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长乐

[复制链接]
查看: 4228|回复: 2
发表于 2010-1-24 18: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海滨邹鲁  滨海新城
海峡西岸的一颗明珠






历史悠久   底蕴深厚
       长乐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于1994年撤县建市,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涵有“地名长乐市,居者安之”的意味,至今已有1382年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及其后的三国时期,吴王夫差、东吴孙皓先后在此屯兵造船,这是长乐市别名“吴航”,简称“航”的最初渊源。当时,这里还走出了“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为后世留下了“悬壶济世”、“杏林春暖”的佳话。
       唐百丈怀海禅师出家于长乐市沙京龙泉寺,手制了有“百丈清规”之誉的《禅门规式》。其“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农禅文化在佛教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大儒朱熹曾长期在长乐市开馆讲学,书院之风由此久盛不衰。
       面海临江的特殊地理位置让长乐市很早就成为海上丝瓷之路的重要一站。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其庞大船队均驻泊长乐市太平港伺风出洋。在郑和船队长达28年的航海史中,物资的补给、船员的招聘成就了吴航“十洋成市”的盛况,并最终造就了长乐市今日的“纺织之乡”、 “华侨之乡” 盛誉。
       2005年5月,长乐市在闽江口成功举办了“郑和下西洋与华人华侨系列活动开幕式暨中国长乐市郑和开洋仪式”。此后,开洋节成为打响长乐市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之一,推动了长乐市旅游、文化、经济的联动发展。
       目前,长乐市综合实力已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61位,在综合发展质量上更是跃居“福建十佳”之首。
   



海滨邹鲁   文风蔚然
       长乐市在文化形态上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唐、宋、元、明、清时期,长乐市共产生了11名状元,近千名进士,出现了大批在朝野都有影响力的学者、儒官,比如朱熹传人黄勉斋、刘砥、刘砺以及明洪武年间以高木秉为代表的“闽中十才子”等,高木秉本人参与纂修了《永乐大典》。这里还出过历史上著名的“兰桂同芳”唐思想家林慎思父子,明文学家谢肇制,清文学家、楹联大师梁章钜及著名学者兼藏书家谢章铤等。
       历史上长乐人在算术、天文、医学、水利等多个学科领域百花齐放,先后涌现出了珠算宗师柯尚迁、天文学家高鲁、医学大师陈修园、水利专家陈文龙、造船专家谢汉甫等一大批影响深远的科技精英。
       直至近当代,长乐市还涌现了一批以郑奕奏、冰心、郑振铎为代表的文化界名人,鸟类学家张作新、王任享、陈俊武、石玉林、张文海等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科技界名人,电影导演陈怀恺、金石书画家潘主兰等为代表的艺术界名人。
       此外,这里还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闽剧、十番音乐、台阁戏、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翘等民间文艺远近闻名。
        
江海一色  资源丰富
       长乐市陆域面积6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27平方公里,江海岸线长120公里,大小岛屿35个。大自然还赋予了长乐市逶迤绵亘的董奉山脉。早在唐代,长乐市古县就择址在福山(即董奉山)脚下,福州亦是因“城之南有福山”而得名。
       长乐市独特的地理条件,造就了以秀峰、奇石、湖泊、海滩、岛礁和闽江岸线等景观要素共同构成,以海景为主、山景为辅、江景为补的独特自然风貌。长乐市出产的青山龙眼、漳港海蚌历代被奉为贡品,盛名远扬。
       近几年,长乐市大力挖掘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并与得天独厚的自然风貌相融合,形成了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在古建筑艺术和民俗文化方面有国宝级文物南山圣寿宝塔、显应宫泥塑群,以及被誉为民俗博物馆的“九头马”古民居,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三溪村等;
       爱心公园里的冰心纪念馆、福山脚下的董奉草堂、龙泉寺内的百丈纪念堂、闽江口咸淡水交界处的郑和广场、郑振铎公园等建筑,突出了长乐市以郑和、冰心、董奉、百丈、郑振铎等为代表的“大爱暖千秋”文化底蕴,是长乐市融自然、人文与建筑之美与一体的绝佳景点;
       此外,长乐市依托南阳省委旧址和山地田园风光的南阳红色之旅方兴未艾,依托江海一色的自然景观和围垦工程、海峡奥林匹克城等建筑景观的滨海生态之旅渐入佳境。
发表于 2010-1-24 18: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来自: 中国福建福州
此帖更应该发到其他各大论坛去
发表于 2010-1-24 18:3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澳大利亚来自: 澳大利亚
图片没简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