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朱德与兰花

[复制链接]
查看: 2753|回复: 0
发表于 2012-11-6 0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兰花世界里的朱德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兰缘:寄托高洁、坚贞的心志

  朱德20岁左右从军云南时,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那时,他非常喜爱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之交,这种兰花漫山遍野皆是,清风徐来,芳香四溢,令人神怡气爽。因为经常作战流转不定,不能种花,朱德就用瓶子养着采来的野兰花。再后来,他当了军官,就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兰,然后把它们移植到各种简易可以携带的“花盘”中。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能准确地辨别它们的品种。直到1922年9月留学德国时,他才不得不暂时告别了兰花。

  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屏蔽字眼*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他在井冈山上的兰花坪又一次发现了久违的野兰花,以后经常到那里休憩赏花。朱德认真研究兰花,与兰花结下更深的因缘,始自1951年春。那时他已65岁,刚患过肺炎,中央决定让他到杭州疗养一段时间。浙江省委的同志送了几盆莫干山、天目山的兰花给他暇赏,又有人赠他一套《兰谱》供他闲览。朱德在疗养中一面阅读《兰谱》,一面调查研究当地养兰的历史和现状。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杭州是盛产兰花的名城。当地专家经过多年采育引种,已培养出众多名贵兰花品种,如“宋梅”、“绿云”、“大富贵”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那里成了朱德经常光顾的地方。1959年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从庐山回来,朱德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因为心情不好,他变得更加沉默,好在有兰花为伴,沉重的心情多少获得了一些释放。朱德是用兰花寄托他高洁、坚贞的心志!赏兰品茗在常人看来是何等惬意,但谁能想象出此时此刻朱德内心所承载的困惑和失意呢?他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里,一蹲就是半天。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和无锡的各种春兰,在温暖的花房里争奇斗艳。朱德沉浸在万花丛中,或许这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兰妻:对兰花的挚爱也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

  提到兰花,熟悉朱德历史的人马上会想起他的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伍若兰。朱德对兰花的挚爱也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爱若兰而及于兰蕙。

  1903年,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县金南村,1926年便参加了中国*屏蔽字眼*领导的农民运动。为了组织农民起来革命,她奔走呼号,出生入死。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称赞她:“在农民里是无人不知,是个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耒阳县很快组织起一支农民武装,打土豪,除恶霸,威震四方。这支农民武装与南昌起义后转战到湘南的由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合。

  1928年初,伍若兰与朱德结成了革命伴侣。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调集21个团的兵力,企图分五路对井冈山实行第三次“会剿”。1月14日,为摆脱敌人的疯狂进攻,变被动为主动,*屏蔽字眼*、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发。2月1日下午,部队在寻乌吉潭的圳下村停下来。这段时期,红军所处的环境十分险恶,无论衣食还是住行,均是困难重重。前委鉴于眼下将士们疲惫不堪的状态,决定休整几日。不料,红军前脚停下,敌军刘士毅师便后脚跟来。

  2月2日凌晨,敌军一步步向圳下村逼近。红军勇猛突围,跟敌人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敌我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伍若兰突出重围后见朱德等人还没有出来,就带着一个连冲进了村子。在村中,朱德和袁文才正带领战士们和敌人的一股援军在激战,警卫排伤亡了七八名战士。眼看军部就要被敌人两头围住的时候,伍若兰带领战士压了上来。她手持双枪,左右开弓,掩护朱德闯出了村子。当退到一片油菜地时,她不幸腿部中弹,被扑上来的敌人抓住。在被俘后的第3天,她被抬进了赣州城。

  欣喜若狂的敌人连夜审讯,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酷刑,把伍若兰折磨得死去活来,却毫无所获。敌人见利诱和酷刑均不能动摇伍若兰的意志,便下令把伍若兰和警卫排长一起枪杀。

  2月12日,在赣州城卫府里,残忍的敌人又用大刀砍下伍若兰的头颅,将其解送长沙,挂竿示众,赣州城笼罩在恐怖之中。伍若兰牺牲时才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噩耗传出,朱德仰天长叹,泣下如雨,痛心至极。他悲愤地说:“她搞宣传口才超群,论打仗,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子难得啊!”伍若兰虽然牺牲了,但她高尚无私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形象永远印在了朱德的心灵深处,红军和井冈山的人民称赞她是“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兰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