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纪念明代学者柯尚迁

[复制链接]
查看: 4565|回复: 1
发表于 2005-7-17 10:4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纪念明代学者柯尚迁



去年7月份在漳港镇百户村举行的“柯尚迁诞生500周年(筹备会)”,福州市、长乐市、漳港镇与柯氏乡亲1000多人出席筹备会

长乐市漳港镇尚迁中学坚持珠算教学,要求学生在初一、初二两学年内珠算水平达到普通五级标准。而在实际培训中不少学生达到了普通一级标准

长乐市、漳港镇、百户村有关领导正在为筹划兴建柯尚迁纪念馆选址

由日本东京伊势市神宫文库保存的原件翻制的《数学通轨》为柯氏的手迹

纪念明代学者柯尚迁

  去年7月12日,长乐市举行大会,纪念明代理学家、数学家、 珠算学家柯尚迁。参加大会的有福州市、长乐市、漳港镇和柯尚迁家乡百户村领导、学者和干部群众1000多人。
  柯尚迁,又名文迁,字时益,号乔可,自称阳石山人,长乐县下屿人(现为长乐市漳港镇百户村)。
  柯尚迁出生于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五月初三寅时,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去世,终年83岁。
  柯尚迁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是明代的理学家、数学家、珠算家、教育家。
  柯氏生前著有《三礼全经释原》一书,后人把它编入《四库全书》。现在国内各大图书馆的四库全书,均有此存书。
  柯氏著的《数学通轨》和《书学通轨》,是柯氏著的《学礼六艺》中介绍“书、数”两艺的书。附于《曲礼外集·补学礼六艺》中出版。不过,《数学通轨》一书在国内早已失传。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李俨主任在日本出席国际科学史会议时发现,《数学通轨》在日本流传甚广,并向友人借来手抄一本回国。李俨去世后,其子女把他的存书献给中科院数学研究所。
  1994年出版的《中国历代算学集成》中,刊印的《数学通轨》,是以日本国尊经阁文库存书为蓝本的。
  1993年福州市珠算协会,得到福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的帮助,由日本国长崎市役所,向东京附近伊势市神宫文库借出《数学通轨》,然后拍了照,寄到福州。
  明代流传下来的算书,在《数学通轨》之前,只有三种著作:一是1450年(明景泰元年)吴敬的《九章详注算法比类大全》10卷,书上介绍的虽是珠算算法,但没有算盘图;二是1524年(明嘉靖三年)王素文写的《算学宝鉴》42卷12本,王氏无力刻印出版,只有手抄本传世,存于北京图书馆,难得一见;三是1563年(明万历元年)徐心鲁订正的《盘珠算法》二卷,书上附有算盘图,是流传下来的算书中最早出现的一、五珠的算盘图。
  1578年(明万历六年)柯尚迁著的《数学通轨》一卷,书上亦附有珠盘图,是流传下来的算书中,最早出现的二、五珠的算盘图。《数学通轨》的出版,比《盘珠算法》只晚五年,变化却很大。不仅书中添有“算盘实法数”图(后为明·程大位的《算法统宗》所采纳)和“初定算盘图式”,都是前所未见的。书中涉及的计算问题,也比《盘珠算法》要复杂得多。
  《数学通轨》对于当时中国数学的振兴,珠算技术的普及,起了重要作用。
  中国珠算从明代开始传入朝鲜、日本、越南和东南亚。其中《数学通轨》流传最广,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对于促进中国周边国家,特别是日本的文化、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柯尚迁十分关心儿童教育,他主张儿童八岁就应当开始学会写好汉字,打好算盘。这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柯尚迁在当时学者中,很有名望。他生平事迹在柯氏族谱中也有记载。《四库全书》书目中亦有他的著作。
  漳港镇政府于1992年,投资250多万元, 兴建了国内第一所以珠算家名字命名的尚迁中学。这所学校按照柯氏生前主张,学珠算、写字,成为现在国内少有的学习珠算的普通中学。
  珠算式心算是开发儿童智力的有效工具。福州市教委、福州市财政局于今年6月联合下通知, 建议长乐教育局在柯尚迁故乡漳港百户村的6所小学中,先进行珠算式心算教育试验,然后再组织总结推广。由于这6所小学的毕业生,划片统一进入尚迁中学,继续9年的义务教育。可以预计,6年后的尚迁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将大大提高。
  拟议兴建的柯尚迁纪念馆,正在积极筹备之中,在潘心城副省长提议下,华兴投资公司赞助30万元。馆址已选定在漳港镇百户村。
  【文体风景线】撰文:郭愈;摄影:周必云、柯年钜


发表于 2005-7-23 1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emb11]现在只要过五级就可以了啊

我们那时要过三级了

现在在学校快不成样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精华帖子
热门图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