"万里千波,舟航鳞集。\"自邑达省会,达他郡县,悉由此渡乘帆往。凡自省会、外他郡人邑者,亦操艇直抵浒登焉\"。
    民国二十六年,在马江渡渡头建木桥,致古渡头渐淤渐失,渐渐成道成街。但直至五六十年代,这条车船道仍然是长乐至福州等地不可替代的渡头之一。七十年代营前桥闸建成通车后,吴航渡加速淤塞。八十年代渡头两岸修砌了条石护坡,拓建了居民住宅小区、绿化带、沿江路和跨江桥。此时,一泓小港穿城而过,轻巧龙舟到吴航头已难以调头了。
                                       县署
    俗称县衙。长乐县衙在县泊西隅,资圣溪西,连三台以带首石,控鹤岭而襟龙门。
    长乐县治自唐上元时始建县衙厅事。宋皇枯间,厅西建弦歌堂。熙宁五年,建求诲堂。元枯中,建乐古堂。元至元间,仍旧制重建。嗣后屡经毁圯改建,架构规制大同小异。厅事堂外,还立有仪门、戒石亭、鼓楼,配以穿堂、花厅、幕房、吏舍、狱房,周近另设有县丞署、主簿署等设施。宋元丰中,直讲陈烈在署内望云轩题联:\"舜日捧来天自阔,汉龙从去雨成霖\"。清顺治四年(1643)五月,明建国公郑彩率兵克县城,县署毁于兵燹,间权宜修茸。康熙四十八年仍旧制重修,监生陈洪潢助银四百两,建厅事。邑岁贡生陈子钦撰有厅事对云:\"堂古瓦稀,赖巨栋屹然,四面海风吹不动;树深烟渺,幸重门洞若,当头天日照无私。\"乾隆二十二年,知县贺世骏捐修堂廨、仪门、鼓楼,树绰楔于戒石亭旧地,外曰\"海滨邹鲁\",内曰\"百里具瞻\"。   
    帝制推翻之后,民国县衙改称县公署。此时鼓楼与大堂尚存,其余皆圯。民国二年,设审检所,以为审判开庭之所。三年,废审检所,改为办事厅。班房同时改称为拘留所。十六年,设司法公署,县知事改称县长。
    1949年长乐县解放之后,人民政府接管了县衙。旧大堂改建为小礼堂。鼓楼及古榕树被拆除后建了新大门。迄今中国共产党长乐市委员会、长乐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长乐市人民政府等公共机关仍然设在大院内。
                                          市标
    矗立于吴航路与市标路环岛中央。造型独特,  \"C\"为船帆,意寓扬帆启航;  \"L\"为飞机,象征凌空腾飞。组合成\"CL''是长乐(CHANGLE)拼音缩写。整体稳固在花岗石基座上,表达了立足长乐依托两港腾飞远航的主题。写实与象征相结合,把千年古邑与现代化国际空港、海港融为一体,概括地体现长乐特色和优势。建竣于1994年10月撤县建市庆典时。
                                    冰心文学馆·爱心公园
    冰心文学馆座落于市区爱心路、朝阳路叉道口环境优美的爱心公园内。占地十二亩,建筑面积四千五百平方米。是国内收集和珍藏冰心资料,开展冰心研究的中心。设有展览厅、陈列室,相配套的多功能厅、中小型会议厅、餐厅和标准客房。馆前草坪上的汉白玉群雕《永远的爱心》,表现了冰心大海和慈母般的伟大爱心。馆名由赵朴初题写。该馆是福建省重要的文化标志性建筑景观之一。整个建筑错落有致,典雅大方,富有闽中建筑风格,已被定为涉外旅游定点单位。为建馆而同时辟建的由冰心题名的爱心公园,面积六十五亩,园内绿地、碧水、花坛、林木、曲桥、幽径相间相联,与文学馆相映相衬,一派和谐优美的园林风光。
                                            学宫
    长乐学宫与孔庙(又称文庙)连设,在县治前偏东。始建于唐乾符四年(877)。经过多番倾圯重修重建,旧址上衍化出了长乐师范附小。清同治八年(1869),学宫、文庙周界,北接县府街,东临文洽浦,西沿十洋街,南含省牲所(七十年代后为县酒厂北楼,现已拆除)。大成殿踞中央,东有崇圣殿,奎光阁,西有明伦堂,南有泮池,夫子泉,仪门等建制。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颁诏\"停科举,广学校\",县学遂废,旋即在明伦堂创设吴航高等小学校。民国时期,数易校名,后改名吴航中心国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二度沦陷于日伪。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更名城关中心小学,1980年改为长乐师范附属小学,列省重点小学类,现任校长阑帧章。校内古迹保留至今的有泮池,奎光阁和夫子泉。奎光阁为县级保护文物。
    长乐第一中学位于吴航镇东北隅,六平山南麓,汾阳溪西畔。依山而建的校舍,掩映在古木花丛中,景色清幽宜人。前身为基督教会教徒识字班,光绪十六年(1890)创建。光绪三十一年(1905)为陶媛女校。民国二十年(1931)与私立长乐格致男校合并,创立私立培青初级中学。抗战爆发后,1939年迁永泰县清凉乡北斗村,与同仁初中联办\"同培联中\",1941年迁回长乐。1950年县人民政府接管各类学校。1951年县中、培青、建华三校合并,成立长乐初级中学。1952年开办高中。1954年改称长乐中学。1957年改现名。1958年成为全省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1998年秋季实施初高中分离,停办初中部,扩大高中规模。现在校园面积八十余亩,建筑面积二万四千八百七十平方米。富于时代感的校舍建筑,仍保留有陶媛红砖楼,格致楼、解放楼、和平楼、东风楼、跃进楼等,进人八十年代后已陆续拆除。新建的有教学大楼、校友楼、实验大楼、行政办公楼、学生宿舍楼、教师楼等。增拓了田径场、花园绿化区,环境如画,引人入胜。
    校图书馆藏书七万册,实行网络化运作,是省级达标图书馆。实验大楼多媒体教室、电脑室、语音室,理、化、生实验室及仪器、标本均按一级标准配置。  
    百余年来培养了初、高中学生近三万名。1977年恢复高考后向大专院校输送四千五百多名新生。校友英才继起,专家辈出。其中包括闽中游击队副司令员、首任闽侯专署专员陈亨源,女革命豪杰陈瑞馥,革命烈士陈希孟、陈锦娟,植保专家、博导、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福建省主委陈家骅,副省长、教授、茶叶专家陈彬藩等陈姓名人。
    长一中及其前身历任校长中,陈姓校长有陈维汉、陈礼调(代)、陈世平、陈竹(第一副校长,主持校务)、陈让煊等,现任校长陈惠群。
                                         五贤祠
    创于前明。位处九龙山麓。丽东郊,后倚鹿屏,前对鳌峰,左一泓活水,右半亩方塘。旧祀朱熹,故名朱文公祠。正德七年(1512),以朱熹常与邑人黄勉斋、刘存庵、刘在轩、陈自修四人讲学,而配祀四先生,故祠以五贤称之。东有\"源头活水\"亭,西有\"天光云影\"亭,门匾书\"溪山第一\",皆模刻朱子墨迹。陈大菠、陈省父子等名人多有题记诗咏。大蒗诗云:\"吴航城外晦翁祠,虎踞龙蟠景最奇。千嶂烟火青掩映,九溪云影碧涟漪。道从孔孟传心法,学为周程振羽仪。此日登堂拜遗像,泰山乔岳快瞻依。\"另河南奎桥东,康熙年间亦建有朱子祠,乾隆朝移建于河阳。后皆废圯不存。现正在九龙遗址重建新五贤祠和虞舜堂。
                                     天王寺
    在县西葫芦山麓。建于唐大中七年(853)。志载\"初有檀木溯流而上,牧童取之,夜半发光\"。有里人梦其木谓\"我北方毗沙门天王\",遂舍宅为寺。大中十一年,福建观察使杨发在寺旁巨岩上书\"寒岩\"二大字,故寺又名寒岩寺。寺内建有烟萝亭、望江亭、清心亭、乐寿台、松石峰、枕流轩,供奉有唐代青石雕观音像。寺周有渔舟晚唱、深溪远岭、溪涧深泉、登亭远眺等景观。宋、明、清许多名入学士都曾在此留下诗词佳杂。宋宰相李纲隐居于此赏荔枝,撰《荔枝后赋》。留题奇特的力从刀、枝去木、岗除山头的\"荔支冈\"镌刻三字。天工寺、\"寒岩\"、\"荔支冈\"岩刻为县级保护文物。新近重建了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天王殿、乐寿台、烟萝亭等,寺貌一新。
                                         普济寺
    新筑于1998年的佛教禅寺。落座葫芦山,与北门龙峰、舍人、法雨等寺庙紧邻。现已初具规模,呈恢宏肃穆的寺庙建筑群之势。一进弥勒殿,二进大雄宝殿,三进观音阁,已基本建竣。\"葫芦山普济寺\"题额,由原中华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师赐墨。二期工程规划有钟鼓楼、弘法楼等。
    普济寺所处之葫芦山,有火葫芦之称。葫芦倒卧,葫芦口正对吴航头八角亭。昔日吴航道头街多柴排厝,打铁铺炉火冲天,易酿火灾。忽一日天降壬癸石予葫芦山,此石恰能生水制火,便成了西门里的一块镇灾之宝。现在这块神奇的壬癸石,恰好落在普济寺山门前。
天后宫在西关江娥顶画眉台。原宫在塔山之阳,乾隆二十六年(1761),知县贺世骏以水神面山非宜,将宫改作书院,移祀天后神于今所,依山递筑,建宫二座,额为\"天后宫\",墙嵌\"海宴河清\"四字,皆青石雕琢。旁筑僧舍。咸丰间经重修,至今保存较完好,为县级保护文物。
                                   汾阳王庙
    在县治东北水关外。开平间,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王想随从兄审知节度闽都,摄令长乐,奉所祀郭令公而来,宅于芝山之阳,即山北为庙。开平四年(910),刻本庙碑铭于庑,上庙号\"福惠\"。历宋元明清,几经葺治。乾隆五十九年(1794),大雨,汾阳溪涨,庙宇损坏,里人重修后座前楹。道光二年(1822),重建大殿。现前殿已改建为汾阳礼堂,后殿建筑尚存。
                                     梅峰寺
    在东北郊岭口,梅峰古道北侧,额题\"梅峰古迹\"。寺周曾遍植梅花,景色清丽宜人。清代多次重修,今寺尚存。前有善坛亭,为南北乡人往来憩息所。迤东南岭岱村有私立培青初中前身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陶媛女校遗址。岭岱现称岭沙,为东关村属自然村。
梅峰寺西有东华山馆,新建于1986年。仿宫殿式建筑,飞檐翘角,红墙琉璃瓦。正殿供奉齐天大圣,殿联云:\"齐驻华年愿与世人同德寿,天开画境欣看国运永绵长\"。据《闽都记》,东华山馆,宋开宝元年(968)肇建。近年海滨诗社、诗词学会、省市和台湾诗会等常假此开展联咏交流活动。
                                    司马第
    在县治东隅六平门司马娌。由明万历初年陈司马幼溪创建。是县城五大官绅府第之一。
幼溪名省,嘉靖进士,曾任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谏台御史职,官至兵部右侍郎。据传陈省为营建府第,撤迁了周边民房数十家和建于元至正间的祠山庙。司马宅第三十六落同日上梁启(木+扇),门楼临街,西联儒英巷、太平桥、下橹桥,东通梅峰古道。门楼额横\"司马第\"三大字,左右悬板题:\"礼乐常遵东鲁,衣冠实出南阳\"。内藏三十六落,或四(木+扇)三,或六(木+扇)五,参差有序,落落三落透后,进进角门相通。万历十九年(1591)知县彭晰与为陈省立的\"三朝秉宪\"匾高悬正厅,此厅板坪下一左一右各凿金井、银井一口。下马道、游廊、天井、后埕等,通用规格的石板铺就。庭院深深,花草茂盛。整体建筑既雄伟壮观,又古朴典雅。司马第现为县级保护文物。正厅、内厅保存较完整。廊下有一长方形石槽,边刻\"宣和壬寅岁造\"六字,是北宋宣和四年(1122)传留的古物。
                                    观察第
    座落县衙东南,学宫东侧,资圣溪旁。是明万历间广东按察使兵备副使陈复升见庵营建的府第,亦是县城五大官绅府第之一。
    复升字以见,嘉靖进士,积功官至广东按察使副使。所建府第属明式建筑,六椭五三落透后,大门临兴贤街,额横\"观察第\"三大字,两边悬板联曰:\"海天悬一榻,星斗接高楼\"。厅、廊、院、厢房皆谨肃玲珑,典雅宜人。现为县级保护文物。
                               长乐市海内外陈氏文化联谊会
    为世界陈氏文化总会长乐市海内外宗亲联谊中心。其中附设的长乐市陈氏史志编纂委员会为长乐市陈氏史志乡情谱牒编纂工作中心,长乐市陈氏宗祠筹备处为长乐市陈氏宗祠建设筹备工作中心。
    联谊会地处河下街黄金地段,河阳楼十八座,建筑面积八百平方米,造价一百一十万元。1997年由长乐海内外陈氏乡亲、陈姓各乡村、各支系以及广大陈氏热心联谊者捐资襄建。
                                 1.3    陈氏派宗支系
    居航陈姓,据陈省《吴航赋》统列,明代县城街联巨室,有陈氏派宗十二支。东隅有藩蓠、国佐、大厝、梅亭等,西隅有土库、新局、上巷头、宗玉、宿菌、打银、水窟、大园等。此外还有县南诸陈。当时县南方位,含南门江浒的河南铺、河南街和金珠壑、龙门、塘池、闸兜、吴厝、窗边、后山、岱边等村域。
    追溯航城诸陈的肇迁初祖,见诸史籍谱志的,有颍川陈太邱长陈实裔孙陈润。润于西晋永嘉年间率属入闽,择居岱峰岱阳。岱阳陈是颍川陈入闽入航最早的一支。至五代后唐清泰(934-936)中,润裔孙转致仕后构小穸于县南鳌峰。嗣后又有润裔岱南陈入迁邑东虎埕顶;三桂堂系居郎中山,取青陈迁东关、里仁等处。
    宋开宝(968-976)初,金紫光禄大夫文霸,由闽侯古灵入迁岱阳,其支系分迁县城,衍发为江山陈、运司前陈、打银陈等派系。入迁县南的,还有北宋天禧中褒,其五世孙叙,居邑西,属宗玉房。以后又陆续分迁西门、崎后、柿牙、利洋、上巷头、东门岭口等处。
北宋元佑间(1086—1094),有南坡居士图裔毅,自石门迁县东,为大园之鼻祖。嗣后有致一、致常、佐尧、百嘉、百揆、百昌、梦龄、枢、丰、孔铸、孔硕、景俊、景年、景杰、景仁、子愚、绂、千期、子椿等一大批科甲精英(进士居多),纷迁县城,发祥于东西两隅,形成彦硕荟萃的陈姓望族。
    二十四郎,佚名,宋初居邑西,官户曹,为藩蓠陈祖,淳熙进士自强及弟自得以户曹裔孙居西隅。
    南宋绍熙间(1190—1194),理学大家襄八世孙伯震,由侯官入迁长乐,后居东溪上。
    石门始祖图裔孙辰孺,西迁闽县光俗里瀛前江墘铺,成为营陈始祖,有其裔孙著名画家容、弟珩和子梦龄、梦发等人居邑西隅,为新局陈祖。同为营前裔者,亦有落籍大园派的,如嘉靖进士,倡建营前陈氏宗祠于射圃崎的帷举,居东隅。宋淳佑四年(1244)至宝佑元年(1253)连捷进士的维善、维嘉、维道三兄弟,由岱阳入迁邑东,衍演了三桂堂、儒英巷、翰林坊等文林佳话。
    洪武三年(1370)举人陈洽祖,屿头人,入迁岭口。洪武中,又有国佐、国珍、国元三兄弟,自古县入迁邑西,建祠堂于陈家巷。
    古县南阳文海裔陈省,嘉靖间从上舍入迁邑东。
    鹤上玉溪裔复升,万历四年(1576)亲老乞养归后入迁邑东。
    综上观之,长乐陈姓入迁县城者,始于五代后唐,大盛于宋、明,呈与时俱进、人旺气升之象。部分入居县城的陈姓族裔,约于明万历至清康熙间有过不止一次的联宗动议,取上洞、下洞两江汇流于邑西太平港,源远流长,太平长盛之义,称族望为\"双江\",改邑东宋建的三桂堂为双江陈氏宗祠,俗称溪下祠。
    清顺治、康熙间,海氛不靖,迁界禁海,沿海金峰、潭头、梅花、湖南、江田、松下等乡,特别是滨海或近海的泽里、文石、岭南、阜山、厚福、壶井、漳坂、江田、松下等许多乡村百姓,被迫内迁,一部分便定居县城东西两隅。其中有鹤上资始裔利事,约于雍正元年(1723),入迁东门内上司马尾门厅,为玉溪陈邑东始祖;同时入迁的还有利强、利抱、利壮、贞宠、丕杨、恒潮等。嘉庆中人迁者,有茂明等;入迁西隅的,分居于河下、西关、岐后、里仁等处。
    历经数百千年分化徙迁,待全市陈姓各派宗支系、各镇乡村居以空前的规模再次联宗吴航,创立长乐市海内外陈氏文化联谊会,共襄兴建陈氏祠堂虞舜堂,时序已是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之交了。陈姓各宗支,人口进城络绎不绝,与日俱增。落籍于吴航的陈姓裔孙,几乎遍播于所有街巷村居以及新崛起的生活小区内,真可谓百川归海,千派同宗,万脉齐辉。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2:26:55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1.4    陈氏名录(一)
打开吴航陈氏人物谱,各系人才荟萃,俊彦竟呈。或名宦良臣,或名儒循绩,或文苑方技,或忠义节概,或义行隐逸,皆不乏卓著者称于时传于世。今收录如次。
    褒    字子楷。北宋天禧中,自闽县古灵迁县南。
    毅    字子中,溥子。自石门迁居县东。年甫弱冠,即负文名。北宋治平二年乙巳(1065)进士,拜监察御史。愤青苗法之弊,赞监门郑侠上流民图,忤荆公安石,五迁知贺州。元佑间,疏资圣溪,建下橹桥。
    致常  毅从侄。西隅人。性至孝,父殁,结庐墓侧,累征孝廉不起,尝曰:\"弟致一倘为吾皇施德惠,儿百嘉倘为吾皇树干城,吾愿毕矣。\"
    致一  字贯道,致常弟,毅从侄。邑东兴贤坊人。少颖悟,为文平淡和鬯,
官奉议郎,知临安府盐官少尹。登宣和六年甲辰(1124)进士,提举广东茶盐,终朝散大夫。罢官归,撰家乘,创祖祠。
    佐尧  字朝弼,籍三溪,致一从弟。绍兴五年乙卯(1135)进士。朝散郎,建安知县,广州通判。尝应族兄荣先之请撰重修石门寺碑记。
    百嘉  字汝亨,致常子,居县东。性慷慨忠勇,绍兴中,破金师,平凶盗,以军功升吉州太和县西平山都巡检。积劳卒于伍。土人祀之,宝庆二年敕赐忠通庙。子千期,师五峰,世称名儒。
    梦龄  字彭年,致一曾孙。隆兴元年癸未(1163)进士。南外宗教授,青海节度判官。
    百揆  字汝宅,致—子。乾道八年壬辰(1172)进士。新州教授。
    百昌  字汝京,致一子。乾道八年与百揆同榜进士。英德府佥判。
    枢    字周之,佐尧侄。淳熙二年乙未(1175)进士。御史里行。
    孔铸  字子冶,梦龄长子。淳熙二年特奏名。主簿。
    孔颉  字子照,梦龄次子。淳熙四年特奏名。宗学教授。
    丰    字道卿,枢侄。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衢州府判,朝散郎。
    自强  字勉之。二十四郎户曹裔,藩篱陈。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庆元初以曾为权相韩伲胄童蒙师,累擢右正言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右丞相,显贵无比。事朝韩氏,每以恩主尊之,朝野鄙之。伲胄既诛,诏责自强阿附充位,贬雷州,死于贬所。事详《宋史》。传其衣冠归葬北门顶月楼里山,世称\"白衣宰相\"。解放初墓毁:出土寿山石俑数十件。
    自得  字资之,自强弟。西隅人。淳熙五年特奏名。
    谦厚  字叔宾,河南铺人。淳熙十一年特奏名。
    景俊  字有卿,佐尧孙。淳熙十六年己酉(1189)试中刑法进士出身,官奉直大夫,大理寺少卿。
    景年  字道卿,佐尧孙。绍熙四年癸丑(1193)进士。吏部架阁。
    景杰  字甫卿,佐尧孙。庆元间江南漕贡尝创三溪下桥首庙,与二郎龙门高继昌姻亲,为往来方便,建龙门乡口豸桥,又铺龙门渡头石桥路。
    士显  字元昭,自强侄。庆元二年特奏名。
    起光  字振卿,河南铺人。庆元五年己未(1199)进士。
    俞  字维顺,岱阳宋霖族侄,寓闽县。嘉泰二年壬戌(1202)进士。大常博士。以文学德行祀乡贤祠。
    世  嘉泰二年壬戌(1202)进士。官至监丞。
    景仁  字春卿,致一孙。嘉定元年戊辰(1208)进士。江西安抚司参议,朝散大夫。
    复  字明复,县东人。嘉定元年特奏名。
    子愚  字若愚,丰子。嘉定四年辛未(1211)进士。知营道县,清操自励,卒官,囊无一钱,真西山周其归榇。
    子震  字东卿,嘉定七年甲戌(1214)进士。
    子诚  字若虚,嘉定十三年庚辰(1220)进士。官朝议大夫,赐紫金鱼袋。
    绂    名子绂,字若悔,枢孙,子愚侄,真弟,贯汀州。宝庆二年丙戌(1226)进士。调赣州兴国县尉,改泰宁主簿。滞贫十年,泉州守李韶以摄局招,广东转运司黄朴以郡椽辟,皆辞不往。转韶州司广兼司法,以廉平称。摄知仁化县,移摄乐昌,祀周敦颐及程颢、程 颐、朱子于学,士经指授者多所成就。再调提刑司干办公事,荐知惠安县。
    文新  字德益。宝庆二年丙戌(1226)进士。
    子绎  字若圃,县东人。绍定二年己丑(1229)进士。
    子椿  字若彭,号良牧,致一孙。初应童子科。绍定五年壬辰(1232)进士。邵
武通判,英德知府,朝散大夫。
    实    字光仲,文新子。端平二年乙未(1235)进士。
    容    字公储,自号所斋,又著所翁,西隅人。少负奇气,长资才干。端平二年乙未(1235)进士,历官司平阳县知县、临扛军通判,国子监主簿,至朝散大夫。为人耿挺不阿,权相贾似道欲罗置幕下,容酒酣辄卑侮之。出知兴化军。宝佑中,辞官归。工诗,诗文豪壮,尤擅画龙。所绘之龙,孔武雄奇,动感极强。其画龙的绝处、怪处在于每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鸦,泼墨成云,喷水成雾,尽得变化之神妙。间作松竹鹤,偶亦画虎。垂老笔力简易精妙。世称所翁龙、所翁鹤、所翁竹。人得之,珍若拱璧。尝修葺先世江天楼观澜轩于双江畔,为读书之所。景定中,常与假归里居的学士陈合、太博陈俞,徜徉山水,文酒诗会,过从甚密。卒葬县衙后菊花心。墓碑\"所斋\"二字为其自书。为县级保护文物。
    陈容传世作品,清内府旧藏《九龙图卷》、《六龙图卷》、《霖雨图》等。《霖雨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六龙图卷》藏广东省博物馆,署款所翁作的题画龙:\"扶河汉,触华嵩,普厥施,收成功,骑元气,游太空\"。是难得的巨幅传世真迹。《九龙图卷》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县志存有《明太祖题宋陈容九龙图赞》。
    珩    一作桁,字用行,号此山。容弟(一说侄)。官至朝请郎。善画龙,并擅作水墨枯荷、折苇、墨竹、虫鱼、蟹鹊,极有生意,声誉不亚于容。作品见于著录者有《荷叶戏鱼图》、《新竹图》等。
    知章  字华叟,伯震子。淳佑元年辛丑(1241)进士。
    梦麟  《吴航赋》注作梦凤,字以仁,所翁容子,淳佑十年庚戌(1250)进士,文林郎,国子监正,福建都监。
    梦发  字以道,所翁容次子,宝佑元年癸丑(1253)进士,官隆兴府通判,朝散大夫。
    子冲  字若仲,县东人。淳佑十年庚戌(1250)进士。文林郎。
    合    字维善,号中山,东隅人,贯岱边。淳佑四年甲辰(1244)进士。淳佑中,拜翰林学士、国子祭酒、工部尚书、同佥枢密院事,一时敕谕、制册皆出其手,侪辈咸服其能。后坐廖莹中事免官归里。官终宣奉大夫、资政殿学士。合为六平山开山初祖,尝启溪山泉石之胜,营造天地四方宇。与太博陈俞、所翁陈容相投契,常优游陶情于六平山水间,并寓居于邑东隅(今东关街儒英巷)。卒谥文惠,葬于光俗里唐官山(今属营前镇长限村)。其手书\"第一小有洞天\",笔力流畅,字迹至今犹存。为县级保护文物。
    刚翁  字维嘉,合兄。宝佑元年癸丑(1253)进士,官至判院南剑州,朝散大夫。墓在二都龙门三墩山。
    谊    字维道,淳佑四年与兄合同榜进士,上疏养亲,授新班教授。
    维嘉、维善、维道兄弟继美,里人称羡,有司为立翰林坊,所居巷为\"儒英巷\",所聚堂为\"三桂堂\",理宗御赐\"三桂堂\"匾。儒英第有联云:\"金枝玉叶世裔,青灯黄卷名家\"。其父森字简斋,墓在较场金珠壑狮公寺后。碑久无存。道光间,里人掘土得石碣。上书:\"陈洽、陈刚翁、陈谊葬父简斋公妣林安人于此山。千百年后,见此石者烦为修筑\"。咸丰八年,裔孙鸿灏重修。
    间    西隅河南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特奏名。从政郎。
    叙    字诚中,褒五世孙,举端平进士,居邑西。其族裔于万历中建宗玉支
祠于邑西九德坊右,俗称宗玉房。
    俞    字伯俞,号草亭,县东人。宝佑四年丙辰(1256)进士,官太博。景定四年,建乾坤一草亭于六平山,乡人呼其地为太博山。时与陈合、陈容等人诗酒为乐,常优游啸傲于山水之间。
    和    字叔仁,西隅人。世居古县,数传至和,始立世系,景定间录官。为国佐陈初祖。
    国佐  名回翁,元至正中录官,同兄国珍、国元自古县迁居邑西。兄弟孝友,善治家。田连阡陌,富甲一方。明洪武中,建祠堂于西隅陈家巷。永乐中国珍长子文忠,分新厝房;次子文麟,分清泰房。弘治中,国佐裔孙寿,分官贤房;寿弟瑰长子祥居岱岭,分岱岭房,季子礼,分恩波房。至万历中国佐各房联宗双江,祠堂改称国佐支祠,俗称双江陈国佐祠。
洽祖  字伯礼,岭口人,贯屿头。洪武三年开科举人,官长洲知县。
    宏道  字廷用,号艾奄,国佐孙。洪武十八年,以儒士荐汤阴知县。工诗,与同窗举子王锡、儒生陈夔、陈汶辈,均以诗文鸣于时。
    震    字敬修,西隅人。洪武二十年举人。靖江王府教授,改金华府教授。有《题陈中山族谐》诗。
    灌    字士默,东隅人。洪武二十年举人。德庆知州。
    京    字叔亮,西隅河南铺人。洪武二十六年举人。国子助教。
    议    字士宜,东隅翰林坊人。洪武三十一年以明经荐翰林院检讨。
    昌    字叔能,西隅人。土库之祖。由岁贡永乐九年应天经魁第二名。西安教谕。
    灏    原名镐,字季周或作继周,号松坡,县西人。永乐十五年举人。初训导松阳,改封川,尝主修《封川县志》。后以治绩擢交趾道监察御史,疏劾中官奸贪置于法。以佥事督学山西,转陕西按察使,致仕。父汝恭,赠监察御史。新局陈容之后。
    吴    字盂高,西隅人。宣德元年举人。郓城教谕。
    赞    字日襄,东隅人。弘治十七年举人。海阳教谕。
    碹    字孔璧,西隅人。宣德四年举人,官宁府长史,进阶朝列大夫。上巷头之祖。
    敦    字则礼,东隅人。宣德十年举人。定海教渝。
    漩    字叔源,西隅人。正统三年举人,雩都县教谕。
    希孟  字养浩,西隅人。正统三年举人,丹徒县知县。
    德成  字敬夫,西隅人。河南打银之祖。天顺六年举人,官罗田县知县。平居孝友,为政清廉,告养亲归,人称其恬退。
    景淮  字景清,西隅人。正德五年举人。长清教谕。
    良珍  字聘之,东隅人,藩离之祖。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进士,官南京户部主事员外郎。父球,赠户部主事。
    朝庆  字孝卿,号梅亭,东隅人。嘉靖元年举人,官安仁县令。
    梦雷  字有震,号后溪,东隅人,大厝裔。以儒士中嘉靖二十二年举人,永康知县,建水知州,官止琼州府同知,荣府长史。在永康多惠政,有甘棠遗咏。在琼州有抚乱功,海忠介公为之传。
    惟举  宇直夫,号六溪,营前裔,大园派。东隅人。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进士,授浙江钱塘知县。廉介自矢,擢户部江西司主事。倭祸炽,奉敕出督浙江军饷,善理钱谷,供应军需以时。积功累官至江西按察司副使、广东参政。尝修营田陈氏族谱,建营前陈氏宗祠于射圃崎。卒葬上湖吴墩厝。父景才,赠户部郎中。
    梦旭  良珍子。隆庆元年由府学贡。昌化知县。
    安    字勉夫,号一松,西隅上巷头人。嘉靖三十四年领乡荐,为衡阳令。质直刚方,不能阿媚。衡山黄御史按浙还,过其邑,苞苴甚盛,以属吏礼凌视之。安不能平,发其箧,黄白充韧,遂以状闻,即弃官去,御史亦坐是落职。
    鸿渐  字顺羽,号于逵,西隅人,土库陈昌之孙。嘉靖四十三年经魁,官肇庆府知府。醇谨温厚,所至能宜其民。父镇,赠广州府同知。
    复升  字以见,号见庵。嘉靖三十五年丙辰(1556)进士,授广东潮州府推官,调户部云南司主事,转河南司郎中。万历初,擢广州知府。议增筑珠崖土堡防倭,积功官至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巡海南道兵备副使。万历四年以亲老乞养归,时年四十五。尝建玉溪陈宗祠于云洞下,并续修玉溪陈氏族谱。新居府第在文庙东侧资圣溪东,后人称\"观察第\",为县级保护文物。万历三十六年卒于家,享寿七十六。墓葬云路四明山燕窝里。
    思中  复升子。中书舍人。
    省    字孔震,号幼溪,大濩子。博学多才,工诗文。嘉靖间从古槐迁居邑东。嘉靖三十八年己未(1559)连捷成进士,授浙扛金华府推官,善析狱,多所平反。迁山西道监察御史,出巡山海关。隆庆间,擢大理寺少卿,佥都御史。万历元年以才干器识,为大学士张居正所器重,擢监察院右副都御史,出为湖广巡抚。平苗乱,晋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立朝敢言,风裁凛然,切中时弊。万历十一年春,谏台言公为江陵所用,且巡抚其乡,劾罢之。归途道武夷,筑室于云窠。归里,营造六平山小有洞天诸胜,种树结庵,摩崖刻石,称一方之胜。又建南阳陈氏支祠于邑东,续修南阳陈氏族谱。居林下凡三十年,往返于吴航、武夷之间,穷搜山水之奇,足迹所至,多留题咏摩崖。所居府第在邑东,后人称\"司马第\"。著有《幼溪集》四卷、《武夷集》四卷、《得间子》四卷和《老子疏因》。录入县志的有《三清殿祝圣道场记》、《小有天记》、《松下观海记》和《吴航赋》以及《游朝元观》、《秀峰》、《石人峰》、《破潭》、《豸石》、《纱帽山》等诗作。
所立  初名长浚,字以哲,一字敬贻,号如有生,又号黄庭山人,少司马省子。万历丙子举人,历淮安同知,擢永平府,终贵州兵备副使。雅尚经术,集诸生较文艺,终日不倦。肥漆水涨,障城筑砖堤,裁莲芰,以资民利。承乃父志,续营六平山,遂成景观。摩崖多出其手,至今留存数十处。
    长源  陈省仲子。将取闽县大参北塘仲女林氏菜姐,岁丙子,长源夭,菜姐以死自誓。欲奔丧,司马止之。有慰解之者,辄艴然曰:\"五龄缔盟,今几年矣,禽兽之行,吾不为也。\"丁丑,急欲归陈守长源之丧,司马复止之,女抚膺大恸,遂绝粒死。永诀时,犹嘱父母曰:\"儿当归长乐\"。绅衿为诗歌以咏叹之,郑恭介为之序。司马迎其丧与长源合葬。
    守瓒  东隅人。天启元年恩贡。,临淮知县。
    守泰  字而一,西隅人。一门孝友,乐善好施。寿百岁,五代同堂。康熙七年举乡饮介宾,方伯杨迁耀旌曰\"五世德星\",知县陈谐颜曰\"百岁翁\"。弟知希,顺治初,辟授广东曲江令。子善聘,年亦八十六,并举宾筵。
    继嗣  字亨达,一字玉瓒,邑诸生。轻财好义。设家塾,生徒来学辄资膏伙。假亲邻以屋,并周其匮乏,死则为之殡葬。见逋粮者屡受棰楚,即未谋面,亦代输纳。以子天立赠文林郎。同里陈尔枝,捐书田为子姓延师肄业膏伙,又置祭田以备蒸尝。立家规二十则,俾子孙世守之。
    天立  字利震,号英侯,继嗣子,复升元孙。康熙十九年举人。初任大名令,缓征恤刑,民德之,为立生祠。以亲老乞养归,送者数百里。丁忧,服阙,补泾县,政如大名。岁饥,捐廉煮粥,以赈贫乏。大水漂骸以千计,立义冢瘗之。复捐筑河堤,水患以息,旋病卒于官。
    文川  字丕济,东隅人。性耿介而心仁慈。有柯姓者,因案株累,将卖幼子偿讼费,文川为还其债;又有李姓者,被诬命案,穷迫鬻女,文川借首饰质当与之赎回。尝检旧箧,得先人所遗票项十余纸,文川为免争讼之害尽焚之。年八十五,夫妇齐眉。子承建、承灿,均年登古稀。
    承兴  祖丕文。幼失怙,家贫,兄弟承兴、承珠俱生有至性。以母早孀苦节,竭力孝养。承珠待兄弟尤友爱,兄承兴乏嗣,以长子修为兄后,弟承彩早世,抚遗孤如己子。人称其孝友萃于一门。承兴、承珠均以修贵,赠奉政大夫、广西荔浦县知县。承彩以侄修赠奉政大夫。丕文以孙修赠奉政大夫。
    极    字式建,西隅人。乾隆二十一年武举。
    典光  字式焰,西隅人。乾隆二十四年武举。
    捷登  字承科,一字书岩,东隅人。乾隆四十二年举人。历任内乡、延津知县。莅事简,爱民诚,治狱平恕。以挂议赴部引见,卒于寓
    逢奏  字利时,一字捷堂,东隅人。乾隆四十五年武举。同安千总。
    良瑚  字丕端,一字木华,东隅人。乾隆五十一年举人。
    居仁  西隅人。精歧黄术,诊脉能知数年前病源,决数年后生死。多起死回生,活人甚众。乾隆中以医术名于时,人以卢扁称之。
    有涵  字丕泳,一字液波,东隅人。少读书,精楷法,晚尤苍劲。性谦让,与人交,和易有礼,虽三尺童子不狎也。家故饶,好周恤,乾隆六十年,邑大饥,散钱赈乏,全活甚多。道光十三年又饥,首倡平粜,时家已乏谷,转称贷以济焉。曾侣修九都桃枝湖,人食其利。称为长厚君子。子九人,孙曾林立。多习儒业,有声名庠序间。祖大紫,宇茂东,一字望来,父恒智,字于仁,一字葵圃。嘉庆元年,同赠儒林郎,直隶州州同。
    捷銮  字义挺,东隅人。嘉庆三年武举,经魁。子连标,字方能,武生,彭湖游击。
    三阳  字义允,东隅人。嘉庆十八年武举。
    龙章  字承波,东隅人。嘉庆二十一年武举。
    盛世  字康勉,一字西河,西隅人。例贡生。以善贾起家。好施与,尤笃友爱。兄弟贫乏者,赡之;诸侄无力娶妇者,资之。道光初,偕侄逢韶捐赀四百贯,重建祖堂,祀支祖,左右房屋,尽以居族属之贫者。常课子侄曰:\"种德胜积业,宜俭不宜吝。莫贪意外财,莫伤手足义。汝曹勖之。\"卒年六十六。
    良琨  字丕容,号南金,又号啸岩,邑增生。明观察见庵裔。笃学工文,誉重词坛。邑侯贺世骏聘分修县志。孙侯岳荐主河阳书舍讲席。有《冰壶诗集》四卷。子观澜。
    良琨以苦学致病瘵。观澜寝食不自安。父殁,哀毁骨立。侄肇经,幼孤贫不能读,观澜罄所积,为备脯资,俾卒业成诸生,壮为授室。
    鸣霄  字解勉,西隅人。幼失恃,哀毁备至。父方振,治家严,不如指者鞭
挞不少贷。鸣霄先意承志,独得欢心。侍父病,衣不解带者数月。素经商,得赢必归兄,不私一钱。年四十以积劳卒。同治六年建坊,祀于祠。
    尚沫  东隅人。性孝友。幼知礼让,不与诸儿戏,人诘之,笑日:\"恐致口角,辱及父兄耳\"。年十六,父病笃,祈天减算,乞延父命。父卒,裒毁逾常。事母尤谨。与两兄聚一堂,怡怡如也。因颜所居日\"怡怡室\"。年二十六,以苦读撄瘵疾。
    声琚  字琼勉,西隅人。早岁失怙恃,与兄同灶,四十余年无间言。改建宗祠,修筑祖墓,辄独任其劳,尤不惜捐资以倡。经理吴航书院,款目支应无缺。凡育婴、助葬诸善举,皆踊跃襄事焉。
    修    号潜侯,承珠子,西隅人。光绪十五年大挑一等,历官广西荔浦知县、河池州知州,藤县知县,甲午、辛丑两科,广西乡试同考官。民国六年县志协修。
    光斗  字芝生,先世鹤上人,以太高祖西畴让产,迁居邑东隅。曾祖有沣,字丕芑,以曾孙光斗、光曾诰赠朝议大夫、资政大夫。祖敬熙,字缉,以孙光斗、光曾诰赠朝议大夫,资政大夫。父椿寿,字鹤肪,绩学,有乡望,廪贡生,以子光斗、光曾诰赠朝议大夫、资政大夫。光斗生而颖异,年十二,有业灰瓦者,为占骈语云:\"百炼文章,质存太素;万家覆被,道合彼苍。\"识者觇其不凡。事亲孝,岁大比,假馆省垣,闻父病驰归,不解衣带者数月。邑艰医,慨然曰:\"人子不可不知医\"。发《内经》读之,得神解,遂精于医。试期迫,父促人闱,不忍违去,乃佯治考箧,匿外舍,理医药无间。光绪五年以第二人举于乡,主将乐讲席。甲申,法夷犯闽海,将军穆图善督师长门,延参戎幄,优馈膏秣不受,请以客备顾问。麾下望丰采争结纳,少所延接,然有才必密启之。有商舶误犯海禁,军吏捕将骈诛,悉白出之,其人感激致厚馈,麾斥令去。初穆拟专牍荐大用,以无功辞。军务竣,保知县。穆内召,阴为治装,要同行,强其出山。宦鄂四年,不衙参,上渤礼遇异于僚属。日以删文授经为事,有讽之,辄谢曰:\"余以宦游耳。\"性慷慨,居无儋石,尝措巨金为人了官亏,不责偿。有故宦贫不能归柩眷者,佽助之。时张之洞督鄂,患头风,召医立方,疑未服;再召,谢去,谓人曰:\"医虽小道,吾不能枉己徇长官,为进身阶。且济物何必在官?\"遂拂衣归。学不务口耳出处,以道自任。淹贯经传,有创解,尤善言《易》,于《河图》、《洛书》深有心得。讲论能析精微。不欲以文人名,有所构,随即散弃,子侄生徒求零稿不得也。尤不喜以医名,嘘枯起瘠若桴鼓,无成法,世人终不知其祖也。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2:29:05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松年  字承仪.一字鹤卿,东隅人。咸丰五年举入。
    良骥  字尚德,一字天闲,东隅人。咸丰九年举人。
    仁诏  字崇丹,东隅人。邑庠生。性仁厚,好施与。精通医术。光绪五年秋,时疫盛行,投以剂,辄见效。有穷孀子甫六龄,霍乱垂危,诊之并给丹药,病寻愈。著有各种医解,藏于家。
    祁选  字季青,东隅人。光绪五年举人。
    应奇  字周臣,东隅人。光绪五年举人。广西知县。
    迪鼎  字理斋,西隅人。光绪间诸生,精篆隶铁笔,尤善画墨竹,风、晴、雨、露,各极其态。自题墨竹诗云:\"富贵何须羡牡丹,琅轩日日报平安,潇湘秀气知多少,却喜清阴耐岁寒。\"子英,承家学,亦以墨竹篆隶名。自署恩波小痴子,又署晚香后人,居曰松哦山馆。
    孚    字尚柽,号秀臬,邑东隅玉溪陈裔。少孤,事母孝,朝夕依膝下,食必亲馈,寝必亲视,事无巨细必禀命而行。课徒多所成就。吴航主讲郑元模赠以句云:\"秘书尉通经孝老母(尊母命),太邱长化俗聚贤人\"。光绪四年修迁邑东始祖利事派世谱至三十三世。
    保棠  字潜庵,号伯南,光斗子。光绪十九年举人,署河南陕州知州,汝宁府知府,民国五年,经安徽巡按使李兆琛保准,以简任职存记。六年协纂民国长乐县志。八年北上任海军部秘书。工书法,善诗文。尝与刘炳南、蒋逢午、刘仲珊辈创鞠社于汾阳王庙,唱和其中,并为撰社序。有囊山楼诗文集传世。民国二十一年秋,县十三乡民变遭海军陆战队清剿,保棠愤而赋莲柄港长歌哀之。二十二年病逝北平,享寿六十二。子万煦,燕京大学毕业,曾任中国科学院编辑组编译。
    耕三  号灌畲,东隅人。光绪二十四年戊戌(1898)进士。安徽五河知县。
    彪    东隅人,长福营把总。子金凤,武生,长福营把总。
    聘    字茂登,西隅人。陕西路阳营参将。
    金銮  字诸直,一字紫岚,兴化营把总,赏戴蓝翎,汀州营千总,罗源、兴化守备,同安灌口都司,陆路提标游击。父腾蛟字道俊,一字伟斋,道光十五年,赠武德骑尉,咸丰元年,赠昭武都尉。兄金堂,字诸满,道光十五年封武德骑尉。
    庆平  字永述,号怡堂。邑东,玉溪裔。光绪八年以童生考人马江船政前学堂制造班,专习法语及造船专业。毕业后公费留学法国,人巴黎法工部制造书院及巴黎高等桥梁公路工程学院,习制造及河道管理、铁路建筑工程专业。1890年毕业回国,供职船政局工程处。后受聘任芦汉铁路总工程师,主持筹建工程。1906年3月,铁路全线通车,正式命名为京汉铁路。其设计、成本、工期均为中外建筑业专家学者所注目。庆平负才干,学有专长,精通洋务,惜未竟其才。年未五十病故。陈阁学宝琛有联挽之:\"学为世用,而寿限之;老不任事,惟灵相我。\"
    保焯  字谦丞,或署见诚,邑东玉溪裔。游学日本,入早稻田大学攻法政。归国后任福建法政学校教授、省高等检察厅检察长等职。民国初与山长刘炳南、廪贡蒋天开、附贡郑以超诸诗彦组汾溪鞠社诗局;二十七年,与林冠人等组办\"吴航抗社\",现存有《晚香吟集》一册。其时入鞠社者,还有举人戟轩寿臧、庠生翥丹鸣岐、增贡仲翼光辅、缉臣光熙等人。保焯子万瑾,民国间曾任宁洋县、尤溪县县长。
    振椿  字崇梁,号寿庵,邑东人。精医术,性仁厚。邑瘟疫流行,施药乡里,活人甚多。创寿林春药圃,精制九散丹膏甲吴航。
    崇异  名光晋,邑东人。少颖异。承先志善理财,遂家道中兴,置产丕满厝。掌理隆源钱庄。族兄阜生委以重任,后共创东升钱庄、山海渔牙于河下街,为邑中商业之核心。并信贷农工,扶植渔业。为人精明谦和,平易近人。望重乡闾。孙曾林立,多有成就。
    永祥  宇崇瑞,号光祥,邑东人。幼读家塾,及长随父学贸易于祖创河下街彩记海产税牙,旋被任掌盘,后商号易名合和渔牙,主任经理数十载。生平热爱公益事业,孚于人望。民国间河下街真武庙火灾,祸及数十家,崇瑞与地方士绅商谋重建,使庙宇殿堂焕然一新。
调农  字孝丰,号莘野,邑东人。保定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历任国民北伐军营长、参谋处长、高级参谋、福建省公路局局长、省参议员、省抗敌后援会科长、省盐政党办中央制宪国民代表、国民党中央农民代表、长乐县参议会议长等职。
    保俊  原名保浚,字翊舜。邑东人。福建省法政学校毕业,民国六年东渡日本,专攻政治法律,获法律学士学位。回国后任省高等检察厅检察官、寿宁县县长等职。
    宝辉  字孝光,号葆恢。邑东人。九岁丧父,家贫采樵事母。立志从商。十六岁入承文典当铺学艺。学成自创商铺。民国六年始,先后在城厢开设春成估衣店、绸布庄、染坊、金银铺,并与人合伙开设大兴米厂、天宝楼金铺。尔后并发展到福州。与族兄调农合股办瑞成当铺、庆春茶行。又与友人合办友德锯柴厂、木材行等。热心地方公益事业,为建立河金救火会创始人之一。抗战时期为长乐抗战后援会委员,并曾任地方慈善会委员,办理施药、施茶、施棺、渡岁等事宜,修浚西关柿浦河,重建保生庙。
    (学字+反文)耿  字缉臣,字超育,寿臧弟。乌山师范学堂毕业,历任校长、教育局督学、视学,福州警察局秘书等职。子增藩,媳林葆文,均以教育世其家。长孙家骅。
已收辑到的长乐县陈氏古代人名录,部分村籍未明者,暂列本节。
    彝    字宗器,同仁里人,贯莆田。宋淳化三年壬辰(992)进士。官主部,赠承事郎。
    谔    字弱翁,通志作陈锷。元符三年庚辰(1100)进士。官直秘阁。
    景先  政和五年特奏名。
    宗礼  字梦旦。宣和六年甲辰(1124)进士。迪功郎。
    嘉绩  绍兴十二年特奏名。
    思文  字公涣。绍兴十八年戊辰(1148)进士。承议郎,峡州佥判。
    摹    字宏远,思文侄。绍兴二十四年甲戌(1154)进士。省元宣教郎,本路主管帐司文字。
    用元  字景亨,诰孙。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
    纲    字公纪。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
    绚    字实卿,思文侄孙。淳熙五年戊戌(1178)进士。增城知县。
    可行  字允功。淳熙八年辛丑(1181)进士。
    宋烈  字鼎卿。淳熙十四年丁未(1187)进士。朝散郎,寿州判。
    晔    字日华。庆元初,知汀州事。为治精明。以郡帑钱二百贯助学,又以隶官田百亩充诸生廪饩。减户口食盐价。作义冢,掩遗骼无归者。汀俗尚鬼信巫,哗严禁之,俗遂丕变。
    映    晔弟。庆元初,知汀州事。为政一守其兄之法。首蠲积逋,减徭役。盖五营屋千余间,甃清流路百四十余里。尝创桥于南山高滩角,至映方毕工,郡人因以\"棠棣\"匾之。秩满,皆迁广东宪。
    间    绍兴二十四年特奏名。从政郎,激赏军。
    孔硕  受业于朱子,官婺州司户参军。累迁至尚书郎。
    公亮  字钦甫。乾道八年王辰(1172)进士。
    万    字亮公。淳熙二年乙未(1175)进士。
    泾    字正仲,万侄,贯台州,居长乐。绍熙六年庚戌(1190)进士。
    有声  字广宗。嘉定元年戊辰(1208)进士。尉上高时,岁丰讼简,吏民安之。前此,邑士罕知声律,有声选诗赋百余篇,教以体裁。上高词赋,遂甲他邑。
秉硕  嘉定元年戊辰(1208)武进士。
    栗    字庄叔,泾子,后迁居闽县。嘉定十年丁丑(1217)进士。
    珏    字君实。嘉定十年特奏名。
    逢寅  字必发。嘉定十六年癸未(1223)进士。有文名。授浦城簿,孳孳职守,垂代,仍朝夕莅事若始至然。浦城簿厅自南渡后无题名,逢寅始为之。
    自立  绍定二年特奏名。
    春伯  嘉熙二年特奏名。
    德明  字照叟。淳佑元年特奏名。
    子炎  字若师。淳佑元年特奏名。
    立    字礼甫。淳佑七年特奏名。承直郎。
    献    字翼叟。淳佑七年丁未(1247)进士。
    子继  淳佑十年特奏名。
    士行  字君杆。淳佑十年特奏名。承信郎,房陵东尉。
    东二  景定三年壬戌(1262)进士。
    天冀  通志作天骥。咸淳元年乙丑(1265)进士。江州教授。
    春    咸淳三年特奏名。官监察御史,右正言。以端直严重称于时。
    茂英  元至治元年举人。朝散大夫,知军州事。
    天惠  天历三年举人。贤良举漳州提领。
    仲文  字奎甫。元至正末,隐居不仕。嗜学能词章,孝友尤笃,尝与族子洁建义学于蓝桥林壑中,自是乡之子弟知所向焉。后封澧润县知县。子辅,洪武四年,以儒士荐,任澧润知县。
    孟胜  襄阳知县。
    敬    洪武十六年以儒士荐,任南阳知府。
    原九  洪武二十四年以老人荐松江知府。
    惟大  通志作惟待。永乐十二年举人。广州训导。
    时润  成化七年举人,十四年戊戌(1478)成进士。
    宗谟  字父训,养德子。养母,从兄,人称孝友。正德八年举人。会试归,值友人林公黼丧,倾囊赙之。历学正、助教、监丞。疏养归,尤能崇礼教以齐其家族。卒年八十余。
秉雍  字唐甫,天然子。会魁。嘉靖五年丙戌(1526)进士。未授任卒。
    时望  字敷,昌本孙。嘉靖七年举人。新城教谕。
    文英  字琴斋,寄籍大兴。山东兰山、沾县县丞,城武、蒙阴、日照知县。
    元章  字贞甫,寄籍大兴。湖北县丞,荆门知州,贵州镇远、湖北襄阳知府,降补同知。
    经济  字用治,茂观子。嘉靖四十四年举人。嘉善训导。
    国相  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进士。
    材    万历十一年癸未(1583)进士。
    绥    天启七年武举第二人。
    知稀  字从白。顺治初,由选举任广东曲江知县。
    嘉猷  字循庵。顺治三年,以文学荐,授广东电白知县,补授顺德知县。
    骥    字伯遇,嘉猷弟。顺治十年,以人才荐,授广东长宁知县。
    子龙  本性郑,九都人。顺治间。以武功授江西赣州府总兵。
    上龄  江南上元籍。考授州同,内阁纂修,抽选两淮板浦场大使。
    上朋  江南上元籍。署东光县知县,霸州知州,补献县。
    九皋  顺治十四年举人。
    定国  康熙十一年举人。
    雯    康熙十一年举人。
    光泰  乾隆二十一年武举。
    光纬  乾隆三十五年举人。
    兆莲  乾隆三十九年举人。
    日煌  寄籍古田。乾隆四十八年举人。
    逵    乾隆五十一年举人。
    焕光  乾隆五十九年武举。
    治滋  字德泉。嘉庆间进士,奉天府知府兼管科举考试事宜。曾为奉天府堂写一联,曰:\"地重邠歧,礼乐务还醇厚;学宗邹鲁,文章须探本原。\"(转录自《中国名胜楹联大观》)
    振光  嘉庆二十三年武举。
    志魁  寄籍罗源。嘉庆三十年举人,道光三年葵未(1823)进士。任湖北、贵州知州。
    为栋  道光二十年武举。
    升杨  字抑之,寄籍闽县。道光二十三年举人。子莼,字喜人,咸丰十一年拔贡。性磊落,年十二试使院,是学伟其文,延宾坐,问童子聘未?盖时有大绅某,物色婿家,提学将以莼应选,莼却之。既出,亲戚以为怼,莼曰:\"文果可售,必不以拒婚失;不可售,奚用求援以自污?\"识者深许为有见地。学渊博,尤邃于经,其遇谢章铤恒鉴赏之。素善饮,醉辄科头跣足,就所知剧谈。晚年,稍以医自赡,然贫窭者率不取资,人咸以为义。
    莲峰  字青士,省居。道光二十四年举人。
    容    字家善,寄籍闽县。道光二十六年亚魁。
    蒸    字镜航,寄籍闽县。咸丰六年丙辰(1856)进土。翰林院庶吉士,改□部主事。
    监生陈寿颐妻董氏    淑慎端凝,待一家子侄仁而有礼,妯娌间亦极和婉,处婢仆以恕,又好施穷乏。事太舅姑、舅姑兢兢不倦,得其欢心,乡邻称为孝妇。寿颐卒年七十八,氏整顿家规,延师训子若孙,年九十余尚勤率作计。亲见太舅姑、舅姑至曾、元孙凡七叶,子、孙、曾、玄奉晨昏者一百二十余人。咸丰十年,奉旨建贞寿坊。寿一百六岁。
    诠    寄籍侯官。同治四年举人。
    葆    同治十二年举人。
    珙    光绪元年举人。
    薰    光绪二年举人。
    濂    光绪二年举人。
    寿根  改名熙恺。同治九年举人,光绪二年丙子(1876)进士。
    宝球  光绪八年武举。
    贻香  光绪九年癸未(1883)进士。
    家麟  字恭夫。邑诸生。恂恂儒素,言行谨恪。族中科甲,三百年来盛冠一郡。甲申后,痛国运沧丧,常郁郁不自得。丁亥间,沿海义兵遍起,家麟喜,曰:\"此吾致命日也。大事济否,固知有天,安能效儿女逡巡不出,贻终天恨哉。\"结义勇百余,鼓行而进。家业不逾中产,罄所有以佐军。无援而死。
    祖乾  号紫臣,省居。光绪十五年举人。
    汝梅  光绪十五年举人,二十年甲午(1894)进士。
    诚    字诚甫。光绪十一年举人,二十年甲午(1894)进士。江苏砀山县知县。
    鸸    字钟英,省居。光绪十八年举人。
    吉喻  光绪二十三年武举。
    鹿标  光绪二十三年武举。
    耀妫  号莘庐,省居。光绪二十九年经魁。
    祖烈  字继城,省居。光绪二十九年举人。东洋法政毕业生,民国二年选举众议院议员。
    扩    字有弦,一字仲三。邑诸生。精医学。中岁得异人术,诊脉连三晨,即能决生死于三年中,有友董天焕病膈,日诊视知不可医,虽夜深路远,犹潜伺于其门,如是者三阅月,而焕家未之知也,其敦于友谊如此。
    书馨  字尚青,一字雨苍。监生。性耿介,绝奔竞。居家有礼法。事父母,虽壮如孺慕,处昆弟间,怡怡如也。生平笃学,一应乡举未售,遂不复践场屋。督课子侄,济济克有成。闽县李熙,贫将废学,书馨不受修脯而课之读,后成进士。尝拾遗金,守还其人。乡里争讼不可解,每得其一言而定。卒后,子孙犹遵守遗训。
                                 1.5    陈氏名录(二)
    吴航地区近现代名人,包括自辛亥革命以来的英烈,解放后省部级以上的各类英模、先进生产者(工作者)、副教授以上专业人才、党政军警团处级以上的于部。部分村居籍未明者,亦名列本节。
    锦娟  女,西关人。民国二十九年就读于福安师范,曾因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拘禁关押。民国三十五年加人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革命活动,为中共城工部地下党员,1948年1月,不幸被当作内奸而被错杀于闽侯县尚干,牺牲时年仅二十八岁。解放后追认为烈士,立碑于文林山烈士墓。
    清关  东关人。解放军八十五师二五五团二营四连战士,1951
年牺牲。
    其昌  华东新人农场文书。1953年7月牺牲。
    瑞馥  女,又名程恒。1936年毕业于福建协和大学。后到南京宋庆龄青年会工作;1937年8月到重庆女青年会任乡村部干事,投身抗日救亡,认识了八路军驻渝办事处的邓颖超,1939年由邓介绍奔赴延安。在延安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43年派到中国医大学习。此后,分别在华南纵队、晋察冀纵队、热河纵队担任卫生队长、处长,救死扶伤,屡立军功,被誉为白求恩式好军医。北平解放之初,着男装随纠察总队首批入城,开展反特、维持治安工作。《北京青年》曾专文报道其传奇的一生。1996年去世,享寿九十。
    贤铿  毕业于福建高等工业学校。后到南京测量局任职。精于数算测量,晓通英、德、俄语。1950年初应邀到中央军委直属解放军测绘学院航测系任副教授,编写《航空测量学》,翻译前苏联《航空摄影测量》,校评《像片导线测量》等专著。立三等功一次。积劳成疾,于1959年病故,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宝水  长乐县公安中队小队长。1956年全国人民警察治安保卫功臣模范。
    普棋  长乐县水利局技术员。1956年福建省文卫社会主义积极分子。
福海  长乐县粮食局职工,1956年福建省先进生产者。
    兆兴  1963年福建省先进生产者。
    春秀  福建省水文总站福安专区水文站干部,1964年福建省先进生产者。
    金水  长乐县机器厂主任。1982年福建省劳动模范。
    宝枝  长乐县糖纸厂厂长。1983年中华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会积极分子。
    兰花  长乐一中教师,1983年全国\"三八\"红旗手。
    北美  贯龙岩。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83年福建省学校音乐周先进指导教师。
    孔景  贯福清。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1985年福建省先进教育工作者。
    昭银  长乐师范附小副校长,1989年全国优秀教师;长乐市有突出贡献专业拔尖人才。
    家仕  长乐师范附小教师,国家一级兰球裁判,全国优秀体育教师。
    瑞洛  邑东人。福建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福州四中副校长,特级教师,1991年全国优秀教师,福州市优秀校长,福建省语文学会常务理事。兼任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中学生作文通讯》执行编委。出版有《浅近文言文百篇注译》、《初中语文教学手册》等书。
    瑞志  字敬瑜。邑东人。毕业于华东政法学校。福建省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调研员,省检察史志办公室编辑;中国检察学会、福建法学会、福建检察学会、福建省地方志学会会员。论文及学术成果多次获省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奖。
    鸿年  万(王+基)子。创\"年年酒家\"于福州。荣获全国\"怀燕杯\"食品雕刻大赛优秀奖和国际南斯拉夫烹饪赛金奖。
    文钢  宁德地区劳动局职改办主任,1989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
    梁冠  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原长乐职业中专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90年获福建省\"庄重文优秀校长奖\"。
    公宝  贯峰陈,居十洋。福建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长乐市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福建省优秀教师。
    顺章  贯金峰欧阳,居十洋。长乐师范附小校长,福建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福建省妇女儿童消防教育百佳个人。
    宏美  女。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实验幼儿园副园长。1992年福建省先进教师。
    秋萍  女。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实验幼儿园副园长。1994年福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
    爱琴  女。长乐师范附小副校长。福建省优秀教师。
    松鸿  长乐师范附小教师,福建省优秀美术教师。
    绍竹  贯鹤上,居十洋。福州市师范学校毕业。原吴航中心小学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1998年获全国\"热爱我们共有家园\"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教师辅导特别奖。
    丽娟  女。贯鹤上。长乐第一中学教师,2000年全国优秀教师。
俊武  祖籍长乐,生于北京。石油化工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工系。现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洛阳石化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高级工程师。1950年入抚顺石油三厂任技术员。六十年代,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套年产60万吨的流化催化裂化炼油装置,实现了复杂的四器联合工艺。七十年代,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套同轴式催化裂化装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85年后,在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任高级工程师,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套石油高效再生装置获得成功。三十年来,为奠定和持续发展中国炼油工业的重点技术——流化催化裂化装置的工程设计,作了开创性和开发性的工作。由他主编和撰写的《流化催化裂化工艺与工程》这部百万言巨著,是这个领域里学术水平较高的著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990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1992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土)。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2:49:03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陈氏乡情》-------长乐陈氏祖谱

绍疆  西安交大高电压技术专业结业,专业从事避雷器产品设计与研发。其《避雷器脱离器》、《放电间隙》两项获国家专利。
    伯贤  字民生。东北林业大学系主任、教授,福建林学院教授,系主任,北京林业大学博导,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贤榕  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物理学会副会长。
    克坡  哈尔滨工学院毕业。高级经济师。衡阳轧钢厂厂长,无缝钢管厂副总工程师。
    克仁  厦门集美航海学校航海系毕业。云南省公路局监理咨询公司高级工程师。
    小玲  女,福州大学工学系毕业。瑞典电气集团公司福州代办处经理,高级工程师。
    锦树  南京工学院毕业。福建省林业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镌    同济大学建工系毕业。博士。
    昭良  南京大学建筑系毕业。解放前任南京警官,解放后任辽宁省抚顺市第一建筑公司高级工程师。
    昭弼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福州第五中学高级教师。
    昭锐  福州师范艺术系毕业。画家,书法家,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启旭  福州大学水电建筑专业毕业。福建省水电局水江电站副总工程师。
    景鹉  上海锅炉厂高级工程师。
    绍秋  福建省船政学校毕业。冰江航运总公司船长,高级工程师。
    锋    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1996年获美国佛罗里达州州立大学海洋学理学硕士学位。
    峰    1992年获理学博士学位。
    泽曦  南京河海大学毕业。曾任水电科学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晓东  上海良工阀门厂高级工程师。
    和栋  武汉测绘学院测绘系毕业。福建省计委高级工程师,助理研究员。
    元桂  高级农艺师。
    和康  唐山铁道学院毕业。福州铁道设计所总工程师。
    万坚  北京农学院毕业。福建省电力测验所高级工程师。
    伊生  武汉钢铁公司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仲贤  福建机器厂高级工程师。
    克宴  女。福建省食品产品质量监督站高级工程师。
    晓光  上海良工阀门厂副总工程师。
    义桓  华能福州电厂高级工程师。
    晓东  女。福州大学无线电系毕业,硕士。
    夏冠  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主任,高级工程师。
    勤奇  华北电管局教育处高级工程师。
    勤树  长沙矿山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兰生  航空工业勘察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捷属  南京大学天文系毕业。高级工程师。
    天麟  台湾某大学毕业,硕士。
    文芳  女。中国科学出版社副编审。
    德洛  字训潜,号淮西。主撰《晋颍川陈氏始入闽迁长乐谱牒拾遗》。
    敬贵  又名世才,福建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高级工程师。
    敬修  又名世钦,号成铭,厦门大学法政系毕业。福建省计委经济科科长,高级工程师。
    健    女,广州市造纸厂高级工程师。
    樵    江苏省农科院副研究员。
    天钟  北京第一轻工业局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荣    南京工学院毕业,福建省轻工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泽健  南京水利学院毕业。高级工程师。
    恒嘉  辽宁工学院函授毕业。沈阳松棱飞机制造公司高级工程师。
    启好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福州市环保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柽生  女,福建省环境保护科研所高级工程师。
    昭桐  毕业于北平中国学院法科,留学日本,厦大历史系教授。
    蜕    女,昭桐长女。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哈尔滨煤矿设计院处长,高级工程师。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虹    女,昭桐次女。青岛医学院毕业。漳州医院主任医师。
    虬    昭桐长子。山东工业大学毕业。山东潍坊柴油机厂副厂长。
    家骅  浙江大学农业植保系毕业。福建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优秀专家。曾为美国加州大学国立研究院合作研究员。现为九三学社中央常委、福建省主委,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
    辉德  福州电机学校铸造系毕业。福建省拖拉机厂高级工程师。
    时儆  笔名逸文,应乐子。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会计系毕业。工商管理硕士,高级审计师、资产评估师。福建省工程咨询总公司评审部副主任。
    礼钦  贯峰陈。长乐市水电局高级工程师。
    爱珍  女。中国石化集团南化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天钟  北京第一轻工业局设计所高级工程师。
    志才  北京变压器厂高级工程师。
    瑞玉  女,复旦大学物理系毕业。曾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恒通科技公司光学元件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
    乔年  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深圳市环境保护局总工程师。
    春    上海纺织工学院毕业。厦门大学硕士生。
    公宁  贯峰陈,居北京。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北师大数学系教授,北师大数学所常务副所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公宙  贯峰陈,居厦门。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中国武警水电部队二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高级工程师,驻厦门办事处大校总工程师。
    铭年   福建农学院教授,博士。
    森年   厦门大学毕业。华侨大学物理系教授。
    桑年   北京大学毕业。华侨大学教授。
    圣松   南京航空学院教授。
    贤镕   厦门大学物理系教授。
    其淦   福州大学毕业,闽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研究员。
    其镇   福建师范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
    方洮   上海外语学院毕业。南京林学院教授。
    景雕   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毕业。江西大学教授。
    传淡   厦门大学副教授。
    冲     福建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
    信銮   厦门大学物理系无线电专业毕业。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英挺   福建省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
    尚康   中共沙县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耐生   福州大学化学系教授。
    春官   福建农学院高级农艺师。
    世明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享     东北工学院有色冶金系毕业。乌鲁木齐市贡金工业学校高级讲师
    淑玉   女。华南农学院教授。
    怡成   台湾工业技术学院教授。
    和忠   长乐师范高级讲师。
    惠群   北京矿业学院机电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应乐   贯洋屿。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勤平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德江   福建农学院植保土化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友棋   福清师专数学系毕业。朝阳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昌平   福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雪琴   女。贯洋屿。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协生   南平师范学院化学系毕业。原泮野中心小学校长,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灯铨   福建省立医院教授。
    美俊   福建省立医院教授。
    启胜   福州医科大学口腔系毕业,北京医学院口腔研究生,泉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锦芳   女。福建医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招
    伯淳   宁德市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仁彬   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
    应望   女。牡丹江市医院主任医师。
    伯熏   哈尔滨医科大学,主任医师。  
    国鸿   福建省肺结核医院主任医师。
    诗豪   原长乐市医院副院长,外科主任医师。
    进利   长乐市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医师。
    家正   长乐市医院副院长,内科副主任医师。
    绍根   长乐市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礼利   长乐市医院医技科主任医师。
    银灼   长乐市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兆喜   长乐市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俊杰   贯营前。长乐市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道存   长乐市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
    美珍   女。长乐市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德华   女。长乐市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予     女。长乐市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云钿   长乐市陈修园医院副主任医师。
    建明   贯福清,居长乐。长乐市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
    秉端   女。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长乐市卫生防疫站副主任技师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3:53:50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陈氏乡情》-------长乐陈氏祖谱

国任   贯路顶。长乐市文化馆馆员,福建省摄影优秀创作者。七十年代起陆续有摄影作品人选省级影展。1980年,《石蜂青松》首发于《中国摄影》。翌年该作品人选中国第一届国际影展,并被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1983年,其作品《丰收忙》获广东、广西、福建三省区影展一等奖和第二届全国农垦影展二等奖,这是长乐县在国家级影展中获奖的第一幅作品。至1985年,还有《喜悦》、《纯真》、《分享》、《渔汛》等四幅作品人选国家级摄影展,其中《渔汛》获第二届全国农垦影展三等奖。《大潮》、《黄山素描》、《春野诗情》、《春的诗行》、《水乡新村》、《基石》、《牧场一曲》、《石板寨》、《春州音符》、《渔汛时节》、《母与子》、《彩云大海》、《青草·甘乳》、《纺织彩色的大海》、《海阔滩平》、《拉网小调》、《不尽渔歌天上来》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陆续人选国内外摄影展并获奖。1988—1991年,连续四届获福建省十佳优秀摄影创作者称号。
    忠森   微雕艺人,中国寿山石微雕和微型碑刻创始人。福建省寿山石微雕艺术研究会会长、美国国际生活之道基金会教务长和客座教授。作品真、草、隶、篆兼擅,甲骨、钟鼎文俱全。微雕作品《周总理诗碑》、《白居易琵琶行》和发雕观世音菩萨分别收藏于周总理纪念馆、日本东京博物馆和美国洛杉机博物馆。
    春轩   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工武生,有\"南方盖叫天\"之誉。
    可清   著名闽剧丑角表演艺术家。
    乃春   著名闽剧表演艺术家,全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淑惠   女,闽剧演员。获1976年福建省戏剧会演优秀青年演员、1979年福建省青年优秀演员称号和1984年福建省第十六届戏剧会演优秀奖。
    宝美   女,闽剧演员。获1987福建省第十七届戏剧展演演员奖。
    红     女,闽剧演员。获1981年福建省戏剧唱腔汇演三等奖、福建省第四届民间剧团展演演员奖。
    雄     民乐合奏《扬帆出征》获1991年福建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创作三等奖及演出二等奖;《田园欢歌》获1992年福建省文艺调演创作三等奖及演出二等奖。
    在文   国家科委条件财务局局长。
    树清   任长乐县第六届人民政府(革委会)副主任、主任
    元春   福建省政府机关BR务中心副主任,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良金   任长乐县第六届人民政府(革委会)副主任。
    振官   任长乐县第六届人民政府(革委会)副主任。
    斗南   政协长乐县第二届、第三届副主席。
    和锬   长乐县第八届、第九届人民政府副县长,政协长乐县第六届、第七届委员会主席,长乐县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主任,长乐市海内外陈氏文化联谊会顾问。
    兴秋   贯福州,居长乐。长乐县政府第八届、第九届副县长,人大第十届至第十二届副主任。长乐市海内外陈氏文化联谊会顾问。
    芸  福建省兴业银行行长。
    开根   福建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
    芝如   福建省人事厅副厅长。
    进暖   福建省武警总队副政委。
    毓寰   福建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
    奕增   福建省地方电力公司主任。
    贵钦   福建省广播电视厅副厅长。
    圣杰   安徽省建设厅厅长。
    丽群   女。高级会计师。曾任江西省宜春地区财政局副局长、福建省财政厅处长、审计厅厅长。现为厅级巡视员。
    敏群   福建省卫生厅妇幼处处长。
    益水   福建省水电厅办公室主任。
    家东   福建省林业厅副厅长。
    家榕   福建省地税局副局长。
    和仕   原福建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福建省地矿厅机关党委书记。
    和平   原福建省地质局高级工程师,福州市粮油储运公司党委书记。
    履绥   黄浦军校毕业。原国民党青年军上校团长,曾选任长乐县政协委员。
    国祥   海军军官学校毕业,国民党海军陆战队中校军官,定居台湾。
    国麟   台湾军政大学毕业。国民党海军准尉军官,定居台湾。
    学海   博士,就职日本大阪大学。
    赠谦   侨居缅甸仰光,长乐同乡会会长。
    世明   贯青桥,居东关,旅美。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名誉副会长。
    洁     北京大学毕业。博士。旅美。
    伟     上海交通大学毕业。硕士。旅美。
    平     上海中国纺织学院毕业。硕士。旅美。
    刚     清华大学毕业。博士。旅美。
    铮     清华大学毕业。博士。旅美。
    功     北京大学毕业。博士。旅美。
    书圣   诗豪子。长乐市医院副主任医师,旅美。
    竹     又名容舟,祖籍尤溪,生于福州。1947年9月至1949年6月就学于复旦大学社会系,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为系学生会干事。曾被上海市国民党警备司令部逮捕。上海解放后获释参加南下服务团,历任福建人民革命大学青年千事、长乐一中教导处副主任、福安专署教育局视导组组长、长乐一中教导主任等职,1960年7月起任长乐一中副校长,主持教学工作,为长乐县教育事业,为长乐一中跨人省重点中学作出了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于1968年8月17日含冤辞世,终年四十二岁。1979年3月17日,中共长乐县委召开追悼大会,为之平反昭雪。
    让煊   福州人,贯长乐。原为长乐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长乐人大
常委会第八届常委,政协第四届至第八届常委,离休干部。
    文华   福州人。原长乐第一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新贤   贯永春。厦门师范学院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归侨侨眷知识分子。
    孝铭   贯福州。福建师范学院数学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齐春   贯福清。泉州师范学院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震旦   贯莆田。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长乐师范(现为长乐高级中学)校长,高级讲师。
    峰     贯平潭。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长乐高级中学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柏训   贯福州。建阳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秀霖   贯莆田。福建师范大学化学系毕业,长乐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爱玉   女,贯福州。福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长乐市吴航中心小学教师,小学中学高级教师。
    金茂   贯福清。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音乐文学学会会员。现为长乐市十三届人大常委、《长乐报》常务副总编、长乐市文联副主席、长乐市文学协会会长。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诗作曾获《福建文学》佳作奖和\"施学概诗歌奖\"等。出版有《陈金茂抒情诗选》。除写诗之外,还致力于童话、影评、散文随笔以及歌词的创作。
宝松和尚  俗名陈开熙,贯长乐,生于福州。二十七岁出家,于鼓山涌泉寺受戒为僧。曾任雪峰祟圣寺、槟城极乐寺及林阳寺住持。当福州开元寺被强行当作监狱时,民国三十年宝松挺身而出,为恢复名刹向当局交涉,并终使古寺重光。民国三十六年在开元寺创建佛教医院。翌年,为募资扩建开元寺和佛教医院而远渡南洋,居留海外。先后栖身于新加坡极乐寺、马来西亚明远莲社。1962年移居锡怡保东莲小筑,7月29日子夜,发愿祈祷世界和平,消弥核战争,率徒广稀一同舍身自焚。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3:54:48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陈氏乡情》-------长乐陈氏祖谱


    (1)二隅六图
    东隅  旧名德政里。宋元枯三年,改名宾贤里。统图二。一图,鳌头村、井下、井尾、利洋、岭口、上湖、主山里、南门、油航尾。二图,东门兜、司马里、太平桥、溪上、溪下、虎埕顶、府巷、上高前、城隍溪、下橹桥、沙坊兜、石狮头、都宪坊。二图共二十二处。
    西隅  旧名德政里,宋并入宾贤里。统图三。明弘治十五年新增图一,计统四图。一图,鼎新坊、对门井、生祠村、样厚村、县前、西分司、十洋街、射圃崎、二十四间厝。二图,高隍巷、坊口崎上、坊口崎下、西门、九德桥、盐仓兜。三图,石椅里、大埕衔、绿衣巷、平政门、三胶街、社学前、打银里、九使楼、洪塘渡头。四图,大道头、崎后、里仁、厚德、长洋、石门里、宝溪、龟宿、五竹。四图共三十二处。
    (2)五第
    天官第    宋庆元初宰相陈勉之自强府第。
    岳伯第    明正德初布政使郑禹范锡文府第。
    地官第    明正德间户部主事郑源涣(锡文子)府第。
    观察第    明嘉靖按察司陈见庵复升府第。
    司马第    明万历兵部侍郎陈幼溪省府第。
    (3)十八裡
司马裡   下林裡   上林裡   下郑裡   聚宝裡   桃源裡  衙  裡  衙前裡
柳耕裡   土库裡   镇海裡   金银裡   梅轩裡   打银裡  社学裡  主山裡
祠山锂   射圃裡
    (4)十三街
十洋街   西  街   西门新街   北   街   城隍街   阜民街   兴贤街
南  街   东  街   岭口街   河南街   上  街   下  街
    (5)十四境
梅龙境(乙溪境)      鳌峰境    溪口境    龙津境    鼎新境    三合境
汾阳境   十洋境    射圃境    祥厚境    衙前境    高隍境    坊口境
登瀛境
    (6)二十巷
后坂巷    大园巷    东贤巷    府  巷    虎埕巷    儒英巷    太平上巷
太平下巷  金厝巷    湖井巷    五通巷    杨井巷    陈仔巷    上  巷
下  巷    衙里巷    高隍巷    塔头巷    坑尾巷    绿衣巷
    (7)十八桥
    资圣桥  在县后水关之上,上接六平溪,下通阜民桥。旧有寺。
    阜民桥  在县后水关之下。上接资圣溪,下通下橹桥。明隆庆间造。清乾隆四年,大水冲塌。二十一年,里民重修;二十四年,复造。
    下槽桥  在县东旧六平门外。宋元佑间里人陈毅造。上接阜民桥水,下通永济桥,上盖有五显祠。乾隆九年邑诸生陈鹤鸣倡捐重修。
    永济桥  在县东儒学前,又名达道桥。元佑间造。上接下橹桥水,下有二桥:一在祠山庙旁,一在水关内。引港水由水关入文洽浦。
    南阳桥  在南门内所憩亭西。上有石栏。明隆庆六年造。
    阳春桥  在县南关外西南。接永宁桥水,上达文洽浦。旁有石碣,镌\"明万历辛卯里人陈省造\",嗣坏。清乾隆二十四年知县捐造,并砌两岸。
    驯雉桥  亦名蹑鳌桥,与阳春皆南达鳌山。陈省手创。
    拱鳌桥  东达鳌山。陈省建。省赋载:\"阳春,驯雉,建自予身,拱鳌东出,三桥并新。\"
    太平桥  在县东,唐上元初造。上接芝山水,下通普照桥。弘治间倾圯重造,更名丰泰桥,俗呼观音桥。嘉靖三十四年复圯,隆庆五年更造,上建亭,改今名。为县级保护文物。
    迎春桥  在县东门外。上接铁炉溪水,下达普照桥。明隆庆间造。旁有碣镌\"迎春桥\"三字。
    利行桥  即中桥,在县东岭口洋中。上接九溪山水,下入河头浦,后圮。乾隆十九年,里人陈亨平捐造,易今名。二十六年,陈亨平重修。后人又称亨乎桥。
    普照桥  即红桥。在县东河头洋。宋治平间,僧光觉造。旁有泗洲石小塔,夜点长明灯,因名普照。上接太平九溪诸水,下通永宁桥。嘉靖十七年圯,二十年乡民重造。乾隆二十四年坍坏,知县重修。
    永宁桥  在县西南半里许皇华驻节亭前。旧名奎桥,又云庵头桥。成化十九年桥圯。弘治四年知县潘府重造,故又名潘公桥。嘉靖三十八年,倭寇至,官毁之。隆庆六年,建亭桥上,更名永宁。
    务西桥  在县西,或云坞前。宋淳熙五年,里人陈自得造。上接画眉台金斗坑溪水,下通柿浦人马;
    柿浦桥  在县西临江浒上。上接坞前桥水。旧有石梁,后筑城立水关于此。
    坞前桥  在县西柿浦桥之上。
    利涉桥  在河南街。
    新桥    在县东龙津坊。元佑三年造。
    (8)新市:
西区市场   河下街市场   西关农贸市场   下橹桥市场   汾阳市场
    (9)新公园
郑和公园   南山公园    江滨公园    河滨公园    北门公园    六平胜景
    (10)新桥
红 旗 桥    南山桥    奎  桥    郑和桥    三峰桥   河阳桥   西关桥
西关二桥    十洋桥    朝阳桥    里仁桥    延瑞桥   会堂桥
(11)长乐师范学校已于2000年秋季改为长乐市高级中学。
    (12)芝山楼十景
鳌峰霁月     雁塔晴霞     松林鹤唳    花坞莺啼     芝山櫵唱   
江浦渔歌     城楼更鼓     泮水书声    湖井甘泉     溪田稻香
(13)汾溪十二景
古寺钟声    塔峰晚照    鹿岫归樵    龙潭坐钓    芝山吐月    松涧喷泉
沙痕砧石    松荫板桥    水郭拖岚    菜哇挹露   夜雨春声    夕阳笠影
(14)兰茗峰或云为隐屏峰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3:56:08 修改过][/COLOR][/ALIGN]
 楼主| 发表于 2005-6-17 22: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回复:《长乐陈氏乡情》-------长乐陈氏祖谱

第二辑  航城篇
2.1    航  城  镇
    长乐市辖镇。位于市西北郊。东据吴航镇、鹤上镇,西濒闽江与马尾、闽安相望,西南界营前、首占两镇,东北毗潭头镇。东南部旧属善政乡宾贤里、德政里、二难乡祟圣里,西部沿江原属闽侯县的光俗里、江左里,1934年并人长乐县版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
期,先后属城关镇、城关区、第一区辖,1956年春改设城关镇。1958年9月成立城关人民公社。城关镇及所属西关、十洋、东关三个大队析出另设县直辖镇吴航镇后,1982年9月城关公社更名为航城公社,1984年9月撤社改乡,1992年1月改乡为镇,即航城镇。
    航城镇总面积五十七平方公里。域内山多田少。山地丘陵多集中在东北部,分布于石屏、石龙、石燕等村。大埔尾、螃蜞山、首石山、六平山等为主要山峰。西北依六平傍首石,四峰罗列屹然如峭者是四明山,状若金鸡昂立者是金鸡山,形似神龟眠宿者是龟宿山。前人过龟宿山村有诗云:\"筹峰之阴有小村,或呼龟七或龟宿,看来称谓非无因,七阜如龟起还伏。星罗棋布显精神,造物钟灵信不独,一山走窜一山回,溪曲坡平堪聚族。沿途躞蹀杂牛羊,绕屋扶疏间松竹。十顷马江迎面平,百仞筹峰负背肃。风急天高四大空,扫尽红尘十万斛,夕阳西下鸟倦飞,仍恋溪山独往复。\"今日登诸山,航城崛起,街巷纵横,楼宇林立,呈万千气象;闽江翻峡,帆影涛声,水光山色,舒无穷变幻,美景尽拢眼前。山腰林木以松木、相思林和杂树为主。西南部为上长乐江滨冲集平原,河港交错,水土肥沃,利于农业生产和水路运输。名著我国航海史的太平港贯穿而过,东接河下江,南汇营前港,西通洋屿港,注入琴江、马江,冲金刚腿而奔腾入海。
    本区经济,水稻、蕃薯为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以优质高产著称。甘蔗和果品生产具天时地利条件。原长乐县最大的国营长乐糖厂就建在航城境内。寒岩一带昔曾盛产荔枝。江岸埔坳曾遍种桔子树。新时期建筑、商贸、交通、运输业等都有较大发展。新建的西(西关)泽(泽里)公路蜿蜒二十多公里,可通达昔日旗下水师营、奇特的北方方言岛琴江满族村,洋屿云门山云门寺,自然名胜金刚腿,侨乡象屿、猴屿、浮岐,渔区福星和闽江口湿地。沿江沿线风景如诗如画,开发闽江南岸人文风光之旅,条件得天独厚。
    由于航城地处新城区的拓展点,华能福州电厂等数十家规模以上企业集中本镇,峡漳线、西泽线及罗长高速公路横穿本境,里仁工业区、人民广场、车里垃圾场等市重点项目纷纷落户,航城的发展前景令人注目。
    航城镇政府驻地在解放路,现辖十七个村。总人口一万一千多户,三万三千多人。其中有陈姓聚居村十三个,人口一千五百九十九户,五千五百七十三人。
    为农    高级农艺师。
    光大    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毕业,寿宁第一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武仁    南昌陆军学院大专班学历,福建省财政厅直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
    传松    福建省委党校理论大专班学历,福建省团校校长。
    大  埔  尾
    长乐市第一高峰。位于市区西北部航城镇石屏村,是县城的天然屏障。是著名的金钟湖古火山所在地。该古火山发育于长乐——笏石断裂带,形成于晚侏罗世中晚期,现已演化为椭圆形低缓凹地,中央部位突起六百四十六点三米的锥形山,即是大埔尾的主峰,四周由一系列侧火山口组成环形山脉,盘亘五十公里,呈南北走向,有公路逶迤盘旋而上。峰南侧有砚潭、首石、六平诸山和金钟湖、湾下楼、澳里、石门里等散落小山村。北坡连复老山、大寨山和十八股、张朱、闽县、过岭、高浮潭等村庄。东与潭头镇岱西村接界,西续广矿墓、鸡角尾等山并与石燕、考溪、燕洋等村庄毗邻。山村之间羊肠曲径相通。日常山岚湿气较重,冬春多雾,气温偏低。但晴日里登峰眺望,鼓山、旗山、五虎山、乌龙江、白龙江、马江、琅岐岛和万顷波涛中的马祖列岛等等尽萃眼底。是扼守省城东大门的军事要地。
     2.2    里    仁
    航城镇辖村。旧属善政乡宾贤里,元为西隅四图,里仁境。位于市区西北郊,东邻西关村,西毗五竹村、洋屿村,东北与石燕村接壤,南临太平港与下朱、贵山、五里洋、霞洲等村相望。由里仁、后德、浦头山、长洋等自然村组成。
    里仁村史约可溯于明末。再往前应为太平港的避风港,从有地名浦头山、泊船浦,寺称望江亭和出土大铁锚、大竹索等可窥见一斑。村枕山面水,呈簸箕状。山有金鸡山、狮头山、牛头尾、猪母沙、长洋山等。村前良田美港,后山林果连片。交通便捷,水路通下洞江,陆路西泽线贯村而过。
    后德自然村,原住村人。大跃进期间办畜牧场,村人分迁里仁、长洋。畜牧场解体后创办了农业中学,现为城关中学和职专学校所在地。
    现有陈姓各支系:
    古灵陈,由岱边迁来,堂号\"三桂堂\"。
    双江陈,由城关上巷迁来,堂号\"三桂堂\"。
    取青陈,由青桥迁来,堂号\"聚德堂\"。
    玉溪陈,有两支,里仁本村由鹤上下堂迁来,堂号\"德星堂;长洋,由鹤上仙楼巷迁来。旅居地有香港特区和美国、日本、英国、西德、荷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宝坤、宝述、宝棋三兄弟一家二十多口在美经商,曾多次捐资村公益事业。
    域内有市、镇规划开辟的长乐市里仁工业开发区。
    村办有幼儿园和小学。
    天仁  里仁大队副大队长。1963年福建省先进生产者。
    尚贤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2.3    筹    岐
    航城镇辖村。旧属光俗里,俗呼铁岐。位处闽江南岸营前港与洋屿港之间,东邻东安,西濒江,南毗五里洋,北接洋屿。辖筹岐,马宅顶等自然村。
    筹岐有港筹东港,又名筹江。港址所在岸段,背负鼎后山,左连葫芦山,右有筹山环卫,对岸海拔六百米的红山挺立,周围护港条件好,水深港阔,距岸百米的航道水深四十一米,可利用岸线千米左右。清光绪二十八年,英国亚细亚煤油公司在港岸占地二十余亩建造油库,抗战时为日军飞机炸毁。
    八十年代,筹东港开始得到开发利用。1983省海洋捕捞公司在此建油库和码关。1985年全省最大的火力发电厂,占地一千四百二十一亩,装机容量一百四十万千瓦的华能福州火电厂在这里兴建,一、二期工程分别已于1988年和1999年投产发电。港区建有千吨级和万吨级泊位码头各一座。主跨度六百零五米、总长二千五百九十米的青州大桥由筹岐马宅顶穿过。
本村主要以王、管、严、陈等姓村民组成。陈姓由县城溪下祠陆支系迁来。
    2.4 马   宅   顶
    筹岐村辖自然村,又名马踏顶、马鞍顶,《闽侯县志》称筹岐东坑。北连筹岐本村,南毗五里洋,西临闽江,东邻霞洲村。村落地势居高临下,闽江、马江、青州开发区等尽收眼底。
    始祖玉溪陈支系,由鹤上后坂房迁来。
    由于建造青州大桥,该村已举村拆迁在市区航辉居辖地建龙井新村。
    2.5    洋    屿
    航城镇辖村。旧属江左里。位于闽江下游南岸,是乌龙江、白龙江、马江三江交汇口的重要村族。东临太平港,西毗琴江村,北邻后安村,与北岸闽安对峙。背负鹤山,扼守三江,形势险要。由陈、郑、林等多姓聚居共处。陈姓分由岭南、壶江、云路、文石、古灵等地迁来。
    洋屿是著名的侨村,旅外华侨和外籍华人总数达一千五百六十七人。播迁于美国、欧洲、东南亚各地。村民安居乐业。素来推崇文化知识,重视教育。民国十九年所办的洋屿保第二国民学校,原名鹤山小学,办在洋屿城外。
    改革开放以后,洋屿对民居村建作了规划,拆除了露天粪池和垃圾堆,起建五座水冲式公厕和小公园四处。五十幢新居楼,排列有序,拔地而起。村民集资相继建成了雄伟的礼堂,宽敞的村居民委员会会楼,花园式的敬老院,合格的小学和幼儿园。村绿化地绿树荫荫,青草茵茵,水泥路纵横交错。村被评为福建省文明村。陈氏支祠建于2000年。福州明达电厂建于鹤山西麓。
    洋屿碧水丹山,风景可圈可点的有云门山、云门寺和马江、琴江等景观。云门山峙于江表,呈云翔鹤舞之势,故又名鹤山。山多松竹泉石之胜,景色清幽,山里历代建有云门寺、朱子祠、文昌阁、天后宫、广兴堂、修身堂等名胜。
    云门寺,宋绍兴初大慧宗杲禅师居山乐道处,嘉定间建寺。永乐中郑和下西洋留居长乐,数登云门山,修云门寺,塑观音像,赏玩云门十五奇景。寺周的塑像观音堂、弥陀岩、泗洲岩、狮子岩、坐禅石、石门篷、五色泉、望佛石、仙掌石、琴屿、双鱼屿、楞迦室、吸江亭、妙喜庵等被称为十五奇。妙喜庵原有宋孝宗赐额。
    据《高憎传》记载,云门寺高僧除杲禅祖师,还有云门寺发明十三憎之一的祖元大师。祖元大师风骨清癯,危坐终日,妙喜目为元枯木。
    云门寺留有不少诗文胜迹,摩岩石刻琳琅满目。如宋云门高僧永安《石篷》诗云:\"路绕悬崖万仞头,担泉带月几时休?个中拨转通天窍,人自安闲水自流\"。又有弥陀岩,元护军参谋陈弦诗云:\"城南野寺草萋萋,老去登临举不迷。黄菊有情留客醉,青猿何事向人啼?长江落水孤帆远,古道寒芜匹马嘶。愿得相从休物累,频来此地共幽栖。\"新中国成立后云门寺几经修建,1986年列为县级保护文物。
    洋屿天后宫建于明崇祯间,雍正七年,建水师营时重修。
    云门山南向有洋屿港,位于下洞江右岸江海交汇区,港阔水深,与马尾港一水相连。下洞江、洋屿港都是郑和下西洋庞大船队停泊的太平港的组成部分。1982年洋屿航运公司货轮首航香港。五十年代中期至九十年代,政府和沿江人民进行防洪工程建设,兴建了排洪挡潮闸。洋屿港水闸是与营前港水利工程相配套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包括五孔排洪纳潮闸,一孔船闸,五百三十米引水港道,近一千五百米防洪堤等设施。这一工程与营前港水闸形成了长乐闽江沿线统一的防洪挡潮体系,在防洪、排涝、内河航运、淡水养殖、农田灌溉和城市排污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宪周  字时夏,号鹤溪。康熙五十四年乙未(1715)进士,选海城县令,\"不枉一民,不名一钱\"。卒于官,邑人赙之,乃得归葬。喜为诗,词清句丽,得闽中诗派其宗。著有《鹤溪集》四卷。较场至长洋村三石板路由宪周侣筑。
    显亮  字哲臣。光绪元年举人。
    香宫  中国人民解放军零零一九部队水兵师战士。1952年10月牺牲。
    茂佺  原国民党陆军中将。1996年捐资一万美元建洋屿敬老院,1998年捐台币二十万元助建老人活动中心,夫妇还出资二十万美元,创立基金会,为贫困学生和无依靠的老人提供资助。其子继德留美,获博士学位。茂佺卒后葬于五竹柴关山,墓碑刻有蒋经国题词。
    茂馄  茂佺胞兄。生前从事教育工作,曾为长乐县政协第三、四两届委员和长乐旅台同胞亲属联谊会副会长。
    就顺  旅居美国,捐资三十万元建洋屿小学就顺楼。捐资二万元筹建陈氏长乐海内外文化联谊会。
    祖霖  旅美侨胞,投资兴建惠航大厦。


[本贴已被 天涯 于 2005-6-17 23:57:04 修改过][/COLOR][/ALIG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