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江西宜春明月山导游解说词

[复制链接]
查看: 4133|回复: 1
发表于 2007-11-8 12: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宜春概况、宜春名称来由及历史变更 现在让我先来说说宜春的概况,宜春市位于江西省西北部,现辖樟树、丰城、高安、上高、万载、宜丰、铜鼓、奉新、靖安、袁州三市六县一区,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30万,是江西的一个大市,江西西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宜春历史悠久,这块地方,春秋属吴国越国,战国时归属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隶属属九江郡。公元前202年,也就是汉高祖刘邦4年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建县,古书记载:因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故名宜春,到现在有2200多年的历史,宜春建县时,江西还只有18个县,现在江西有99个县;宜春名称经历过多次变更。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改宜春县为宜春侯国; 汉武帝时,因其宠妃叫阿春,为了避讳,便将宜春改成了宜阳;王莽代汉更名为修晓县;自隋开皇十一年(519年) 天下设州,宜阳县改称袁州,宜春为什么改称为袁州呢?这与东时宜春的一位著名隐士有关,他叫袁京,关于袁京等下我会作专门的介绍。置县之初,宜春管辖现在的萍乡市、新余市,三国东吴宝鼎二年(267年),从西边划了一块,设立萍乡县, 从东边钟山以东划了一块,设立新喻县,与宜春县同属安成郡。宋雍熙元年(984年),又从东边划出一个分宜县。 1959年元月,设立宜春专员公署即宜春地区。2000年8月,撤销宜春地区,设立地级宜春市。 

   。。。。。。。。。。。

     我们现在离温汤还有18公里,大约需要20分钟,在到达温汤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温汤。说到温汤我要说的就多了。温汤是个好地方,山好,有国家森林公园--明月山;水好,有可与法国"X"矿泉相媲美的温汤温泉。山好水好人定会更好,的确,自古以来温汤是个英才辈出,佳人不断好地方。

   。。。。。。。。。。

        温汤水以"硒"为贵

    关于温汤才子易重就先说到这里了,现在我们所在的这个集镇就是温汤,应该说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镇了,其实在十年以前,这里是一个并不富裕的或者说是一个很穷的小城镇,但这些年来发展很快,成为我市的富裕乡镇了,是靠什么使它发展得这么快呢?是旅游,确切的说是温汤温泉和明月山。特别是这这温汤温泉对游人有着非凡的魅力,从它的特性来说的话,这可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温泉。它有四个特点:一是水量大。就目前这种状态,每天的出水量达3700吨,只要稍微进行一些开发,日出水量就能达到8000-10000吨,这就是大型温泉了。第二个特点就是水温高。温汤温泉水温常年可达68-72℃,中国东部地区达这么高温度的温泉很少。这个温度是个什么概念呢?过去,当地老俵杀鸡,只要把鸡浸泡在温泉水里,不出5分钟,就能拔毛自如;现在也有小孩子将鸡蛋装入薄膜袋中,用绳子扎好扔到水底,不出15分钟,鸡蛋就熟了。由此可见温汤温泉温度很高。的确,我们将手放入温泉之中,很难坚持一分钟;第三个特点是历史悠久。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袁州知州曾孝序引用宜春《图经》中的话说:城南三十里有温汤,其中出鱼,能熟鸡卵,祛风疾,至今如故。这是关于温汤温泉的最早记录,更久远我们不说了,但从这时算起也有800多年的历史了,能涌流八百多年而不枯竭、不降温的温泉中国都不多。

    温汤温泉的第四个特点,也是它最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属"高硒低硫"温泉,也正是这"高硒低硫"的特点成就了它世界唯一的美名。目前所开发的泉水中,属"高硒低硫"泉的只有两处:一处是法国的"埃克斯"矿泉,它属冷泉,在法国一瓶"埃克斯"矿泉水卖到了25欧元,相当于人民币200多元;另一处"高硒低硫"泉就是温汤温泉,也开发出了"江特牌"矿泉水,无论是口感还是水质都相当不错,但一瓶水零售才一块多,批发就几毛钱;所以很多人到了温汤都要喝江特矿泉水,离开时还要带上一些,给亲朋好友品尝品尝。

    说到"高硒低硫"这个特点,我在这里详细的说一说。硒是对人体非常有益的一种矿物质,据联合国卫生组织宣称硒是目前证明了的对人能起到抗癌作用的唯一的一种矿物质,《中国医学》2002年还专门刊登了研究文章,题目是《硒的确可以抗癌》。 前段时间,有报刊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西双版纳的有一个村从来没有过癌症患者,人均寿命很高,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兴趣,来了许多医学专家进行研究,几年下来,找到的原因集中在两点上,一是说着村子里的土壤和水中含有很丰富的"硒",而且含量比其它地方高得多;另一个是说这个村子里种了很多银杏树,村民切菜用的砧板是银杏树做的,所以他们吃了可以抗癌的银杏;最后大家更认同前者,那就是"硒",因为经过检测,就连这里的银杏树里也含有很丰富的"硒",而且说靠吃点砧板上的银杏毕竟太微量了。

    说到这也许有朋友会问:温汤镇是不是也和西双版纳那个村一样无癌高寿呢?还真让你说中了,温汤这地方很少有癌症患者,长寿老人很多,人均寿命比宜春其它地方高出5-10岁。说到这里还让我想起一个传说,传说易重六岁左右差点病死了,幸亏有一天晚上他父亲做了个梦梦见一白须仙翁告诉他:要救人,到温汤坪。小易重就送到了这里,每天泡半天温泉,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小易重似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不但病好了,人也显得特别有灵气,难怪后能大魁天下。

    温泉一般都含"硫",只是多少的问题,如果温泉含硫太多,水就会有一种难闻的味道,而且对皮肤有刺激,就不适合旅游开发,温汤温泉属低硫温泉,水无色无味,可饮可浴,所含的这点硫又非常适量,刚好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温汤温泉除了"高硒低硫"外,还含有2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正是因为温汤温泉这些优点,使得这块偏僻的地方成了一个疗养基地,一方旅游胜地,从六七十年代开始,省市县许多单位陆陆续续在这里建起了疗养院;近几年,随着旅游的升温,这里更是车水马龙,游人如织。

    记得有一位湖南游客讲:他泡过加拿大北部的温泉,泡过北欧地热王国---冰岛的温泉,也泡过日本富士山脚下的温泉,但真正让他感觉最好的还是温汤温泉。他还在温汤买了房子,成了永远的温汤人。所以说温汤温泉是难得一遇的好温泉,大家一定要去好好感受一下,享受以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

        美丽的明月山(云谷飞瀑景区)

    明月上的概况 明月山,是武功山的支脉,方圆130多平方公里,上千米以上的高山有12座,主峰太平山达1735.6米高。1988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同一批下文的还有张家界,现在属省级风景名胜区。明月山风景优美,峰谷无松不奇,岩壑无石不怪,更兼古木蔽日,清泉喷珠,山花织锦,四时常青,明月当空,瀑飞云涌,无不令人叫绝。物种丰富,以金丝猴、云豹和华木莲、全缘红山茶为代表的珍贵动植物资源,是明月山的生态资源的典范。文化底蕴深厚,深山藏幽处,古寺露峥嵘,自唐朝中期,一千一百多年来,这里暮鼓晨钟悠扬,梵言佛唱不息。声名天下的中国禅宗五大派之首的沩仰宗即发祥于明月山上的仰山。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骚客曾慕名而来,如朱熹、徐霞客、王阳明、严嵩,特别是晚唐著名诗人郑谷晚年还长住在明月山,他们对明月山赞美有加,其中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宦游明月山时的赞叹:"我行宜春(袁州)野,四顾多奇山",若论袁州山之奇,明月山当数第一。

    明月山共含五大景区,包括太平山景区、十八排景区、天然植物园景区、乌云崖景区和潭下景区,现已初步开发,开始接待游客的只有潭下景区,今天我们要看的就是潭下景区,景区里山势雄峻,瀑布壮美,林海密布,流水潺潺,彩虹飞挂,云蒸雾绕,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其中较为代表的景点有云谷飞瀑、鱼鳞瀑、海狮望月、狮子峰、千丈岩、悬索桥、五显灵官庙、风洞塔等,飞车和走钢丝表演也值得一看。

    明月山名称的来历 明月山名字很动听,很浪漫,那么为什么叫这么浪漫的名字呢?有人说是因为这里的山成"五虎齐平"之势,形似明月,故取名明月山,而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古时候,这山脚下,村子里有一对小夫妻,非常恩爱,有一天小伙子上山去采药,结果很晚都没有回家,村里人到处找也没找着,有人说可能是被猛兽给吃了,过去明月山什么猛兽都有;也有人说可能是跌到山崖下去了,而这姑娘不这么想,她认为她的郎君肯定是因为风高月黑,找不到回家路。当晚她就挑着灯笼到山上去守候,后来,她在山上搭了个茅棚,在茅棚的门口,挂了灯笼,一天天地等,一年年地等,等她的郎君顺灯归来,郎君始终没有出现。再后来,这姑娘出家了,修建了一座庵,在庵堂的门前挂了一盏很大的灯笼,她想用这盏灯照亮整个这座山,照亮天下,让天下所有的有情郎能回家。这样一来,人们会发现这山上每天晚上都会升起一轮明月,慢慢地,人们便把这座山叫做明月山,这座庵叫明月庵,明月庵至今仍在。

    镇河石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块横在河中央的巨石可不是一般的石头,据说他能保一方太平,镇住山涧洪水,当地人每逢年节,还会杀鸡宰羊祭拜它,把它当神看待。故名镇河石。各位客人不妨拜一拜,也许能保佑大家一路平安,一生幸福。

    五显灵官庙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庙非常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小的庙了,但据说它很神奇,很灵验。很多人多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建座这么小的庙?除非它是土地庙,但它又不是土地庙,是一座神庙,那到底是为什么建得这么小呢?其实一开始建造的确实是座大庙,往前面看,现在还可看到当年留下来到残墙瓦砾,只是后来迫不得已才建了这座小庙。传说有一年,山洪暴发,顷刻间,树倒房毁,有五个人却安然无恙,他们就站在这块大石头上,水涨石头往上涨,从此以后,人们就知道这块石头是神石,有许多人前来祭拜,求财、求姻、求子络绎不绝,他们捐钱捐物,在神石前建了一座大庙,但不知为何只要一建起来就会无缘无故倒掉,反复几次都是如此,后来人们猜测可能是这石神不喜欢张扬,比较谦虚,所以干脆就在石头上边建了这座小小的庙。小庙建成后,数百年再也没倒过,只是修葺过几次,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朝道光年间。也正是这样,这座小庙笼罩着许多神秘的色彩,特别是这块石头,谁经过这里都要摸一摸,据说摸了他,想要什么就会有什么。

    刘郎树 各位朋友,这就是曾镇压蜈蚣仙女的大石头,石头上那棵树,我们叫刘郎树,为什么叫刘郎树呢?传说蜈蚣仙女投胎夏家坊后,成了夏云姑,云姑在进宫前与刘坊的一位叫刘郎的小伙子相爱了。谁知天有不测风云,皇帝老儿横刀夺爱,把云姑给选进了宫,刘郎无奈,打算终身不娶,可后来又听说云姑是镇压在明月山的蜈蚣仙女,被鸡公神从皇宫中抓回来了,后重新关在这块大石头底下,于是他就天天坐在这石头边等,真希望哪天公鸡神会再一次喝醉,蜈蚣仙女就可能逃出来了。但是公鸡神哪还敢喝醉呢?他早已把酒戒了,刘郎就这样一直地等,后来终于感动了山神,山神告诉他:"只要有爱心,磐石也能分",慢慢的小伙子等成了老头子,后来老头子变成了一棵树,这棵树很怪,树根非常粗壮,比树枝还粗,树根总往磐石里面长,越长越深,再后来磐石裂了,大概刘郎已经救出了蜈蚣仙女,早已约会去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这块开裂的磐石,还有那棵苍劲有力的古树,当地人管它叫刘郎树。大家来牵一牵树枝,牵一牵幸福一生。

    风动塔 现在我们看到这座小塔,这塔虽小,却很怪异,怪在哪里呢?传说塔的下面以前是个风洞,它与萍乡武功山的火洞相连,有时会刮出很大的风(也许是因为两个洞的温度的差异吧,使得空气流动大),经常给潭下的村民带来灾害,村民为了减少灾害,就往风洞里灌了18铜铁水(以前附近有一个铁厂,明月山也盛产铁矿),把洞给封住了,并在洞口见了这座小塔以资纪念。塔建成以后,尽管风是刮不出来了,但风的威力还在,塔还经常被震动,特别是社会动荡的时候,振动得厉害。据说日军侵略咱们中国是连塔顶度震飞了,直到前年才找到,现在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接上去的痕迹。所以现在我们叫这座塔为风动塔,又因为它能感觉世间风气,故又名风气塔。来,我们来感觉一下吧,触塔可知天下事。

    夹壁流泉 这就是夹壁流泉,当地人又叫他双龙戏水,因为如果我们站在身后的山腰上,特别是刚下过雨的话,你可以看到两条白龙从山上有下来在这里相会,故名双龙戏水。

    云谷飞瀑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云谷飞瀑,它是明月山上最有名的景点之一,是宜春八景之首,有119.18高,3-7米宽,是我国少有的长型瀑布之一,如我国最有名的黄果树瀑布只有60多米高,黄河壶口瀑布则更短,只有20多米高。瀑布从近120米的狮子岩山倾泻下来,经过四次撞跌,最后倾入水潭中。大家现在可以看到,毛毛细雨,云雾蒙蒙,如入仙境;如果站在旁边,凉风飕飕,寒气逼人,那怕是最炎热的夏天,也会马上凉爽得起鸡皮疙瘩。难怪自古至今会有那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并对云谷飞瀑大为赞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清朝诗人江为龙写的《云谷飞瀑》:

    青烟漠漠锁山腰,一道泉流玉屑飘;

    气吐白虹晴欲雨,瀑飞翠壁夜闻潮;

    终年匹练寒幽谷,尽日银河泻紫霄;

    我欲振衣千仞上,饱餐灵液涤尘嚣。

    旁边那四个大字"云谷飞瀑"还是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题的呢!多么苍劲有力!大家现在随我一起来看看瀑布潭,这潭里有一个很奇特的自然景观,往潭的左边看,看那块突出来的石头,它像什么?像一个躺在水中的人,身子在水中,头露在水面,大家再仔细看看,这石头人像有点像谁呢,大家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又说像晚年的毛主席,是吗?仔细看看就知道了。非常遗憾的就是这人头像的下颚缺了一块。说到这人头像,传说就是前面讲明月山名字来的故事中的那位小伙子的化身,他是神仙派到这里来修炼的,据说只要修上一千年,就可以重回人间,与他的心上人重续前缘,数百年过去了,头部除了下颚就要完成了。我们一起来祈祷,祝愿他早日回到人间,重续前缘好吗?

    鱼鳞瀑布 现在展现在我们前面的是明月山的又一奇景---鱼鳞瀑,瀑布从一个50多米的斜石坡上滑下来,后浪赶前浪,一宕接一宕,没有太阳照耀时,它像一条活生生青鲤鱼,如果遇到日光照射,那就变成一条金鲤鱼了,像这样的瀑布在全国来说可是绝无仅有的。

    海狮盼月和风帆石 因为明月山的月色特别美,而且每晚都会有月亮出现,因此吸引了许多的爱月者,就连海里的海狮和鲤鱼仙子,也想一睹明月的芳容,于是驾了一条帆船来到明月山,他们一看到明月,就被她的神韵迷住了,帆船也不要了,也不想回大海了,鲤鱼仙子化作了鱼鳞瀑布,海狮就化作我们眼前的这条是海狮,就这样生生世世与明月为伴,你看那海狮头还保持着当年盼明月的姿势呢。他们当年抛下的帆船就在前面。这就是风帆石,你看那桅杆,那布帆,好像仿佛还能看到当年海狮和鲤鱼仙子远航来到明月山的情景。据说与这风帆石合上一个影就能一生一帆风顺。

    七彩溪的传说 现在我们看到这三面环树、三十见方的水潭,传说与夏娘娘有关。传说夏娘娘进宫前并不十分漂亮,头上落掉了许多头发,皮肤患有一种怪病,一热就发痒。有一次,夏娘娘在山上采药,天气很热,夏娘娘痒得难受,正好看到这水潭,于是就舒舒服服泡了一个澡。自打那以后,夏娘娘经常到这来泡澡,慢慢的夏娘娘的头发全部长出来了,而且比以前更黑更亮;皮肤也不再痒了,而且越来越细嫩,特别是那双眼睛越来越水灵了。所以,这水潭又叫"娘娘池"。

    狮子峰 还记得我们刚进山时所看到的那只朝天吼的长毛狮子吗?现在我们就站在长毛狮子的上颚之上,这就是狮子峰,站在这里往北看真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往南看你又会发出山外有山的感叹!狮子峰是名副其实的狮子峰,我们进门时,也就是背北面南时这里像一只朝天吼的长毛狮子,如果在那边,也就是在骆驼峰的山腰上往这边看的话,你也可以看到这只长毛狮子,不仅如此,你还能发现这只长毛狮子背着一只小狮子,身后还跟着好几个活蹦乱跳的小狮子。

    深厚的禅宗文化底蕴

    明月山其实很早以前就闻名于世,当然最早出名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好山好水,也不仅是因为这里的奇峰怪石,那是因为什么呢?

    明月山上有12座上了千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有一座山很特别,它高只有1034米,却是"飞鸟难越,可仰而不可登",所以古人把这座山叫作仰山,更怪的是每年隆冬未到或已入初夏的时候,人们常能看到这座山银光闪闪,那是雪,这一奇景就是宜春八景之一的仰山积雪。当然也有人说那不是雪,是因为半山腰的仰山栖隐寺太有灵气,以至于山顶灵光冲天。栖隐寺真那么灵异吗?这里要从一个佛教的宗派说起: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在二三百年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但绝大部佛教徒念的都是外来的经,繁琐复杂,苦涩难懂,枯燥无味,再怎么发展也难以再让大众接受、信仰。到了唐朝佛教里出现了这样一个宗派,他们"少室单传,不立文字,远居深山,兴丛林,立清规,禅农双修,自食其力,不乞食,不乞衣,甚至不打坐,不念经。"主张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反对行修,主张心修,即心即佛,非心非佛,见性成佛,这种宗教派别就是后来成为中国佛教主流的禅宗,是真正的本土化了的佛教,是完全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宗教。

    使禅宗流行于中国的关键人物有三个:六祖惠能,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后两位大师是师徒关系,均弘法于宜春,分别归葬与宜春的宝峰山和百丈山。马祖道一倡导广建丛林,提出了"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的著名佛学思想;百丈怀海继承和发展了马祖的思想,加强了对丛林的管理,始创佛教清规戒律,他创立的百丈清规,后来被历代统治者颁行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清规"。

    禅宗,正如他们的祖师菩提达摩所预言: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到了唐朝中期,开出禅宗之花的第一叶--沩仰宗。它由湖南宁乡沩山的灵礻右 禅师和袁州仰山慧寂禅师师徒共同创立。

    灵礻右 禅师为百丈怀海的入室弟子,后来到沩山开创同庆寺。慧寂禅师为吉安耽源山应真禅师的入室弟子,在灵礻右 禅师开创同庆寺数年后,也来到沩山。经过师徒俩10多年的布道和发展,在禅风方面,同庆寺逐渐成了很独特的寺院。慧寂在沩山呆了15年后,离开了同庆寺,来到湖南郴州王莽山,开堂说法。据说他一座上禅床,禅床当即就陷入地下一尺多。土地神求告说:我的土地福薄,容不下你这位大禅师,袁州南部的仰山是你的居住地。于是慧寂就这样来到了仰山。慧寂禅师在仰山继续传布沩山禅风,并将之发扬光大,将圆相法加入其中,在传法启发弟子时总是离不开画圆相,给世人阐述法理是也不时用圆相来开悟人。沩仰宗属南岳法系,慧寂把主观世界看成"想生",是"能思之心",客观世界看成"相生",是"所思之境",认为主观的可以变成客观,客观世界的可变成主观世界的,用慧寂的话来说就叫"流注生"。结论是三者都应否定,"俱是尘垢,若能净尽,方得自在"。慧寂禅师的这一特别的禅风、特别理论成就了他一代宗师之名,因为宗风发端于沩山,成型于仰山,故被称为"沩仰宗"。沩仰宗吸引了许多信徒,慧寂禅师、仰山和仰山栖隐寺也曾一度名噪天下,慧寂禅师也因此被誉为"小释迦牟尼",就连韩国、日本也有不少信徒前来仰山参禅学道。如韩国五观山的顺支了悟禅师,顺支于唐朝宣宗年间,入唐求法,直奔仰山,成为慧寂禅师的入室弟子,学成后回国,成为韩国沩仰宗的始祖,现在韩国沩仰宗信徒近200万之多。

    仰山栖隐寺香火很旺,宋朝时奉旨改名为"太平兴国寺",此寺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后来寺庙的规模也不断缩减,走向衰落。现在,仰山栖隐寺正处于恢复重建阶段,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一诚大师是沩仰宗第十代传人,他正在倡导重建栖隐寺,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栖隐寺将重现往日的辉煌。

    仰山栖隐寺与郑谷读书堂

    郑谷,晚唐著名诗人,宜春袁州渥江人,因官至尚书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因《鹧鸪》诗最为有名,故人称郑鹧鸪,现在城内的鹧鸪巷、鹧鸪路就因此而得名的。郑谷在官场,洁身自好,不愿卷入派系斗争,与乾宁年间,回乡隐居,在仰山附近的东庄渚田,构建了读书堂,现在书堂已不复存在了,但建读书堂的那座山仍叫书堂山。

    仰山栖隐寺有一诗僧叫齐己和尚,喜欢写诗,很仰慕郑谷的诗名。齐己一有好诗就会到读书堂去给郑谷评评,郑谷也不客气,每次都会改动一些地方,这让齐己很不是滋味,有些不服气,文章是自己的好,这也难怪。有一次,齐己兴冲冲的跑到读书堂,找郑谷看他的一首新诗《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身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齐己心想这么完美的诗,总该无可挑剔了吧,谁知郑谷开始连连点头称是好诗好诗,最后,却说,要是再改一个字就会更好。提笔把"数"字改成了"一"字,刚开"一枝梅"总比开"数枝梅"更早一些,更突出了主题"早梅"。齐己赶快拜服,的确改得好,从此心服口服。这就是千百年来流传于诗坛的"一字师"的故事。
发表于 2009-9-4 21: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沙发占个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