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参观郑和史迹陈列馆

[复制链接]
查看: 2856|回复: 0
发表于 2005-9-2 09:3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参观郑和史迹陈列馆

郑和公园里有一座郑和史迹陈列馆。到长乐市观光旅游,不参观郑史迹陈列馆,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回眸历史,五百多年前,郑和七次奉使西洋,驻舟长乐太平港,候风开洋。为了祈祷和报答神灵,便在长乐南山整修三峰塔寺,奏建\"天妃宫\",施财鼎建\"三清宝殿\",修葺\"南山寺\",留下了不少遗迹。1985年,为了纪念郑和下西洋开航580周年,政府拨款在原\"天妃宫\"和\"三峰塔寺\"旧址上,新建\"郑和史迹陈列馆\"。陈列馆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主体工程面积1500平方米。因之,\"南山公园\"亦改为\"郑和公园\"。
  远眺郑和史迹陈列馆,但见三峰塔下绿树掩映,山坡上两列数十级白色花岗石台阶直通大门前的石坪,红色高墙环绕着金碧辉煌的高楼,气势恢宏,十分壮观。比当年郑和所建的\"画栋连云,如?如翼\"的宫殿毫不逊色!
  近看,古朴亮丽的红色大门上方,黑底金字的\"郑和史迹陈列馆\"匾额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题写。走进大门,满眼古香古色。正对面,一座宫殿式的楼宇,华彩粲然,绘饰绚丽。高楼分上下两层,底层为陈列馆大厅,二层是展厅及文物字画展藏室。大门两旁边厢有回廊可通大厅。沿大厅边厢入内,登梯上二楼展藏室,内展有全国各地书法家为纪念郑和下西洋书写的墨宝,他们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精湛的书法艺术,留给后人以启迪。古雅的回廊如颀长的双臂拥抱着上下两块空埕,埕里草坪、花圃、碧树、假山、碑刻布局精巧,赏心悦目。回廊护栏边栽种两列桂树,亭亭玉立,花香扑鼻。主楼屋顶上方显露出山峰塔凌云耸立的身影,塔顶云彩满天,整座楼宇恍若玉宇中的仙阙琼楼。此情此景,游人犹如身入仙境一般。
  步入郑和陈列馆大厅,正中立一座一米多高的郑和半身塑像,背景衬以沧溟万里、云帆高张的白色浮雕图案。站在先贤塑像前,我肃然起敬,先驱者的足迹又叠印在眼前:这位我国和世界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于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1405~1433)28年间七下西洋,主要航线达42条之多,先后到达亚洲、非洲37个国家;其航线最西到达赤道南面的非洲东海岸麻林(今坦桑尼亚的马林迪),接近莫桑比克海峡,最南到达爪哇,最北到达红海的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麦加);总计航程16万海里;航海跨度是东经39°~123°、北纬32°~南纬8°这样一个广阔的海域。在当时,堪称世界奇迹。中国的郑和航海,比哥伦布早87年,比达·伽马早92年,比麦哲伦早116年。无论是时间跨度、人员数量、船只规模,都是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所望尘莫及的!
  陈列馆内展品十分丰富、翔实:古有明代各种珍贵文物、史料;今有各地遗址的精美照片、图表、模型等近130件。在展厅中竖立着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尤为珍贵。此碑埋在地下五百载,1930年在南山出土,俗称郑和碑,是郑和、王景弘等于明宣德元年(1431)十一月第七次出使西洋时建立在长乐南山天妃宫内。碑高162厘米,宽78厘米,刻文1177字。碑额篆书\"天妃灵应之记\",两旁阴刻海水波浪纹,正中涌出一日。碑文楷书30行,行字多者68字,文字清晰。碑框镌刻缠枝番莲花纹。此碑详细记述了郑和七次率舟师下西洋的时间和所历诸国及在长乐的活动等,是研究郑和航海史的珍贵文献碑刻,1961年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一字字一句句研读着碑文,我思索着:自永乐三年(1405)七月十一日(农历六月十五日)至宣德八年(1433)七月整整28年中,郑和历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生贡献于祖国的航海事业,这需要多大的勇气、胆略和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啊!他名垂青史,已化作雕塑般的记忆,世世代代永留在中华民族子孙的心中,成为民族的永恒骄傲,鼓舞后人继往开来去开创更加辉煌的业绩!
陈列馆中一口复制的铜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该钟高69厘米,壁厚2厘米,重77公斤,葵口复釜形钟钮是双龙柄,钟肩浮印云气如意纹,钟中部铸以云水波浪纹和八卦、云雪等纹饰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铭文,钟下部有楷书铭文5组共55字,是宣德六年(1431)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时,为祈保西洋之行往返平安所铸,挂在南山三清宝殿内。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存文物运往南平,今原钟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我想:作为郑和史迹珍贵的实物佐证,如能放归原地、原处展出,让参观者见物思贤仰伟绩更有意义!
  在郑和宝船模型四周,参观者仔细听讲,啧啧赞叹。女解说员用自豪的语调叙述着:郑和船队的大海船叫宝船。据有关文献记载,最大的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明尺为38.3厘米),9桅12帆,底呈尖刀型,稳定性好,抗风力强,适于远洋航行,最大载重量可达7千吨。这艘船模,是集美航专仿照郑和船队的帅船研制的。我久久凝视着精美的郑和帅船模型,仿佛五百多年前的航海奇迹又重现眼前:在展开的《郑和航海图》面前,气宇轩昂的郑和巍然屹立遥指海天。他那魁伟的身躯随着风浪而颠簸,双目炯炯望着前方,监视不测的风云,胸有成竹地指挥着船队劈风斩浪,奋勇向前。帅船后面62艘庞大船队装载着丝绸、金银、铜铁、瓷器,排着整齐的队形鼓浪跟随。这是何等的壮观场面呀!看吧,宝船上的风帆鼓涨起来了,旌旗漫卷起来了;听吧,舵工、水手威风地呼喊起来了,浑厚深远的号子和汹涌澎湃的风浪声,在茫茫的海空中响起来了。这是何等的威武雄壮的画面呀!此时此刻,你怎能不对这位先贤产生崇高的敬意呢!
  每一件展物都是无声的历史,读来令人魂魄激荡,涌起民族的豪情。历史在延续,在前进;时代在发展,在进步。在郑和史迹陈列馆里,当我再次驻足在项南同志写的《纪念郑和下西洋》这篇代《前言》前,重读着:\"为了缅怀先辈业绩,发扬我国人民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我们要纪念郑和;为了致力四化,实现翻番,打开门户,对外开放,更要纪念郑和。\"诚然,重视这一历史教材,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起着不可估量的教育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